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偷天换日,我跑了!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洪承畴咬了咬牙,拿起了酒杯,一饮而尽:

  “容我考虑考虑。”

  “无妨,您有两年半的考虑时间!到时候看形势再说亦可。”

  郑慈烜又给洪承畴满上了酒,他并不着急,还有两年时间。

  酒局结束,郑慈烜因为年纪还小,没喝,一直当酒童了。

  而祖洪二人喝得不少,聊了也不少,已经走不动路了。

  好在这间房里就有两张床,看来祖大寿早已准备好了。

  后郑慈烜给二人安置好,盖上被子便离开了。

  祖大寿带着一丝醉意,坐了起来,看着躺在隔壁床的洪承畴:

  “贤弟,我知道你是咋想的,若你这般想,朱慈煊这小子也是大明正统皇室,跟他也算不得上大逆不道。”

  洪承畴翻了个身,也坐了起来,二人其实都没有醉倒,只是在等郑慈烜的离开。

  洪承畴觉得祖大寿说的这话貌似很有道理。

  祖大寿摸了摸胡子,继续说道:

  “若真按照他所说,崇祯连紫禁城都守不住,让他儿子接任又如何呢?”

  洪承畴摸了摸鼻头,边回想边说道:

  “他手握这大炮枪械之制造方式,而且他带出来的兵特别英勇,若只论战力,他确实不错。”

  “听你说的神乎其神的,明日我必须得去看看!”

  祖大寿接着话茬继续说道:

  “他还说,有不需要人工便能工作的机器,亩产千斤的水稻,若有这些,百姓生活或许真能好上不少。”

  洪承畴摆了摆手,盖上被子:

  “罢了,若到那时,我或许我真会帮他一把。”

  第二日。

  洪承畴带着祖大寿去看郑慈烜的部队,从整齐的营房内务到训练的过程,祖大寿大为惊讶。

  他的确被眼前这批郑慈烜带出来的士兵吸引住了,祖大寿嚷嚷着:

  “我得找他学学,这带兵的方法确实有些本事。”

  郑慈烜不知道何时出现在了他的身旁:

  “无妨,我这就告诉你们,我的带兵方式。”

  “好好好!”

  于是郑慈烜开始给二人讲述自己的管理军队的法则,以及带祖大寿去见识一下那阿姆斯特朗大炮和后装枪。

  祖大寿看完连连称奇,一想到郑慈烜要把这些武器送给他便笑开了花。

  他们三人也默契的不再提昨日晚上之事,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中午三人一同用膳,祖大寿问:

  “你们觉得接下来,会给我们下什么命令。”

  郑慈烜无奈的眨了眨眼睛:

  “以我对我爹的了解,他绝对以为自己指挥有功,然后陈新甲拘功。”

  洪承畴点点头,这和他想的一样,他继续补充道:

  “然后会以我们大胜,士气大高为由,让我们接着北上,讨伐皇太极。”

  郑慈烜狠狠的吐槽:

  “他巴不得让我们现在直接打到满清的首都盛京去!”

  祖大寿哈哈大笑,他们都比崇祯更了解崇祯。

  此时,紫禁城内。

  崇祯收到战报,大声叫好:

  “皇太极被打的丢盔弃甲!大快人心啊!”

  “朕的决策没错,就不该拖沓,早就应该给那些满人一些颜色看看了!”

  “这洪承畴果然靠不住,不知有何好拖沓的?伤财劳民。”

  崇祯继续看着战报,上面赫然写着首功是郑慈烜,崇祯更是大喜:

  “好好好!不愧是我最爱的煊儿!”

  崇祯回顾战事后,立马让王承恩招来兵部尚书陈新甲。

  遂问之:

  “近日大胜,朕许你大功也,但先不急计功,先谈后该如何行军?”

  “谢陛下。”

  陈新甲先谢过崇祯许诺他的功劳,急忙的说道:

  “现我军士气大增,清军溃不成军,不如乘机北上,直取盛京!”

  崇祯思索后点了点头:

  “正合朕意,明日早朝谈谈此事。”

  果然第二天上朝,大部分官僚都认为此事合理。

  好家伙,祖洪郑三人一点没猜错。

  很快张若麒就找到洪祖二人,说了北上之事。

  洪祖二人又找到了郑慈烜:

  “你怎么看?”

  郑慈烜气的牙痒痒:

  “我说了他陈新甲能当这兵部尚书么?他真不配!”

  “前脚说没钱没粮,要我们赶紧决战。”

  “现在北上就有钱有粮了?”

  祖大寿笑出了声,越来越觉得郑慈烜的性格对他胃口了。

  此时一脸无奈的洪承畴叹了口气说道:

  “锦州守住得了,北上我们是真没那兵力了,皇太极盛京防御极为严实,况且那边李自成现在是真猖狂,让我回去打李自成我都没意见...”

  郑慈烜突然凑了过去:

  “我有一计!”

  祖洪二人看着郑慈烜,郑慈烜慢慢的说道:

  “一样,还是我去打头阵!我们先打一小仗!”

  “然后说我战死便可!我都战死了,我的崇祯老爹肯定没信心打下去的!”

  洪承畴仔细一想,觉得合理:

  “若说你都战死,崇祯肯定能意识到这北上使不得。”

  而祖大寿却有些质疑:

  “若听见你死了,崇祯怒火攻心,硬要去找皇太极复仇,那么岂不是得不偿失?”

  听见这话郑慈烜反而笑了:

  “不会,我了解我爹,在他眼中,大明得失大于个人得失!”

  可祖大寿又开始了质疑:

  “不可能只有你一个是死了,你手下两万多人都没死?张若麒还在这,迟早会露馅的。”

  郑慈烜则是微微一笑:

  “若那两万人都‘死’了呢?若硬打一仗,死了两万精兵,和崇祯的儿子,他还会觉得能打么?”

  洪承畴就很疑惑:

  “你如何将两万人悄无声息的带走?张若麒可在这盯着。”

  “水运!只不过需要你们配合。”

  郑慈烜摆了摆手指微笑道:

  “其实我拥有不小的制海权,福建郑芝龙你可知道?”

  在回忆过后,洪承畴也是福建泉州南安人,他与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还老乡,虽然不熟但还是有印象的:

  “那个自立水师的人?是我老乡,有些印象。”

  郑慈烜看着大海的方向:

  “以水运之,我二万人去之广东。”

  这是郑慈烜本来的计划,本来他来的时候就准备好了,他早就与郑成功说过此事。

  只要手下这批人愿意和自己走,然后就拉着他们上船回广东。

  关于他们家人的问题也很简单,到时候再来一船,也一并拉回去便是。

  祖大寿觉得可行,也觉得有意思:

  “现在的大明无水师,这招偷天换日,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