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毅。
此人如今虽在廷尉府任职文吏,但其身材高大魁梧,颌下生髯,模样和蒙恬有几分相似之处。
赵佗看了看蒙毅的身材,心中暗语。
这蒙氏一族原非关中秦人,而是来自齐国。
蒙骜自齐入秦,历仕秦国四代王者。他数次率军东进,暴打三晋,先后夺取了近百座城池。如今秦国的三川郡和东郡能够设立,蒙骜功不可没。
蒙骜之子蒙武,亦是秦国名将。其孙蒙恬如今任职中郎将,蒙毅为廷尉府奏谳掾。
蒙氏一族,堪称三代忠良,乃是秦王政最为信重的臣子。
面对赵佗传令,蒙毅恭敬领命,随赵佗离开廷尉府。
赵佗知道蒙氏兄弟将来会被秦王政宠信,蒙恬为大将,北击匈奴,率秦军镇守边疆。蒙毅则常侍秦王政身侧,深得信任。
所以赵佗有意交好蒙毅,然而却没想到在蒙毅处碰了个软钉子。
面对赵佗的善意交谈,蒙毅只是微笑着不答,毫无结交之意。
赵佗讨了个没趣,也不再多说。
秦国之中,并非每个人都会像杨熊那样,一见面就能和赵佗相互亲近。
等两人入了秦宫,来到秦王政所在的偏殿时。
赵佗看到除了原本待在殿里的尉缭和姚贾外,还多了一人。
中车府令。
赵高。
只是,此刻的赵高已经没了往日沉稳微笑的模样,而是额头触地,跪在殿中,若是注意观察,甚至能看到赵高的身体在微微颤抖。
赵高?
赵佗怔住了。
赵高怎么会在这里?
秦王政让他召奏谳掾前来,不是为了审判那个出卖情报给楚国使者的邦尉府官吏吗?
怎么罪犯不在,反倒是赵高跪在殿中。
紧接着,赵佗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念头,想起前世听过的一个传闻。
莫非是那件事情要发生了?
赵佗心中惊讶,但嘴上不慢,向秦王政复命道:
赵高咬着唇,一双眼死死盯着蒙毅,他的性命,如今就掌握在此人手中。
蒙毅闭上眼,当他再次睁开时,口中说出的话坚定而无情。
听到蒙毅无情的话语,赵高一下瘫软在地上,满脸绝望。
他本身就是秦国的法律大家,对于律法早已背的滚瓜烂熟,怎会不知自己将落到怎样的下场。
赵高生于隐宫,出身卑贱,幼时受了许多苦楚,好不容易爬到现在的位置,一直很珍惜如今的生活。
他平日谨守言行,就怕一个失足,再变回低贱之人。
那范义曾在隐宫救过他的性命,恩同再造。
赵高刚刚发达时,意气风发,还没有很强的忧患意识,见到昔日恩人相求,就以职权保举了范义一个邦尉府的空缺职位,权当报恩。
后来,赵高对法律渐渐纯熟,也曾暗暗后悔自己在这件事上做的不到位。
报恩以金玉珠宝相赠便可,保举人任职,反倒是给自己留下了一个隐患。
只是木已成舟,赵高后悔也来不及了。随着时间的过去,范义也一直没有出过问题,让赵高渐渐忘了这事。
哪料到,今日这隐患突然爆发,而且一来就将自己送入绝地。
赵高追悔莫及的同时,也对蒙毅充满了怨恨。
法不外乎人情。
秦王政没有将自己送入廷尉府进行正式审理,而是将你蒙毅叫到偏殿之中,这其中意思,你蒙毅还不清楚吗?
好一个不敢阿法,好一个当以法诛之。
赵高双眼充斥着怨毒之色,恨不得将蒙毅生吞活剥。
然而蒙毅根本不看他,昂首挺胸站在殿中,一身正气,倒是让秦王政忍不住点头。
如此秉公执法的官吏,方为国之柱石。
赵高趴在地上,以头抢地,口中发出凄凉的求饶声。
蒙毅代表着廷尉府做出了判决,若是不出意外,他赵高将与范义一起被秦法诛杀。
当今之世,能救赵高的,唯有秦王政一人。
秦王政高高在上,听着赵高哀恸的声音,看着平日自己最为信重的心腹如今全身发抖,已经哭成了一个泪人。
秦王政目光扫视殿中。
尉缭闭上眼靠着柱子,仿佛殿中一切与他无关。
姚贾面无表情,冷眼旁观。他只会害人,不会救人。
秦王政的目光看向殿外。
他唤了一声。
赵佗一个激灵,连忙进殿,恭敬行礼道:
秦王政盯着那少年,开口道:
听到这话,赵佗惊到了。
秦王居然把赵高的性命决定权交给了自己?
他看向趴在地上
的赵高。
赵高也抬着头,望着赵佗。
眼中充满了期盼。
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