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由校看来,最好是等冬天击败建奴后,再调毕自严回京。毕竟津镇也将是反击建奴的重要力量,毕自严也更熟悉且能更好地指挥。
想到冬天建奴极有可能的进攻,朱由校又想起件事情来,不由得苦笑了一下。
抬头看李成成在,皇帝便开口吩咐道:“成成,按兵器局估算的材料和工价,算算打造万副铁面需要多少银子?”
停顿了一下,朱由校又补充道:“还有各地织造局报上的棉帽、头罩和手套的数据,汇总一下,看还差多少?”
李成成赶忙应承道:“奴婢遵旨,请皇爷稍等,这便算来。”
快年底了,户部也没几个钱了,这些花销就得用朕的私房钱啦!
朱由校虽有些肉痛,可却不含糊、不拖沓。对前线保家卫国的官兵,该花的他不吝啬。
铁面嘛,很威风的样子。盔甲齐全,再加上略显狰狞的铁面,有不死军团的恐怖呢!
为了赶工鹰铳,兵器局对于打造铁面已经力有未逮。
朱由校只好让兵器局报上材料和工价,以及规格和尺寸,并制造了少量的样品,然后外包给了民间的作坊。
取消了匠户制度,火药兵器局招募了其中的很多工匠,剩下的匠户则靠手艺赚钱,自谋生路。
这次外包则给了民间工坊生存,甚至是发展扩大的机会,也是朱由校促进工商业发展的一次试水之政。
如果效果好,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活儿要外包,比如刺刀的打造等等。
至于棉衣、棉帽、头罩和手套,则是给北方边镇的官兵过冬保暖所用。
往年兵部都有拔付,今年也是一样,只不过皇帝出了内帑,做的更多更好而已。
如果各地的国企——织造局不能按期完成,朱由校也准备外包出去,给老百姓增加点收入。
当时的女人,针线女工乃是必学的课程。不管是大家闺秀,还是穷家小户,不会针线活儿,连嫁人都成问题。
朱由校还准备让工部打造一批纺织器械,或卖或租,让男耕女织真正地普及开来。男女都赚钱,这生活总不能更差吧?
可以看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朱由校虽然紧着忙活,可很多工作和事情依然没有捋顺。
但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主动去改革,朱由校就已经迈出了解决问题、避免大明有限公司倒闭的第一步。
而总体上,老百姓的负担确实是减轻了。比如匠户,比如得到蠲免赋税的百姓,应该是感觉最明显的群体。
……………………
风已经有了几分凉意,树上的树叶半绿半黄,意味着很快就是秋去冬来。
工匠周老四看了一眼熟睡的妻子,目光又扫过盖着被也能看出的隆起的腹部。他不由得笑了笑,轻手轻脚地推门走了出去。
中午的温度还不算冷,周老四关好院门,大步地走出宿舍区,身上竟有几分发热。
三班倒嘛,是比以前辛苦了些,但工钱也涨了。况且,对于周老四来说,还有了点空闲时间去干点零活儿。
走了五六里地,叮叮当当的敲击声愈发地清晰,周老四的脸上也露出了憨憨的笑意。
那是一家铁匠铺,一个姓胡的老匠户操持,还有一个十五六的孙子当帮手。
之前是因为年纪大,老胡并没有被招进兵器局,就做了这个营生。
可没有匠户的那些劳役和束缚,老胡的儿子便去西山赶车运煤,再加上这个小作坊,人家生活得也不错。
走进院子,周老四便听见叮当声停了下来。不是为迎接他,而是老胡在气力上确实不如年轻人了,小孙子也没长大,干一会儿得歇一会儿。
“老四来了。”老胡头出了铁匠铺,一屁股坐在板凳上,掏出烟袋锅,不紧不慢地装烟打火,“今儿领的料足,你卖点力气,多打几副。”
周老四痛快地答应一声,脱下外衣,穿上有些破旧的工作服,迈步进了铁匠铺。
一股热气扑脸,却没让周老四脸上的笑容收敛。他适应了一下光线,便熟练地操起家伙,把铁料挟进炉火中。
老胡头吧哒吧哒抽着烟袋,看似很随意地问道:“老四啊,你说那个南蛮子就献了个法子,就得了二十两赏银?”
周老四翻了下炉火中的铁料,说道:“是啊,我想起来还来气呢!”
“你来啥气呀?”老胡头呵呵一笑,说道:“先到先得,谁让你想不出来呢!”
周老四也不争辩,嘿然一笑,说道:“二十两银子啊,说真的,谁不眼红呢?”
