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对自己现在的生活不满意,追求更好的生活,更好的生存方式、环境是每一个生物的诉求,就连路边的野草也向往着阳光。
大多数人回忆自己的过去的时候,想到错过的机会会感到懊恼,认为假如不错过那个机会就能够飞黄腾达,甚至有人会觉得自己投错了胎。
无数人鄙夷着类似能够‘今晚全场由赵公子买单’的‘赵公子’却又渴望着成为赵公子。
所以世界上有了‘假如’‘如果’,可是世界上并没有后悔药,更不可以让时间倒流。
‘重生’也差不多是类似的想法,重活一世,抓住那些错失的机会,亦或者想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开始全新的人生,这个叫‘穿越’。
暗杀者想要重活一世,他其实对原本的生活并没有什么不满,作为当时顶级的暗杀者,不缺少财富,父母寿终正寝,妻贤子孝,只是有些遗憾未能考取功名。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是随着儒家一次次发展,成为帝王禁锢子民思想工具之后出现的论调,家财万贯不及落魄举人有面子。
暗杀者就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他并没有什么野心,只是想考取功名,了却生前一桩憾事。
赵云和公孙听完暗杀者追求圣杯的目的之后,除了对于儒家的变化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论调皱眉之外,对于暗杀者追求功名的想法还是颇为认同的点了点头。
重活一世,好好读书这种想法,在现代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很普通的样子,但是在二十世纪之前,读书都是十分令人向往的事情。
‘书籍’和‘知识’自古以来在兔子家都保持着一种极高的地位,尤其是在汉唐之时,纸张造价昂贵,多以竹简为载体,而竹简又难以刻画和保存,不利于传播,更何况那些耕读世家也不愿意共享知识。
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就意味着官爵利禄。
关二爷为何总是怀里揣着一本春秋,对春秋爱不释手?不仅仅是因为关二爷爱读书,更重要的一书难求,他本身没有多少书,也找不到比春秋更好地书了。
不过赵云和公孙对于‘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论调是不支持的,读书是了不起,但仅仅读书是不可取的,好男儿的功名利禄还是要马上取,汉唐时代的读书人都是随身佩剑,能够上阵杀敌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汉唐时代的野外治安环境可不安稳,学子们为了交流、学习更多的知识、拜访大儒治学,出门游学短则数日长则数月,不会战斗,可能还没到地方就被剪径的强人给谋财害命了。
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圣人年轻时经常独自一人周游列国讲学,为何能够平安无事?靠嘴皮讲道理?以理服人是必然的,不仅仅是道理,也可以是物理,还可以双管齐下。
似乎很多人都忘了圣人是驾驭战车的好手,擅长弓射,力能抗牛。
读书修身养性,能够心平气和的和傻逼说话,健身则能够让傻逼心平气和的和你说话。
这才是读书人该有的样子。
暗杀者不知何时摘下了自己的兜帽,平平无奇的一张脸,看起来有些像农民又有些像地主,在古代就是那种需要亲自下地干活的小地主,比大多数人都过得幸福。
暗杀者重活一世想要考取功名,一身本事却不会放下,拳头硬才有发言权,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说完自己的事情,暗杀者将目光投向了赵云和公孙,想起两人叙说各自时代时的风采,轻笑道:
“所以两位的愿望是重振汉唐雄风吗?”
他比两人的时代都迟,迟许多,对于传闻中的分裂十几路诸侯都能吊打异族的雄汉和文人使节都能灭国,视异族如未开化野兽的盛唐自然是十分向往和好奇的。
公孙和赵云对视一眼,赵云微微一笑道:
“姑娘先请。”
“原本是有这个想法的,奴一直觉得盛唐的覆灭是帝王的错是异族的错,但是前几日读史,方才知道时代和制度。
人固然是有错的,但制度本身就有问题。
家天下,纵观历朝历代,唯汉以强亡,余者不论汉异,除开国之君雄才大略,前三代亦可期,之后却是一代不如一代。
奴不懂为何如此,但是,即便奴许下愿望回去,孤身一人改变时代做不到,不改变,家天下终究难逃覆灭的结局。
恍然惊醒,做再多不过是无用功罢了···”
公孙说着露出了苦涩的笑容,她其实有些不知该如何是好,生活在那个纵横披靡天下、万邦来朝的时代和帝国,没有人能够知道她是如何心痛与失落,但是她找不到拯救那个雄浑辉煌的帝国的方法,这种无力感,外人很那体会。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世界上没有长盛不衰的帝国,这仿佛是命运的诅咒。
“···”
赵云默然不语,他也做了功课,也有同样的困惑,但相对而言这方面感悟比较少,就像公孙说的那样,历朝历代唯独汉朝是在强大的是分崩离析,对异族的感觉并不怎么深,说到底,他那时候都是中原堂口自家兄弟争斗,异族连冒泡的权力都没有。
暗杀者沉吟片刻,忽然道:
“为何不让那位太宗陛下长生久视呢?”
家天下有好有坏,家天下就是中央集权,尤其是历朝历代的初代、二代帝王掌权的时候,可谓是天下生杀大权尽在手中,也正因如此,真正的集中全国力量办大事,所以每一次新朝建立之后的民生、经济、政治、军事等等都发展极快。
而且开国帝王不论出身如何,都是极其富有远见和能力,如果开国帝王或者二代帝王能够长生久视,那么帝国是否能够永世长存呢?
而要给历朝历代帝王做个排序的话,第一位完成大一统,真正意义上开辟集权帝国制度的秦始皇毋庸置疑的有资格坐头把交易,别说什么奋六世之余烈,民间有富贵不过三代的谚语,六世余烈只是有一个好家底而已,春秋战国的霸主可不止一两位。
第二位有争议,但是那位千古一帝唐太宗绝对有资格坐一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