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诚实的法家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夏王被放了出来,可他并不开心。

    各地的郡守以及诸王都在朝着长安出发,一时间,整个大汉都忙碌了起来,各地的道路更是空前的堵塞,百姓们常常能看到诸多四马之车乃是是五马之车,跟随着马车的骑士们浩浩荡荡的,还有甲士簇拥在周围,有些人甚至因为先后的问题而大打出手。

    长安所面临的压力也是挺大的,皇帝逝世,各地的大人物都要前来送丧,一次性接待这么多的人,是绝对不能出现半点失误的,甚至包括他们的先后次序,入驻的地方,所享用的规格,都要经过详细的研究和安排,在这个时代,因为一块肉分错而杀人也是常见的时候,不能让任何人觉得自己被轻视,遭受到了羞辱,这就很考验负责这件事的官员了。

    而目前,负责葬礼之事的乃是大家韩婴。

    这位对诗,礼都颇有研究的大家,与太上皇的私交也极为不错,便毛遂自荐的要求操办这件事,同时还有数位大儒协同他来操办这件事,包括毛遂的后人毛亨毛苌,以及朝中大臣贾谊胡毋生等。

    可以说,在礼这一方面,目前的儒家还是占据着优势,黄老本来也能出人的,奈何,司马季主太过年迈,而王高又因为失职而流放,导致黄老竟无人可以承担这样的重任。

    刘长又恢复了原先的状态,大大咧咧的,似乎这次二哥的逝世也没有给他造成什么打击,只是那张脸上的桑沧又多了几分。

    刘盈最终还是按着刘长的想法来葬入了祥陵,当然,刘盈的遗言也是不能无视的,刘长准备在夏国大动土木,修建城池,记念自己的兄长,群臣们都觉得有些无奈...只是目前,似乎不是适合劝谏陛下的时机,况且,太上皇的临终遗言,那也确实不能反驳,太上皇同样也是他们的君父,总不能连遗言都要去反对吧??

    尽管群臣心里不太愿意这么做,但这个诏令还是以一种很快的速度通过了,张不疑当即开始计划在夏国内着手修建。

    而这最后的遗言,当然是会影响到皇帝是否能进入庙宇以及谥号的定夺了。

    刘长是不能参与进来的,这件事还是得由三公九卿来定夺。

    商讨刚开始,陆贾便是语出惊人。

    原本还在心里背诵着自己所准备好的词,准备在这次定夺中大放异彩的官员们顿时就愣住了。什么玩意??

    文皇帝??

    陆贾平静的看着众人,认真的说道:

    群臣顿时就沉默了,这该怎么说呢,说大行皇帝有点配不上文字?这不是给陛下上眼药吗?

    张不疑忽然开口说道:

    群臣松了一口气,有张不疑来出头,那他们就敢跟随了。

    张不疑此刻看向陆贾的眼神也是有些复杂,他知道这个人与陛下的关系不错,他也不知这人提出个文字是受到了陛下的暗示,还是说出自自己的本心,陆贾在群臣里,算是很推崇太上皇的那一批人了。不过,无论是陛下的指使还是他自己的想法,文字都不能给大行皇帝,这是我家陛下早就预定好的,头号的谥号,岂能给了别人呢?虽然大行皇帝有德行,知道禅让其位,但是文字就有些超过了,除了我家陛下,谁还能配得上这个文字呢??

    看到张不疑颇为坚定,陆贾长叹了一声,没有言语。

    群臣顿时开始争论了起来,以刘盈的为人,显然不太可能会给他恶谥或者平谥,要给就给上谥,但是刘盈怎么说呢,论成就,不太明显,所能称道的就是他的仁慈,孝顺,谦让,宽厚等品格,而附和这些的谥号又极多,这便使众人争论不休,群臣还是非常重视这个环节的,因为这是他们唯一可以点评自家君王的时候了,不会被问罪,可以自由的说出皇帝的优点和不足。

    而且这还是一个增加自己威望的好机会。

    刘盈跟刘长基本就是相反的,刘长成就很惊人,个人道德就有点堪忧...刘盈在道德方面很突

    出,成就上就有点堪忧..

