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考察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娘,你要去赶集嘛?”

  大清早,杨烈起来扫了院子,将树叶什么收拾干净,又帮母亲把鸡喂了,进去又给父亲按摩一会腿。

  别小看这一项项的活计,做完都还是挺累人。

  因为院子四方都是树,只要晚上稍微吹点风,早上起来满院子都是树叶。

  院子又大,扫完就需要半个小时。

  以前这些活都是母亲干,杨烈很少有帮着母亲干活的想法。

  而如今,他不但心里想着远大的目标。

  手底下也没有眼高手低,好高骛远,而是从很小的生活细节上,让父母感受到他的孝顺。

  人生在世,不过区区几十年,能陪伴父母的时间已相当短暂,他不会再留下任何遗憾。

  帮父亲按摩腿,是他权宜之计。

  医生说过,父亲这个腿暂时没特别好的办法,可以通过每天按摩适当放松,保持腿部肌肉和神经的活性。

  看能否自己恢复一部分,然后再通过康复治疗,能否最终走起来。

  他这副懂事乖巧的样子,让父母特别高兴。

  尤其是父亲,明显的开朗很多,甚至还会和他谈论一些木匠活的事。

  回想之前,父亲在他面前就搭不上话,就怕影响他复习后,他又心情不好。

  当他的父母也是相当不容易,三个孩子三种性格,没一个好对付的主。

  母亲正在院子里移栽辣椒苗。

  辣椒这玩意儿,不是直接种辣椒籽到地里就行,而是需要先开始培育辣椒苗。

  等长到大概半尺左右,再移栽到地里。

  听杨烈喊她,想了想说:“我就不去了,也没什么要买。”

  “行……哦,你看看要不要买点肉啥的?”

  “不要乱花钱,我们家哪有那个生活条件,前两天买肉不是淼淼的老师要来嘛……

  要不这样,你给你爹割半斤豆腐回来,我给包点包子吃,他躺在炕上,一直嘴里苦的不行。”

  “我知道啦,那我走了,晌午饭不回来吃,不要留饭。”

  “行,路上骑车小心啊。”

  “好唻~”

  杨烈骑着他的二八大杠出门。

  这二八大杠非常结实,车轱辘很大,别看骑起来挺费劲,但速度很快。

  镇上离家三公里,他不到十分钟就飙到了。

  今天是清泉镇的小集,人不是特别多,不过还是相当热闹。

  清泉镇每逢农历一四七三天有集,其中四号这天称为小集,相对人少点。

  集市是所有农村人必参与的集体活动。

  尤其是北方集市。

  集市基本可以包含所有人们需要的东西,即使到重生那个时代,还有很多人们不习惯去乡镇乃至城市的超市,而是去集市上购买想要的东西。

  除了乡镇集市,很多大点的村子还有村集。

  就拿杨烈所在的杨家坳来说,因为是附近最大的村子,在村西边一处凹下去的大坑里,就有一个村集。

  每逢农历的三号和六号会逢集。

  村集的规模比乡镇的集市小点,东西也不是很齐全,但也有个好处,那就是很多村民们可以就近将农产品放到村集上出售,买的人也同样很方便拿回家。

  免去过程运输麻烦,也减少负担。

  还有个好处,村集上面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跑来上税。

  而乡镇的集市,不管在店里摆摊,还是路边支摊,都需要根据出售产品的种类和规模交税。

  杨烈一直将自行车骑到乡镇中心的清泉塔下,推着车子上了台阶。

  这是清泉镇集市出售农具的地方。

  小到各种农具的把,大到土车,架子车,犁之类的家伙事儿,这边都有卖的。

  当然,既然是木工制品,自是少不了一些相对粗糙的板凳和靠背椅,马扎,小方桌,八仙桌之类的普通家具。

  杨烈想先来看看市场。

  他开始就要从这些家伙入手,提前了解市场,有备无患。

  因为他推着自行车,那些卖东西的人,并不是十分热情。

  尤其是卖各种车的人,想着他应该只是问问价格,所以就爱答不理。

  问价格时,卖家也就随意应声。

  几番下来,他大概了解了每种东西的价格。

  架子车作为每家农户都必不可少的农用车辆,价格相对较贵,说是一百八,杨烈估计一百五可以拿下来,等于半个媳妇。

  土车只要八十,是架子车的一半。

  土车就是独轮车,有点像是后世工地上推灰的那个翻斗车。

  农村很多地方没有路,或者路特别窄,架子车进不去,人扛着又累,土车就可以弥补这个缺陷。

  作为架子车配套的车具,土车应用也相当广泛,摆在重要位置。

  犁要六十块。

  这个犁是一种相对原始的耕作工具,可以牲口拉,也可以人拉。

  只有单个播种口,可以将粮食或者化肥放到箱子里,前面拉着,慢慢播到地里。

  这玩意儿也是个抢手货。

  黄土高原本来丘陵众多,很多地和地之间,牛都上不去,更不说拖拉机。

  完全需要人力去干。

  翻地的时候,就用铁锹和镢头一下下翻,播种就需要人工一点点拉。

  相当辛苦。

  除了大三样,另外一个用的多就是磨。

  准确来说,是磨架子。

  不管是耕地,还是播种完毕,地面本身都不平,不利于庄稼生长,需要用磨将地磨平。

  具体操作也可以分为人工和机器,前面牵着磨,后面一个大人或者两个小孩子蹲在磨上,一遍遍拉过去,地面就会被磨平。

  磨大致的形状像个长长的板子,大约两米长,五十公分宽,木头架子,中间用杜梨树或者酸枣树的枝条(也就是各种荆棘)编织起来。

  因为磨需要很结实,所以磨的架子一般都用的有弹性,且非常结实的木头,大多都是枣木或者榆木。

  讲究的就是一个耐用。

  磨架子每个四十块。

  杨烈一边看,一边心里大概盘算着,如果自己做,需要多久做一个,如果是将部分工艺机动化呢,会不会更快一些。

  看了农具,又去看了家具,然后就是一些闲杂的物品,基本算是将木匠所能接触的低端市场了解个清楚。

  清泉镇是周围唯一的镇子,其他地方都是乡,这边东西更多,价格也更具代表性,不用再去其他地方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