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章 甄士隐破解好了歌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在那个遥远的往昔,正值元宵节的喜庆时刻,家家户户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士隐先生也不例外,他命令忠诚的仆人霍启带着他的爱女英莲一同出门,去欣赏那些为节日特意准备的灿烂烟火和五彩缤纷的花灯。夜幕低垂,灯火辉煌,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而孩子们则兴奋地在灯光下嬉戏。

  然而,就在这样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夜晚,一场意外悄然降临。深夜时分,当人群熙熙攘攘,烟火在空中绽放的时候,霍启感到了一丝尿意的催促。他环顾四周,寻找了一个相对隐蔽的角落,便将小英莲安置在一户人家门前的台阶上,让她坐在那里等候。霍启心想,自己只是短暂离开一会儿,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当他匆匆解决了生理需求,回到原处时,却发现那台阶上空无一人,英莲不见了。霍启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他开始焦急地在人群中穿梭,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着英莲的名字。夜色渐深,烟火依旧绚烂,但在霍启的心中,一切都变得暗淡无光。

  他四处寻找,从街头到巷尾,从灯火通明的市集到幽暗的小巷,他找遍了所有可能的地方,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第一缕晨光破晓而至。英莲仍然杳无音信。霍启心如刀绞,他知道自己无法面对主人的责问,更无法承受失去小英莲的痛苦。在绝望和自责中,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逃离这个曾经充满欢笑的家乡,踏上了一条未知的旅途。

  士隐夫妇在女儿一夜未归后,心中充满了不安和担忧。他们深知这种情况可能意味着不祥之兆,于是立刻派遣家中的仆人四处搜寻,希望能够找到女儿的下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被派出去的人一个接一个地回来,都摇头表示没有发现任何关于女儿的消息。

  这对夫妇一生中只有这么一个宝贝女儿,对她倾注了全部的爱与希望。如今,女儿的突然失踪让他们感到极度的痛苦和无助。他们的心中充满了焦虑和恐惧,不知道女儿究竟遭遇了什么不幸。为了寻找女儿,他们不惜一切代价,但无论他们怎么努力,都无法找到任何线索。

  在这样的煎熬中,一个月的时间悄然流逝。士隐先生因为长时间的悲痛和焦虑,终于病倒了。他的身体状况日益恶化,无法承受这巨大的精神压力。而封氏夫人也因为深深地思念女儿,变得憔悴不堪。她每天都在焦急地等待着女儿的消息,同时也不断地请医生来为丈夫和自己诊治,希望能够尽快恢复健康,继续寻找失踪的女儿。

  然而,尽管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仍然没有任何关于女儿的消息。这让士隐夫妇陷入了无尽的绝望之中,他们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只能在心中默默地祈祷,希望女儿能够平安归来。

  在那个不曾预料的日子里,正是三月十五,葫芦庙里香烟缭绕,僧人们忙碌着供奉神明。然而,一场意外突然降临,一位僧人疏忽大意,油锅之中的火焰跃出,瞬间点燃了窗边的纸糊。那一带的居民住所多以竹篱笆和木板为墙,这样的结构在火灾面前几乎没有抵抗力,仿佛是命中注定的灾难,火势迅速蔓延,像连锁反应一般,一家连着一家,很快整条街道就被熊熊烈火所包围,宛若传说中的火焰山。

  尽管当时有士兵和民众赶来试图扑灭大火,但火势已经失控,人力难以挽回。直到经过了漫长的一夜,大火才逐渐平息下来。当人们回过神来,却发现无数的家园已经化为灰烬。其中,甄家的隔壁更是变成了一片废墟,只有夫妇二人和他们的家人侥幸逃过一劫。甄士隐心中焦急万分,连连顿足,长叹不已。

  在与妻子商议之后,他们决定暂时搬到田庄去居住。但是,近年来天灾人祸不断,水旱交加,盗贼横行霸道,官兵们忙于剿捕,使得田庄上也难以找到一个安稳的栖身之所。无奈之下,甄士隐只得将所有的田地都变卖,带着妻子、女儿以及两名忠心的丫鬟,投奔到了岳丈家中寻求庇护。

  岳丈封肃,乃大如州人士,虽然以务农为业,但家道却颇为殷实。今日见到女婿狼狈而至,心中不免有些不悦。幸好士隐身边还有一些折变田产的银两,便托他随意购置些房地,以备日后衣食之需。封肃则半用半赚,略施薄田破屋于士隐。士隐本为读书之人,不惯稼穑等事,勉力支撑一二年,却越发贫困。封肃见面时,常说些现成话儿,且人前人后皆怨其不会过日子,只知好吃懒做。

  尽管岳丈封肃对士隐的态度有些冷淡,但士隐仍然感激他的帮助。他知道自己的家庭背景和能力有限,无法像封肃一样在农业上有所建树。因此,士隐决定努力学习,希望能够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房间时,士隐便开始埋头苦读。他不仅阅读经典著作,还涉猎各种领域的知识。他知道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然而,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尽管士隐努力工作,但他的家庭经济状况依然没有明显改善。封肃对他的抱怨和不满也逐渐增加。每当封肃见到士隐时,总是会用一些尖酸刻薄的话语来讽刺他。这让士隐感到非常沮丧和无助。