    张不疑并没有参与他们的争论,只是安静的听着,听到最后,他们拿出了四个选项,分别是孝仁皇帝,孝恭皇帝,孝惠皇帝,以及孝德皇帝,而要在这四个里头再选出一个,也不是容易的事情,群臣争论不休,就是无法统一看法。张不疑待了许久,然后找了个机会离开了这里,直接走向了厚德殿。

    当张不疑走进厚德殿的时候,刘长正在跟吕禄交代着什么,看到张不疑走进来,他急忙询问道:

    刘长念叨了几遍,

    张不疑急忙摇着头,

    刘长颇为满意,

    张不疑皱起了眉头,有些担忧的说道:

    若是别人这么对刘长说,那吕禄一定会认为这个人是在嘲笑刘长,可张不疑这么说,那吕禄就没话可说这厮肯定是真的这么觉得。

    看着两人开始为美谥太多不好为自己定夺的事情而发愁,吕禄的神色很是复杂。

    刘长忽然问道:

    刘长跟几个心腹压根就不忌讳商谈这些事情,因为刘长看的很开,而这些心腹们也都了解自家的陛下。

    刘长朝着吕禄挥了挥手,很满意他的回答。

    等到吕禄离开后,刘长示意张不疑坐过来,他直接用手搂着张不疑的肩膀,严肃的说道:

    两人又商谈了下修城的事情,说了片刻张不疑这才起身,

    张不疑走出厚德殿的时候,门口的几个郎中急忙附身行礼送别,唯独有一人,高高仰起头来,看向张不疑的眼神颇为不屑。

    张不疑看向了那人,

    张不疑恍然大悟,然后对着一旁的甲士吩咐道:

    主父偃大惊,高声叫骂着,就被甲士给拖走了。

    皇宫里的悲伤氛围,让向来活蹦乱跳的刘赐都变得乖巧了不少。

    刘赐在近些时日内没有再外出游玩,整日都是陪伴在阿母的身边,也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国家得到了一个邑城而欣喜,若是可以选择,他宁愿不要这城。

    小公主则是被送到了太尉那里,刘长不愿意让小公主看到太多。

    刘勃的外出计划也只能暂时搁浅。

    对刘盈的妃子,刘长没有选择将她们赶出去,而是给与了她们选择,若是愿意回家的,可以送回自己的家乡,当然,若是愿意留下来,可以继续待在自己的宫殿内,而刘盈的诸多子嗣,也都封了爵,除却刘祥这个早已封王的嫡子,刘盈其实还有一个嫡子,也是与大曹所生的,叫刘朝,年纪尚小,刘长就封他做了张掖王,将河西国内的张掖郡封给了他。

    也算是封到了他哥哥的身边。

    自从刘长登基之后,还不曾有全国郡守以及诸王一同前来长安的情况,刘长也是提前做好了准备,要借着这次召集众人的机会,推行一些很早就

    想要做的事情,了解一些地方的情况,见一见许久

    不曾相见的众人。

    而做好准备的人却不只是刘长。

    在御史府内,众人坐在下方,安静的看着晁错。

    上次的谣言,说晁错期待太上皇死掉,这样就可以召集天下的诸侯王,一网打尽。

    虽然这个是谣言,但是还是有点道理的,诸侯王在长安,是斗不过三公的,若是在地方上,还能借着天高皇帝远来抗衡,可是在这城池里,三公随便调用几十个甲士就能抓住他们。

    晁错却不敢表现出半点欣喜或者期待。

    他只是平静的看着众人,提醒道:

    众人也都明白晁错的意思,答应了他。

    果然,在被背刺之后,晁错还是谨慎了不少,至少不会乱来了。

    陶青有些不悦的说道:

    晁错眯了眯双眼,

    陶青急忙开口询问道,晁错瞥了他一眼,

    陶青皱着眉头没有反驳。

    晁错却感慨道:

    晁错说的有模有样的其余官吏却只是面面相觑。

    陶青也不知该怎么形容,沉思了许久,才补充道:

    晁错板着脸,

    陶青抿着嘴,

    晁错很是不屑,

    晁错本来想训斥他,却又忍住了。

    张汤正要再次询问,却有下人走了进来,苦笑着对张汤说道:

    晁错顿时忍不住了,对着张汤骂道:

    张汤不悦的走出府,刘赐就一把抓住了他的手,将他拽到了一旁,低声询问道:

    张汤此刻真的很想吓唬一下刘赐

    ,给他说个狠活,让他几天都不敢外出。

    可是毕竟是严肃的法家,岂能在这种大事上开玩笑呢?

    于是乎,他露出了诡异的笑容,双眼直勾勾盯着刘赐,阴笑着说道:

    刘赐只觉得毛骨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