第五十三章:揶揄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五个大小伙子干活自然没的说,不到五分钟呢,推倒的墙土就被清理一空。

  如今的院门至少有四米宽度,这个年代的车辆肯定都能进出。

  宋围站在一边看了会,也轻轻点点头。

  别的不说,有这么几个能靠得住的朋友,就是最大的财富。

  “宋老哥,行了,您可以让车进来了。”

  “好~”

  宋围过去招呼着汽车转弯,缓慢朝这边移动过来。

  陆续开进院子里。

  而很多看热闹的人,也是跟在后面,一起朝这边走过来。

  等车辆全部开进院子,齐齐也都走进院子。

  其中很多小孩子更是十分激动,就要冲过去看大汽车的,家长拉都拉不住。

  杨烈没办法,只好让邻居们看好自家小孩,并且让李波和杨涛拦在前面,千万不要让孩子们过去。

  这种木材车下货可不是一个个抬,而是将侧面的挡板掀开,直接解开捆绑的绳子让木材散落在地上。

  过程还是有点危险。

  很可能木头互相碰撞,没有按照既定的方向滚落到地,反而会从侧面斜着栽倒。

  这就相当危险了。

  每一根木头都是两三百斤重,人类在这种重量下太渺小,几乎不值一提。

  只要碰到,轻则受伤,重则丧命。

  大人还能根据危险来临避开祸端,孩子们傻乎乎的,沾到就死。

  交代好之后,他才到那边和宋围指挥下木头。

  这边,邻居们自然是议论纷纷。

  “这烈烈搞了个大活啊,这么多木头,还都是漆木,不知要多少钱?”

  有识货的人感叹道。

  “可不是嘛,前段时间我们家二小子瞅对象,人家姑娘就说要添置一对漆木箱子,没办法,总要给办不是。

  结果你们猜怎么着,我去镇上的家具店一问,不得了啊,一对尺八的箱子,就要八十块,你说他们怎么不到门口直接挂个牌子,写个抢钱呢!

  话说回来,那些人是要的贵了点,但漆木就是比贵,后来我听说市里专门卖家具的地方,漆木箱子更贵呢。”

  “这还用说嘛,漆木贵也不是一天两天,早些年我们成亲那会,可没这么多规矩,都是一些楸木什啥的家具。

  时代变了,现在人家姑娘就是要漆木的家具,你不打能行嘛,姑娘不上门,你也没办法不是。”

  “哎,我记得建国家这个大儿子烈烈,以前不是这样吧,我咋觉得长得不像了呢?”

  “哪里不像,烈烈不就一直是这个样吗?”

  “真的?我看不像。”

  “你这么一说,我也感觉他有点变化,可能是长大了吧,你没听说吗,建国达那个轮椅,就是烈烈给做的。”

  “什么轮椅?”

  “消息闭塞了不是,前儿建国达不是坐着他那个轮椅村里溜了一圈嘛,你说他为啥溜呢,还不是想给我们显摆显摆嘛?”

  “哈哈,那有什么显摆的,做个木匠活又不是啥大本事。”

  “话可不能这样说,要是真能做好,也是挺赚钱的吧。”

  “我看就那样,还是考大学,包分配,吃公家饭更扎实。”

  “那倒也是,哎,你说他一下子搞这么多木头,啥时候才能用完?”

  “不好说,我看他就是做事没个谱,想着一下子发大财,估计过段时间就会亏的裤衩子都不剩。”

  “我说你啊,你好歹是给人家烈烈当达的人,咋能背后咒别人不好呢,人家孩子家里难,想好好做点事,也是情理之中嘛。”

  “我也没说啥啊,我就是替他操心嘛。”

  “你这哪像是操心的话……“

  “你啰嗦个什么劲啊,我们又没说你,是吃你们家锅里饭了?”

  “你还上劲了,要不要将烈烈喊来,你当着他面说,背后说人,啥坏习惯?”

  众人有和杨建国家关系好的,也有一般的,所以聊天也是说什么的都有。

  但村民们都是外行人,只是觉得这漆木很多,却不知到底多到什么程度。

  所以也就是随意聊聊。

  好奇最多,隐隐包含一点点的不看好。

  这时,人群背后有人突然说道:“他不亏才怪呢,年轻人嘴上毛没长齐,就想着一口吃个胖子,干个大活。”

  声音很大,众人都纷纷转身。

  一看原来是王书包。

  当下纷纷围过来,有人问到:“王木匠,你为啥说杨烈肯定会亏嘛,这不是木头还没做成家具呢。”

  “就是啊,漆木家具不是现在很流行嘛,如果家家户户都要用,咋会亏钱呢?”

  “你们懂什么?”

  王书包很享受被大家围在的一起的感觉,故意摆出很专业的谱,笑道:“你们不做家具,不知道这其中的弯弯道。”

  他指着远处的木头说:“你们看到的只是木头,但要买的是成型的家具。可木头到家具之间,可差着很多步骤呢。

  木头先要烘干,要去皮,割板,配楔,然后才能想着去做一件成型家具。

  这个环节不是很麻烦,不需要人,你就说他一个毛头小伙子能干啥。

  要是真好做的话,我为什么不做漆木家具呢?”

  王书包这样一说,大家都明白许多。

  “还有啊,你们可能不知道这么多漆木能做多少家具,我就这么说吧,我们全村人每人家里添置一对箱子,这些木头都用不完。

  你们现在说说,他不亏谁亏?”

  “听你这么一说,还真是……”

  这下,众人都开始感叹,也都觉得杨烈肯定会亏了。

  摆这么大的阵仗,多久才能把木头钱赚回来。

  于是再看杨烈,不管是带着什么心情,都为这个做事不够稳重的小伙子而惋惜。

  众人说来说去,都听在杨涛和李波耳朵里,因为很多都是族里的长辈,他们也不好说什么,可越听越觉得离谱。

  尤其是这个王书包,一直说风凉话。

  为啥说,这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嘛。

  肯定是希望通过打击杨烈在众人心中印象,从而让他的事业没开始就遭受重创。

  良心实在太坏了。

  一点都没有前辈的胸怀和气度。

  他们知道以前村里有两个木匠,但因为杨烈的父亲杨建国为人好,做的东西又扎实,在村里要比王木匠受欢迎太多。

  王木匠搞不过大的,现在搞小的。

  两人互相看了眼,李波干笑声,对着王木匠说:“你个老木匠,你咋知道人家杨烈就搞不好呢,事还没开始做,你就咒人,都乡里乡亲的,咋能这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