  士隐得知后,心中不免悔恨,再加上去年的惊唬,急忿怨痛:暮年之人,怎能忍受贫病交加?竟渐渐显露出下世的景象来。某日拄着拐杖挣扎到街前散心时,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狂落拓,麻鞋鹑衣,口中念叨几句言词道: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士隐听闻此言,即趋前道:“尔所言何事?唯闻‘好了’‘好了’之语。”道人笑曰:“尔若真闻‘好了’二字,乃尔明悟!须知世间万般‘好’即是‘了’,‘了’即是‘好’;若不‘了’则不‘好’;欲求‘好’,须得‘了’。吾此歌名《好了歌》也。”

  士隐原本聪颖过人,一闻此言,心中早已领悟,因笑道:“且慢!待吾将汝此《好了歌》解之,何如?”道人笑曰:“尔请解之。”

  士隐乃言道: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那疯跛道人听闻此言,拍掌大笑:“解得切,解得切!”士隐便说一声“走罢”,将道人肩上的搭裢抢了过来背上,竟不回家,同着疯道人飘飘而去。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一个小小的事件足以在街坊邻里间引起轩然大波,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封氏一家的遭遇,便是这样一则被广泛传播的新闻。当封氏得知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时,她悲痛欲绝,泪流满面,仿佛心都要碎了一般。无奈之下,她只能与父亲商议对策,派人四处打听,希望能够找到一线希望。然而,寻遍了所有可能的地方,却依旧杳无音信。

  面对如此困境,封氏别无选择,只能暂时依靠父母维持生计。幸运的是,身边还有两位忠心耿耿的老丫鬟陪伴着她。主仆三人相依为命,日夜辛勤地做着针线活,以此来帮助封肃先生家度过难关。尽管封肃每日里怨声载道,对于现状感到无比的无奈和沮丧,但他也明白,除了接受现实,他别无他法。

  就在这样一个平凡的日子里,甄家的丫鬟出门购买缝纫用的线。她刚走到门前,就听到街上传来一阵喧闹声,伴随着人们的惊叹:“新上任的太爷来了!”丫鬟好奇地躲在门后偷看,只见一队队的军牢快手整齐地走过,接着是一顶华丽的大轿,轿中坐着一位身穿乌帽猩袍的官员。丫鬟看着那官员的面庞,心中不由得一动,觉得他看起来颇为和善,似乎在哪里见过。但她并未多想,很快就将这件事抛之脑后,回到了房中继续她的针线活。

  夜幕降临,丫鬟正准备休息时,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门外传来人们的喧哗声,有人说:“是本县太爷派来的差役,来传讯的!”封肃听到这些,顿时惊得目瞪口呆,心里充满了不安和疑惑,不知道这突如其来的差役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消息,是福是祸,谁也无法预料。

  封肃听到公差的召唤,立刻放下手中的事务,急忙迎出门来。他面带微笑,语气和蔼地询问公差的来意。然而,那些公差并不理会他的好意,只是大声嚷嚷着:“快请甄爷出来!”封肃连忙陪笑解释:“各位可能有所误会,小人姓封,并非姓甄。不过,我确实有一个女婿曾经姓甄,但他已经出家为僧一二年了。不知道你们是不是要找他?”公差们回答道:“我们不管什么‘真’‘假’!既然你的女婿是我们所找的人,那就请你跟我们去见太爷吧。”说完,他们便推搡着封肃离开了。

  封家的众人见状,顿时惊慌失措,不知所措。直到深夜二更时分,封肃才回到家中,众人迫不及待地询问事情的原委。封肃解释道:“原来新任太爷姓贾,名化,是湖州人氏,曾与我的女婿有过交情。他在我家门口看见娇杏丫头买线,误以为女婿移居此处,所以前来传唤。我将原因解释清楚后,那太爷感慨叹息了一番,又问起外孙女儿的下落。我告诉他:‘看灯时丢了。’太爷说:‘无妨,待我派人去找,务必找回她。’说完这番话,临走前还送给我二两银子。”甄家娘子听了,心中不禁感到悲伤。一夜无语。

  次日清晨,雨村派人送来两封银锭、四疋锦缎,以答谢甄家娘子;另附一封密书给封肃,托他向甄家娘子索要娇杏作为二房。封肃欣喜若狂,巴不得去奉承太爷,便在女儿面前极力怂恿,当夜用一乘小轿,将娇杏送进衙内。雨村欢喜之情自不必言,又赠予封肃百金。此外,还送给甄家娘子许多礼物,命她暂且过活,以待寻找女儿的下落。

  却说那娇杏丫头便是当年回顾雨村的人。因偶然一瞥,竟引发了这段奇缘,实属意外之事。谁知她命运多舛:未曾料到自己竟能来到雨村身边,仅一年时间,便生下一子;又过了半年,雨村的嫡配突然染病离世,雨村便将她扶为正室夫人。正是:“偶因一回顾,便为人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