老胡头轻轻颌首,说道:“这倒也是。可没见识,也没本事儿,就只能眼红了。”
周老四张了张嘴,把自己的想法又咽了回去。还没实验成功,可不能让别人知道了。说不定,下一个领赏银的就是自己呢!
对面的屋门一开,老胡头的儿媳妇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把捻好的绳子。走到公爹面前,笑着说道:“爹,这有四十多条,应该够用了吧?”
老胡头用力点头,伸手接过,说道:“趁着天光还早,跟老太婆去京城逛逛吧!对了,别忘了买一小坛烧酒回来,要高粱烧啊!”
话音未落,他口中的老太婆已经收拾利整走了出来,白了老头子一眼。见铁匠铺里有人,也没回嘴,招呼着儿媳妇走了出去。
周老四撇了撇嘴,他是知道老胡头怕老太婆的。眼见铁料已经烧红,便挟出来放在铁砧上,轮起锤子,咣咣地砸了下去。
领料加工,这是兵器局新推出的章程,京城附近的大小铁匠铺基本上都领了这活儿。
价钱公道,不拖欠,也不用你负担什么。只管卖力辛苦,一个人的话,十天半月差不多能得一两多银子呢!
兵器局里象周老四这样的,用业余时间出来打个零工,做个兼职,不在少数。
对于这种略显粗糙的铁面具,凭周老四的手艺,自然不在话下。叮叮当当一阵敲击,铁料已经现出了面具的雏形。
“喝口水,歇一歇。”老胡头进来看了一眼,招呼着,“凭你这手艺和速度,一天给你婆娘买只鸡吃,足够了。”
周老四还真是打着这样的心思,嘿嘿一笑,走了出去。
“这活儿不错。”老胡头给周老四倒了碗水,说道:“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有哇?”
周老四喝了两口,用袖子抹了下嘴,说道:“应该不会少吧,我听说还要打造铁丝——”
伸出小手指比量了一下,周老四说道:“比这还要细,差不多是面条那么粗的。”
老胡头皱了眉头,想了一会儿,说道:“拉铁丝嘛,用人太费劲,买马又太贵,绞盘兴许能行。”
金属拉丝技术,兴起于西方,他们很早就有拔丝板这种工具。
中国最早记录铁模拉丝技术的是,上面记载的是拉丝制针的工艺流程。
而在明代,应该是很早就掌握了四孔拉丝机的技术,并受元朝的影响,曾经大规模生产并装备锁子甲。
对于低碳铁料,可以使用人力或马拉的方式拉丝。也可以利用重力,使用绞盘、秋千、棘轮等设备。
在蒸汽机发明之前,水力则是取代人力和畜力的最佳动力。但这对于小作坊来说,却是不可能的。
作为老工匠,老胡头和周老四对于拉丝技术都是掌握的。甚至可以用剪切铁板,再锻打的笨办法。只不过在效率上,他们不能做到很高罢了。
“有活儿就好嘛!”周老四对此倒是很乐观,说道:“不管用人用马,还是做绞盘,就算干得慢一些,也是在赚钱不是。”
老胡头点着头,笑道:“到时候还来我这里干吧,你再找两个也成。”
停顿了一下,老胡头又补充道:“就是没有官府的活儿,铁炉子、烟囱的零活儿也断不了。”
周老四犹豫了一下,盘算着老婆生产的日子,最终还是点头答应下来。
…………………
京城。
一股香甜的味道在空气中散发,走过街头的人们不由自主地抽鼻转目,寻找着源头。
“烤地瓜喽,又香又甜又糯的烤地瓜喽!”二丫见有人注意,更加大声地叫卖着。
天凉了,渴水不好卖,可老孙家又找到了新的营生。据说这炉子铁桶是宫中传出来,地瓜也是今年刚种的新鲜玩艺儿。
先是城内的几个皇家店铺推出,样式图纸都公开,并给很多小工坊都发送了一份。
除此以外,还有蜂窝煤,听说有聪明人在西山已经招人开厂,就准备冬天往京城拉,赚上一笔。
味道是真好呢!二丫看着爹爹又从桶中翻出一块焦黄的地瓜,情不自禁地咽了口唾沫。
孙大满笑了笑,递给闺女一块,说道:“来一块儿。早上走得急,肚饥了吧?”
二丫咧嘴笑了起来,把这块又放回去,挑了一块小的,放在手里暖和着,慢慢扒开吃了起来。
“地瓜今年才种,估计收得不能太多。”孙大满看了下炉火,盘算着说道:“过一阵子,咱也弄个烤肉串的家什。”
二丫似乎又闻到了烤肉串的香味,点着头笑道:“烤肉串也好吃。嗯,还有糖葫芦。”
孙大满还要说话,有顾客过来询问购买,父女二人赶忙招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