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伯希伯达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秦川道上的战争,与陈家再无干系。

  邓辉抵达兰城之后,除了挥师北上之外,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解除了陈武强的兵权。

  “与其是说是解除,不如说是收回,庄浪卫指挥使司,本就是权宜行事,被收回去是正常的。”

  被收回兵权,陈武强并没有生气,相反,接下来才是真正为陈家争夺利益重头戏。

  邓辉率军北上,秦川之地将汇聚陕西两省数十万兵力,而这,与陈家没有任何关系。

  在这场战乱之中,陈家要的是坚守兰城的首功,此功如先登,可封侯拜将。

  “收起来吧,等战事结束,再行安葬!”

  陈武强终是一叹,看着六弟陈武善残破的尸体,悲从心来,却充满着无奈。

  战场厮杀,刀剑无眼,活着就是上天眷顾,死了也是命该如此。

  在发动这场洗白之前,他没有奢望全身而退,无论是他,还是陈家子弟。

  不豁出命为陈家搏一条生路出来,陈家将失去了一切。

  紧紧的攒着拳头,陈武强深吸一口气,掩掉所有的悲伤,前往同在城中负伤休养的李元营帐。

  陈家该捞取的功劳捞够了。

  在这场兰城守卫战中。

  他冲破赤兀烈封锁向庄浪卫求援并成功求援。

  他临危受命率庄浪卫阵斩赤兀烈。

  三弟陈武广心系大明斩王珍人头回归大明。

  四弟陈武思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发动百姓守卫兰城。

  他率领庄浪卫击溃克烈部大军。

  而这!

  就是他不惜糜烂秦川所要的功劳,交给朱棣的答卷。

  但是。

  关于此次陈家在这场兰城保卫战的功劳,绝不能允许任何人污蔑、拦截、截胡乃至于隐瞒不报!

  必须保证一五一十的出现朱棣的眼前。

  邓辉,陕西都司,禀军报战事,朝廷只相信邓辉的战报,也只会看邓辉的战报,其余战报甚至连五军都督府都进不去就被压下来,根本到不了朱棣的手中。

  但凡邓辉在军报呈递上有遗漏偏颇,陈家不惜一切代价所完成的功劳,就会付诸东流,为他人做嫁衣。

  所以,为了让邓辉能够一字一句丝毫不差的向朱棣呈递战报,奏禀战功,就需要一个让邓辉不敢有丝毫隐瞒的东西。

  弹劾文书!

  以卫指挥使司李元的身份,不可能越级将真实的战报递给五军都督府,更不可能做到给陈家表功。

  求助于李元无用,但他需要李元亲笔所书的兰城守卫战战报。

  他需要让李元在战报中反复提及兰城除了庄浪卫没有得到一兵一粮的增援。

  他需要让邓辉知道,他手上有一份李元所书的战报。

  李元没有资格弹劾一个封疆大吏,那就找一个有资格弹劾的。

  这样的人目前在陕西两省有五个。

  陕西都指挥同知潘明。

  陕西巡检司总督杨立。

  陕西行都指挥使司余淮。

  陕西布政使罗忠明。

  北镇抚司千户张辽。

  这五个人,均可以直接将弹劾文书直接递在朱棣的手上,不需要经手五军都督府,连内阁都可以绕过去。

  “二叔伯放心,就算是您不来,我李元也会将兰城发生的事如数上禀,没有人可以抹杀我们的功绩。”

  “也没有人可以为邓都司辩解,兰城血战,榆中卫隔着黄河看着我们死战,我更不相信,邓都司敢隐瞒不报。”

  “我写!”

  李元没有任何犹豫的伏案书写,不加以润色,从克烈部南下劫掠开始至兰城守卫战结束邓辉率军北上的经过,详细写清楚。

  若说润色,那便是充满着对孤立无援,死战兰城的悲痛。

  “多谢李将军!”

  写罢,陈武强收拾好战报,躬身拜谢李元,没有任何掩饰的离开了李元营帐。

  下一站。

  拜会都指挥同知潘明!

  “伯希兄!”

  “伯达兄!”

  陈武强就在陕西都司中军营中堂而皇之的行走,无人阻拦。

  与之同行的,便是出营相迎的都指挥同知潘明。

  在都指挥使司中,有正二品的都指挥使司,从二品的都指挥同知两人,正三品的都指挥佥使四人。

  “按理来说,邓辉没有可能隐瞒军功,在都司府,也不是邓辉一人说了算,还有经历掌五司稽军中刑狱,照磨专掌文牍。”

  “战报都是要经过经历,照磨确认无误才会上报的。”

  潘明摇头,虽然邓辉总领全军,品级高他半个,战时甚至拥有对他的生杀大权。

  但他和邓辉却又不属于一个衙门,同知掌后勤,都司掌军事,各不相干。

  “总要防着一手才行,此次我陈家搅了邓辉的好事,难保邓辉不会因此暗中使绊子。”

  陈武强有话直说,上门求人。

  “不过小事,我会盯着都司府递向京师的战报,呵呵,我倒是希望他邓辉隐瞒军报,这是好事,伯达兄无须忧虑。”

  潘明淡然一笑,“不过,此事还得再做筹谋,若是我直接向陛下上书弹劾邓辉,陕西都司府不和,这种事闹到朝堂之上对谁来说都面上无光。”

  “倒是有一人,比任何人都合适。”

  陈武强剑眉轻锁,微微沉思道:“余淮?”

  潘明点头回道:“不然呢,陕西两省行都司和都司两府互不干涉,不分主次。”

  “余淮和邓辉同属都司武将,提大都督之名,可邓辉仗着陛下宠信,俨然将行都司府当做附属。”

  “余淮当然不服,但不服也没辙,邓氏虽没落,但依旧是皇亲国戚,如今邓辉掌管邓氏效忠陛下,余淮就算是弹劾陛下也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本就因肃藩之事陛下对河西兵权多有削弱,余淮就更不敢弹劾邓辉擅权行都司军事了。”

  “但不敢,并不意味着不会,不能!”

  潘明说着,微微一顿,摇头道:“不过,还是那句话。”

  “能不弹劾便不弹劾,能在我们之间解决之事,就没必要闹到朝堂之上来解决了。”

  “秦王府与邓氏休戚与共,陛下又依靠着邓辉来制衡秦王府,弦控陕西两省,无论是陛下,还是邓辉,乃至于邓氏,都希望邓辉能够继承卫国公之位。”

  “不管是谁把邓辉拉下马,都会惹得陛下不快。”

  陈武强深吸一口气,点头道:“多谢伯希兄提醒,我明白该怎么办。”

  “哈哈哈……”潘明大笑,话锋一转道:“不过,倒是要先恭喜陈家了。”

  “此一役,伯达兄重提银枪上阵,守卫兰城之战功不可没。”

  “我相信,陛下一定会重用伯达,陈家恢复昔日荣光指日可待。”

  “不过是赶鸭子上架罢了,老了,你我都老了。”陈武强苦笑一声,起身道:“诸事繁忙,就不叨扰了,他日论功行赏,陈氏晋升,再与兄长把酒言欢。”

  此刻。

  陈武强俨然将陈家崛起视为必然,无人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