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讲义变教材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赵会长讲课讲的真好。和那些教授比,一点都不差。”

  “得了吧,教授都是大牛,这些对别人来说,都是基础的东西,他们觉得不用讲。”

  “可是,对他们来说,是十以内的加减法,对我来说,也是十以内的加减法,只是小数点后面,有个十七八位。”

  “是的啊,会是一回事,能讲出来是另外一回事,反正,我就认赵会长。”

  “听完课后,我感觉我能写十篇八篇了。”

  “牛,不过我也蠢蠢欲动。”

  下课后,绿协的成员之间,议论纷纷,对赵宏图授课效果,一致十星好评。

  论文小写手终于进化成写论文的金牌小讲师。

  是人都喜欢听好话,奉承话。

  赵宏图也不例外,偷偷地听了,心里窃喜。

  终于感受到,一名人民教师的光荣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要是,绿协里边,以后出几个大牛。

  到时候和别人说起的时候,“当初教我写论文的启蒙老师是赵宏图。”

  面上多有光啊。

  接下来几天,赵宏图每天都给绿协的成员上一节课。

  一周下来,肚子里的技巧和方法,也差不多掏空了。

  剩下的,就要他们去实操了。

  不过,他对他们很有信心。

  毕竟人大的老师,水平都还可以的。

  而且,现在的大牛,也都是给本科生上课的。

  这种待遇,对后世的优秀博士生来说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就普通学生而言,口水流尽也再难重现。

  有大师的教导,加上浓厚的学习氛围。

  用玄幻一点的描述,就是一头猪,被这么经年熏陶,它也该熏出一块腊智了。

  让赵宏图没想到的是,他的论文写作方法,竟然还有人都记录了下来。

  这个有心人,马建国。

  是赵宏图第一次讲课的时候,李帅安排的托。

  几节课后,他是彻底地被赵宏图的论文造诣给征服了。

  他不仅把赵宏图讲课的内容,都记下来。

  还腆着脸,拿着笔记来找赵宏图。“赵会长,我比较愚钝,你讲课的内容,我觉得听一次,可能还理解不够到位,想以后多咀嚼几遍。麻烦你帮忙看看,我记的笔记有没有疏漏的。”

  还有人对自己讲的内容这么重视啊,赵宏图立马就舒爽了。

  翻开笔记一看,字迹工整漂亮,和印刷体一样。

  又多了一丝愉悦。

  记得很全面啊,比自己讲的还要全面,好像是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理解。

  孺子可教也。

  赵宏图抚着额头,好像当初他说过,是研究生来着。

  应该是有一定的论文功底的。

  赵宏图想了想,把自己的讲课教案也拿给他,“我关于论文写作的理解都在这,你自己拿去参考一下吧。”

  这人,以后可以作为绿协的讲课老师来培养。

  看来,以后绿协这边,也可以当甩手掌柜了。

  日常事务,可以交给王兴华来忙。

  论文写作方法,让马建国来负责。

  论文审稿,还有那么多指导老师。

  才上了几节课,就可以退休了,以后只要喝喝茶,看看报,享受享受悠闲生活了。

  其他人一看,赵宏图给马建国一本笔记本,以为是什么好东西,都纷纷围了上来。

  “建国,什么好东西,我也看看。”

  “建国,牛啊,你这笔记,俺服了!”

  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女人,而每个学霸的背后也有一本漂亮的笔记。

  学霸的成功与自己的专注和勤奋是离不开的,上课认真听讲、下课总结知识,这些努力的点点滴滴都被记录在了笔记里。

  马建国以一手漂亮而全面的笔记,一举奠定了他在绿协的地位。

  直接被大家推选为学习理事。

  “来,我也看看。”王兴华伸手从别人手里拿过来马建国的笔记。

  自从赵宏图没有陪伴王兴华后,他没过两天,心情突然好了很多,有种由内而外的欣喜和喜悦。

  脸上老是挂着灿烂的笑容。

  让人一看,就知道,他很开心。

  这几天,他也都来参加了绿协的集体活动。

  赵宏图很纳闷,难道自己才是导致他失恋不开心的关键因素了?

  早知道这样,当初自己就不用陪着起床,吃饭,上课,自习,睡觉……

  自己那么辛苦了也就算了,还弄得他不开心,何苦呢?

  白白浪费了光阴,一寸光阴一寸金,多少钱啊。

  “要不,我们一起,在马建国笔记和赵会长教案的基础上,整理成册,印刷出来吧。”有人提议道。

  “好!”此建议赢得了一致同意。

  说干就干,众人一起干,力量就是大,一本没几天就编写了出来。

  在恢复正常的王兴华,论文爱好者杨晓明的运作下,绿协借到了学校后勤的印刷设备。

  8o年代的华国可没有遍地的复印机和打印机,哪怕再过1o年,复印机和打印机也属于金贵的机器。

  不过,没有现代复印机并不是说只能用笔抄了。

  油印早在革命根据地时期,就是文字宣传的法宝。

  然而,油印使用起来很复杂。它需要人用铁笔在蜡纸上先抄出想印刷的字和图,铁笔重且坚硬,字还要写的比正常字体更小,操作起来比钢笔困难的多,书写度也要慢的多,对于不熟练的人来说,二三十分钟抄一页纸都不算慢。

  不过,绿协的人多,都是文化人,年轻人,学起来贼利索。

  没多久,人人成为印刷小能手。

  ,绿协成员,人手一册。

  不止如此,他们还给各指导老师和学院领导都送去了一份。

  就这样,赵宏图的名,随着这本书,又在学校老师和学生之间传开了。

  “老徐啊,这个赵宏图是什么鬼?我们学校的?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陈教授,上学期短短时间内发表了二十几篇论文的那个本科生,在学校闹得沸沸扬扬的本科生,因为写论文还被人人日报采访过的,想起了没有?”

  “原来是他啊,我还说,这书写的还真不错,我还去绿协多要了几本呢,让我带的那些研究生,必须把这本书学懂弄通。”

  “有这么好吗?我收到后,不知道扔哪里去了,回去得找出来看看。”

  ……

  教授都肯定了的。

  一时之间,洛阳纸贵。

  到处都是有志于学术的学生在找这本书。

  绿协成员,成为了他们的公关对象。

  有的想直接买书,有的想借书来抄,有的在打听,绿协还要人么。

  绿协,一篇论文都还没发,就已经被炒得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