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3章 分忧之臣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最新网址:  甘肃的密报传到长安之时,军情司指挥使林子本没有太在意,因为他近来更加关注的是蒙元在河南的一系列人事变动。

  查看了火漆,并找出译本译出甘肃这份消息的同时,林子嘴里还在叱骂着下属。

  脸上挂着不悦,他又自语道:

  紧接着,看过了手上的情报,林子眼神一滞。

  这下他终于有东西向陛下汇报了,但是河南之事还没办妥,甘肃又节外生枝,让人感到疲于招架。

  林子点了点头,当即便往城外赶去。他发现近来李瑕去格物院十分频繁。

  但格来格去,好像也没见格出什么新的东西来……

  ~~

  李瑕正在格物院后面的一块稻田里。

  关中更多地方是种麦子,但当然也有稻谷,甚至还有夏种稻、冬种麦的。而格物院的这一块田则可称为试验田,今年在这片田地里耕作的人是郭守敬。

  当郭守敬轻柔地将一株稻苗拉弯了一点,李瑕俯身看去,却根本不知要看什么,继续作面无表情的样子。

  倒是身后另一名官员惊奇道:

  郭守敬很是认真地点点头。

  李瑕此时才留意到这个不同,有些惊喜,又讶异于郭守敬如何能只在一个冬天就做到这一点。

  他觉得,自己就是需要这种官员才能推动生产力。

  转念一想,人家郭守敬自己就能推动生产力,不管有没有他李瑕。

  总之在这一刻,智慧的光芒十分耀眼。

  郭守敬却是让了一步,从身后的人群中拉出一个老农,道:

  众人的目光便纷纷转向这老农,吓得他脖子一缩、退了一步,哆哆嗦嗦说不出话来。

  李瑕身材高大,气势威严,身后站的护卫又多,有些让人害怕。

  郭守敬则长年修渠,擅长与农人打交道,弯着腰让视线与老农齐平,笑着说了几句。

  郭守敬让这献秘诀的老农露过脸了,才与李瑕说起他是怎么伺候这片田的。

  李瑕目光落在郭守敬手上,不由点点头,道:

  说到这里,连那胆小畏缩的乔老丈也不由应了一句。

  众人皆笑,赞他带来的是洞庭良种。

  郭守敬又道:

  李瑕心头一动,想到原来这个时节的农人就已经有了杂交种植稻谷的理念雏形。

  可惜的是,战祸横行的时代,若没有一个强大统一并且真正关心民生的朝廷将这些良法记录、推广开来,那么也许它会失传,也许要到明清时节才能有人能记录。

  这片土地上的人远远比他以为的要聪明,他懂的那点理念,他们其实早都想到了,缺乏的只是逐渐推进的时间、提高生产力的基础条件,以及一个安定包容不禁锢他们的环境。

  众人听着郭守敬的介绍,不论听得懂听不懂都纷纷点头。

  孙德彧更是睁大了眼,眼神中满是敬佩之色。

  由衷这般赞叹一句,孙德彧想到一事,转身向李瑕行礼道:

  郭守敬忙应道。

  他本还在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增加亩产的各种办法,对于官职却是不太感兴趣。

  事实上他归附李瑕虽晚,至今身上已有许多官职,河渠使,兼工部侍郎、钦天监。

  李瑕略略一想,倒觉得孙德彧很是敏锐。

  孙德彧便应道:

  李瑕道:

  孙德彧紧接着又小声问道:

  孙德彧大喜。

  他年纪轻,学识又远不如郭守敬,以前无人可用时还能勉强顶一顶,如今再担物院却承受了太大的压力,此时才觉轻松不少。

  这是李瑕登基称帝后必须要做的调整,让各个事项都渐渐规范起来。

  总之,一点点促进生产、规范体制。

  ......

  随着这一声通传,打破了李瑕内修政理的平静。

  让郭守敬继续带着官员们查看别的农学成果,自己则去接见林子。

  李瑕现在已经能从臣子赶来觐见时的步伐、神态推断出他们要禀报的是好事还是坏事。

  今日一看林子,他就意识到这次是坏事。

  李瑕看过林子递来的情报之后,却显得很平静,似乎这坏消息没有他预想中那么坏。

  但疑惑还是有的。

  刘元振守了潼关多年,这次又中了董文炳一箭,李瑕干脆召他回长安任了兵部尚书。

  至于潼关,以茅乙儿如今的经验,应可独当一面了。

  另外,刘元振也是李瑕称帝后第一批封国公的功臣,同时还有张珏、高长寿、李曾伯、廉希宪、高琼、张弘道等,基本都是能坐镇一路的帅才。

  到了集英殿,刘元振看过情报,目光落在地图上,显得疑惑起来。

  他受伤已过了将近五个月,早已养好了伤势,又变得生龙活虎。

  李瑕道:

  刘元振嘴里念叨着,手指在地图上一划,道:

  这件事对于他们而言,已经不难猜了。

  刘元振念叨着这个名字,道:

  李瑕坐在那没说话,等着他弄清局势后给出建议。

  林子道:

  刘元振话多,疏理了局势之后,又道:

  这个道理不需要刘元振说,李瑕也明白,甘肃那样地广人稀的一大片地方,在没有长城、没有超级多兵力的情况下,要是连让元军骑兵来走一遭都不让,那就太异想太开了。

  事实上,廉希宪能让元军骑兵甚至不敢攻城镇、关隘、商道,可以说是极可怕的威慑力了。换作是忽必烈镇守甘肃李瑕想穿过其境,怎么都敢试试偷袭几个重镇。

  李瑕道。

  刘元振想了想,很快有了主意,道:

  说着,他最后又看了一眼地图,目光中泛起了坚决之色。

  站在一旁的林子瞥了刘元振一眼,猜测他是想抢郝修阳的功劳。

  收服吐蕃绝对是不世之功。

  不仅封王世袭,还必然名垂青史,不输于封狼居胥··....

  想到这里,林子干脆站出来,抱拳道:

  刘元振道:

  林子没他那么会说话,遂大声道:

  李瑕没想到召刘元振来议事,只得到这样一个建言,摇了摇头,问道:

  刘元振道:

  李瑕皱了皱眉,起身踱了两步,招刘元振到身边,道:刘元振大喜,似乎觉得自己是开国功臣中最出色的。

  只听李瑕问道:

  刘元振一愣。

  李瑕抬手一点地图,

  刘元振道:

  李瑕也知道自己没道理,因此今日只招了刘元振来问接下来要问的这句话。

  刘元振道:

  李瑕思忖着敲打着桌案,希望能再找出一个契机。

  契机往往是与危机同时来的。眼前也许就有一个。

  ——八思巴。

  这个蒙元的国师、吐蕃的大贵族与佛门宗主,确实是个契机。

  只是要在青藏高原上追上对方,很难。

  .......

  看着李瑕陷入沉思,刘元振小心提醒道:

  这句话说动了李瑕。

  最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