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直面灾民(求追读!)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白色的蒸汽弥漫在田间路旁的房车帐篷下,散发着阵阵诱人的香气。

  三碗碗热气腾腾的泡面摆在桌上,面汤澄澈透明,微微泛着金黄色的油光。

  碗里还搭配着鸡蛋,诱人异常。

  朱棣吃完了第一包泡面。

  朱安宁并没有觉得怎样。

  反正自己有一箱。

  当朱棣开始看着自己煮第二包时。

  朱安宁只觉得这个小伙子很有自己以前的感觉,饭桶嘛。

  而当朱棣吃到第三包时。

  朱安宁终于意识到了。

  这不是一般的饭桶。

  这是个很能吃的饭桶……

  “你是真能吃啊……你家人也这么能吃么?你怎么吃不胖啊……你爹你弟也不胖啊……”

  朱安宁看了看在那吃面跟喝水似的朱棣,又看了看吃得相对文雅些的朱橚。

  只觉得,这两人真是一个爹妈?

  对哦,这是明朝,不好说不好说……人家的家事,自己也不好问。

  朱橚和朱安宁一人分了一包半……也就是正常人的饭量。

  而吃得差不多的朱橚,看着朱安宁震惊的样子,也是有点无语,毕竟这丢人的是自己的哥哥。

  “呃……朱哥,此面确实好吃,比昨日的土豆烧肉还好吃。”

  听完朱棣的话,朱安宁的白眼差点翻上天,真就是古代人啊,放现代,哪个社畜不是泡面吃到吐……

  “你喜欢就好……”

  “朱哥……此面能否卖我些,太好吃了。”

  “我这也不多,你实在想要的话,我送你几包吧……卖就不必了。”

  朱安宁并没有太多吝啬,自己也挺喜欢这两年轻人的,和他们相处有种回到了大学的感觉。

  “当真!那就谢过朱哥了!”

  朱棣眉开眼笑起来。

  这个年纪的他,还没有那么多愁事,能得到朱安宁的几包泡面,已经足够让他开心小半天。

  朱安宁看着眼前那地主家好四儿,不由得摇头笑了起来。

  吃泡面要比做饭要方便太多。

  三人坐在房车边上,就这样吃完了午饭。

  朱橚和朱棣更是把汤都给喝了个干净。

  吃饱喝足,年轻人瞬间就恢复了活力。

  “好了,朱哥,吃饱,继续干活?”

  朱安宁只觉得这朱棣是不是勤奋过度啊,他老爹也是这么勤奋的么……

  “你把旁边那块地也开了吧,我想再种些其他东西。”青壮年劳动力主动提出要免费加班,本项目的创业ceo朱安宁并没有拒绝的理由。

  “好嘞。”本着吃得多就该多干活的朱棣,一把薅起了自己的弟弟:“五弟,走,耕地去。”

  “诶……哥……哥,我才刚吃饱……”

  可惜,朱橚的反对,无效。

  朱安宁作为本创业基地的ceo,却也没有跟上员工们的步伐,他走到田边,预估了下这田地的大小。

  正当他在想再种些什么时。

  道路的尽头,隐隐传来了些许嘈杂的声音。

  这让三人意外了起来。

  这土路的尽头说是主干道,其实也就是条使用率不高的官路而已。

  怎么今儿这么喧嚣。

  这不对劲啊。

  两人皆是看向了朱安宁,想等他拿主意。

  “走,去看看怎么回事……”

  三人没有多言语,几步便绕过了遮挡房车的小弯,越过那高高的杂草地。

  然后便来到了开阔的支路上。

  一眼看去,他们便知道了这喧闹声音的来源。

  “是灾民……”朱棣缓慢地开了口,语气中满是沉重。

  朱橚则是站立不语。

  而朱安宁。

  也是定定地站在那里。

  昨日,他在打游戏,玩乐似地开始种了些东西,还差点种砸了。

  今日,他跑去了应天府城里,想看看古代人的生活是怎样的。

  他就像个乐子人般,穿越到了这明初洪武十二年间。

  毫无实感地活了几日。

  即便是想着要做些什么,也不过是随手而为。

  就像他曾经度过的二十多年那般。

  高中是为了考大学,考大学是为了工作,结果工作时是踏马的996,嘿,那就辞职去旅行吧。

  他始终是没有见过苦难的人。

  而今天。

  他见到了。

  不同于电视剧里那些故意让人热泪盈眶的狗屁倒灶桥段。

  现实,永远更具冲击力。

  灾民们在穿越土路,背后是尘土飞扬,浩浩荡荡的队伍,看不到尽头。

  天空明明是晴朗无云,却依旧能让人感到阴沉。

  他们离开了生自己养自己的土地,背井离乡,即便有官府的帮助,也就是勉强得到了几口路上的口粮而已。

  饥一顿饱一顿是常态,走到半道上倒下再也起不来,也是常态。

  所以……没有人说话,也已经说不出话,大部分灾民的眼神,都是空洞而茫然的。

  偶尔有人倒下,大部分人也无暇顾及,只有少数几个穿得还算体面的,大抵是随行官员一类的人,过去把人搀扶起来。

  衣衫褴褛的他们,在沉默行军。

  朱安宁也沉默了。

  “是太原那边的灾民……那边已经旱了好几年了,本来终于种活了点粮,结果又遭了蝗灾……苦啊……太苦了。”

  朱橚咬了咬牙。

  他作为这五皇子,没有像他大哥朱标那样直接参政议政,但是好歹也是知道点事情的。

  太原遭灾一事,朝堂已经讨论许久了。

  “不止是太原,这些年,天灾不断……天下是太平了,但是真正的太平日子,还没到来。”

  朱棣也开了口,是叹气,也是无奈。

  “咱们没有修水利?”朱安宁咬了咬牙。

  “有,但是这等工程之浩大,尚需要些时日。”

  “干旱久了,能不蝗灾么……”朱安宁长吐了一口气:“故涸泽者,蝗之原本也,欲除蝗,图之此其地矣……”

  这是农政全书上相当著名的一句话。

  也是他大学时期老师讲过的案例。

  “朱哥……这有关系?”

  “蝗虫这等害虫,只会在干涸的泽地里孵化出来,你只要能引些沟渠水过去,就能淹死这一批这些祸害!”

  “当真?!”朱橚叫了出声:“怪不得干旱久了就会蝗灾!”

  “真啊,但是,像小燕说的,水利水渠……又不是一天就能挖好的哎……”

  朱安宁叹了口气,却又继续说了下去:“如果说旱灾不严重,只是蝗灾的话,还是有法子可以略微挡一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