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办学(下)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顾炎武先生,任为文科教授,教授科目:孔孟儒学。”

  “广宏博先生,任为文科教授,教授科目:理学心学。”

  “墨云之先生,任为文科教授,教授科目:墨学。”

  郑慈烜最先安排的是这三位儒学教授,墨云之是墨家的另一位传人,是墨文的亲哥哥,其墨学造诣在墨文之上。

  他们对教授科目没有什么意见,这是早就说好的,教授也能理解,汉唐两朝都出现过这个职位。

  唯独对这个文科有些不解,广宏博问道:

  “何谓文科?”

  郑慈烜即答:

  “文科是指以人类社会独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你们暂时也能理解为文学,文科是包含有文学。”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科目的,比如管理学,金融学之类。”

  不愧都是些聪明人,虽然还是对郑慈烜所说的金融学和管理学不是太理解,但还是大致懂了何谓文科。

  郑慈烜继续说道:

  “所以与之相对的还有理科、工科与农学,我先说工科吧。”

  “宋应星,墨文,唐沙先生,任为工科教授,教授科目:机械学。”

  三人皆应了下来,机械是他们现在在做的事情,工科也大致能理解是什么意思,工业的“工”,工程的工。

  但郑慈烜还是解释了一下:

  “工科即:应用科学和技术的原理,来解决问题。”

  “像机械就是经典的工科,比较经典的工科还有土建类,水利类,地质学类。”

  这工科倒是好理解一些,虽然也是不太能理解郑慈烜所举的例子。

  然后郑慈烜看向农家弟子赵成:

  “赵成,任为农学教授,教授科目:农学。”

  朴实的农家人赵成摸了摸后脑勺:

  “我就一个种田的,何德何能称得上教授之名?

  郑慈烜刚想说话,但宋应星先给了他信心:

  “农学也一门大学问,老夫对农学也算有研究,我觉得你是值得的。”

  毕竟宋应星也算的上大明的一位大农学家,但农学有赵成去教授,机械现在更为重要,要工业革命的嘛!

  最后郑慈烜谦虚的说道:

  “那我就不要些脸皮了,自封理科教授,教授科目:科学。”

  说到科学,几个人充满了兴趣,他们留下大半愿意就是科学。

  郑慈烜继续解释道:

  “我讲述的内容偏向于理论知识,所以属于理科,但是理工是不分家的!”

  工科几位教授点头示意,他们是能理解的,郑慈烜之前教授给他们不少科学知识,但大多都是关于蒸汽机的机械理论。

  分完之后郑慈烜接着说道:

  “这只是暂时的安排,后续还会有改动,到时候再说。”

  各位对目前也没有异议。

  郑慈烜向墨文使了个眼神,然后墨文心领神会,从包里拿出了一根木棍和一根圆柱白条。

  郑慈烜先拿起了木棍,拿刀将其削尖,木头的顶端出现了一些黑色:

  “此乃铅笔,以石墨等材料制成,造价便宜,能擦写之。”

  然后郑慈烜给几人演示了一下,在纸上用铅笔写了几个字,几人聚精会神的看着郑慈烜写下的字,随后郑慈烜将笔发给各位,让大家都试了试。

  爱干净的宋应星点了点头直言道:

  “有些类似炭笔,比炭笔好用,而且不脏手。”

  广宏博倒是十分喜欢,他摸了摸手中的炭笔:

  “此物造价几何?”

  郑慈烜答曰:

  “不值几文。”

  广宏博大喜,他回想起之前自己当饥民的日子,反复的抱着那几本书啃,想要写作,却无笔墨可用,只能用树枝在泥中写字。

  广宏博若有所思之言:

  “若有这便宜之铅笔那些日子便不会那么难过,平日写些无关紧要之文,也不必耗墨水之钱。”

  虽然现在广宏博在郑慈烜这过得很好,但他确实是穷怕了,而且世上有不少穷书生因为买不起笔墨纸砚导致读不上书。

  可要知道,在古代读书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此时铅笔能说大大的降低了读书的成本。

  对于工科教授三人组来说,铅笔更加实用,之前用毛笔画机械图,一个手抖,就毁于一旦,可擦之铅笔简直是神器。

  然后郑慈烜拿着白色圆柱,走到房间内一块黑色的板子面前,用白色圆柱在板子上写了几个字,边解释道:

  “此乃粉笔!此板为黑板,粉笔能在黑板上书写,也便宜的很,这就不必我说其作用了吧?”

  粉笔主要由石灰石和石膏组成,这些材料郑慈烜之前准备造水泥只是就购入了大量,而且其本身造价也便宜的很。

  几位教授都是一等一的聪明之人,一下就理解这黑板的作用,争先恐后的去试用粉笔和黑板。

  有了这粉笔黑板,教书会方便许多!

  粉笔和黑板在教育事业之中绝对是里程碑级别之物。

  然后郑慈烜给广宏博使了个眼色,广宏博立马就懂了,走到黑板旁边,写下了几个繁体字和几个简体字:

  “这是我和郑公子之前再做的一件事,简化汉字,还有增加标点符号。”

  郑慈烜点了点头,直言不讳的说道:

  “汉字是一直有在更新迭代的,从甲骨文到秦朝的小篆,到汉朝之隶书,直到唐朝之楷书,到现在近千年,汉字都没有什么巨大的改变!”

  “这也是我想做的事情,简化汉字,降低学习成本,让天下有更多人识字!”

  “而改进增加并统一标点符号之事,因为现在文章没有断句,难以观看,若有标点是件好事。”

  “而无论是简化汉字,还是标点符号之事,都需要你们的帮助,只以广先生与我二人之力十分困难,所以的拜托各位了!”

  此时几人都从郑慈烜的身上看到了一种野心,无论是从新学之科学,还是从简化汉字一说,都能看出他有着一种改变天下学界的野心。

  顾炎武又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他虽然对标点之事没有意见,但他看着黑板上的几个简体字觉得还是不太合适:

  “我觉得你这简化后的字,过于单薄有失美感,现在的文字传承千年,不适合改?”

  郑慈烜耸了耸肩:

  “我寻思孔夫子先生那时候用的还是小篆,不也改进成现在之字了么?顾先生,要不您也返回去学用小篆吧?”

  经典招数偷换概念,郑慈烜的话有些阴阳怪气,但顾炎武一时竟然无法反驳。

  这时候广宏博居然出来打圆场:

  “我认为此事确实是好事,若改进成功为后世之人所认可,那么我等便千古留名。”

  “若世人不认可,我们也不过是作出了一次进步之尝试,那又何妨?”

  这显然是广宏博的真心话,他是看好简体字的。

  听完之后,顾炎武觉得确实有理,也不再反对。

  随后郑慈烜提出了给学校取名之事:

  “我想我们便叫做华夏学府!为华夏之未来崛起而读书!”

  郑慈烜本想只当一回***,带来民主与科学,但现在自己还做成了蔡元培,成为了华夏最高学府的校长。

  ...

  商议完之后,郑慈烜等人刚出房门,只见一位身着红底白锦纹官袍,头顶乌纱帽的白发老者走了过来。

  他从袖口拿出一卷金黄色的卷轴。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他细尖的声音传了过来。

  立马在场所有人都跪了下去,只剩下苏成傻愣着。

  “我崇祯老爹这是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