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第四十八章 越来越好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奚川走了,孙佑宸有种丢了主心骨的感觉, 很长时间都没法适应, 做事的时候也有些犹豫, 心想如果奚川在的话会怎么处理。有时候实在拿不定主意,还会打个电话问问奚川意见,不过慢慢地他还是适应下来了,学会了不征求意见自己拿主意。其实很多人并非是没有能力,只是缺乏锻炼的机会,或者说,不肯逼迫自己去拿主意、承担责任。

    没有奚川的店子慢慢步入了正轨, 虽然不像有奚川时底气足,但信心都是靠成绩慢慢培养出来的, 孙佑宸和肖帅几个人分工合作, 不断努力尝试,尽量使口味维持着原来的水准。大家在慢慢磨合中逐渐培养出了默契, 并不断调整心态, 适应着自己的主人翁身份。

    到目前为止,虽然偶尔会有点小问题,总体来说,大问题没有,店子运营正常,营业额也没有特别明显的下滑, 这就令几个人特别欣慰自豪了。

    孙佑宸跟肖帅他们商量了一下, 决定再招一个服务员, 孙佑宸快要开学了,到时候他也不能成天天都在店里盯着,肖帅和朱晓辉要负责厨房,服务的工作就不能全担上了,必须要另招一个服务员才行。于是孙佑宸又张贴上了招工启事,招一名男服务员。

    奚川去北京后,孙佑宸每天晚上临睡前都要跟他视频聊天,之前是拿工作上的问题请教他,慢慢地征询意见的时候就少了,变成了纯聊天,说说各自当天的情况,分享一下遇到的有意思的事情。奚川那边也挺忙的,他去的时候饭店还没开张,正在筹备开业,大小事情也非常多,他作为小股东,当然不能袖手旁观,谢庆华也会安排他去处理一些事,所以也是很忙的。不过陪小男友聊天这事是每天必不可少的,再忙也要挤出时间来。

    孙佑宸对奚川的北京生活很好奇,住在什么地方,饭店有什么规模,同事都是些什么人,每天都做了什么,反正每次视频起来就有说不完的话,好几次都是说着说着就睡着了,奚川看着他的睡容,只得心疼又无奈地挂断电话。

    奚川住在谢庆华给员工租的宿舍里,离饭店有段不近的距离,坐地铁需要半个小时,出地铁站还要骑好几分钟的共享单车。奚川单独住三室一厅套间中的一间,房间很小,因为三室一厅的面积也不过八十多平方,远比不上他们在蓉城租的一百二十多平方的大房子宽敞,据说这样的房子在北京的房租也要八千多,比蓉城的房租贵了一倍还多,京城果然居大不易。

    孙佑宸心想还好,起码有个单间,自己要是去北京看他,两人还有私人空间。8月19日,谢庆华的庆余酒楼正式开业,地址位于东三环附近,具体投资了多少奚川不知道,反正不是他一个小厨师能够想象的。

    谢庆华为筹备这个酒楼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如今才终于开张。在餐饮大环境整体萎靡的情况下开这家酒楼,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不过谢庆华有自己的考量,高档餐饮确实在反腐反铺张浪费的风潮下偃旗息鼓,因为公款消费的情况大大缩减,但是吃饭还是必须的,民以食为天嘛,而且中国人的习俗也是不会变的,结婚、做寿、生子以及乔迁这样的大喜事肯定是要办宴席的,庆余酒楼有着川菜南堂馆的特色——平时承接散客,主要是面向家庭消费,也承办酒席,这样一来就不受公费消费的影响。加之谢庆华在京多年,人脉极广,也算是一种潜在的客源。

    孙佑宸听奚川说,酒楼一共请了三十多位员工,其中厨房里有二十来人,谢庆华自己担任行政总厨,此外还有四个主厨,奚川就是主厨之一,他是所有主厨里年纪最轻的。刚开始互相介绍的时候,大家听说他是老板的老乡,都以为是凭关系进来的。人到齐之后,谢庆华提议聚个餐,要求几位主厨各自拿出自己的拿手菜,大家以菜会友。奚川做了四道菜——小笼蒸肥肠、泡椒半汤鱼、黄豆芽炖鸡和凉拌什锦,四道菜都用的是极其常见的食材,并没有令人觉得多特殊,然而上桌之后,这几道菜都是最先吃光的几道,连几位年长的厨师都十分惊异,想不到他年纪轻轻就这么能干,果然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啊。

    孙佑宸听奚川轻描淡写地叙说这段经历,兴奋得在床上直打滚:“他们是不是全都被征服了?”

    奚川挑了挑眉:“可能吧。”

    “那你还要跟他们学吗?”孙佑宸问。

    奚川说:“当然,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他们都挺喜欢我的,还跟我讨论厨艺。”饭店里的主厨除了他都是四十开外的老厨师了,平时也是常带徒弟的,见到奚川这么有天赋,并且又虚心好学,自然也有授徒的冲动,总之,接下来的日子奚川要做的事还多着呢。

    孙佑宸问:“你觉得饭店的生意能好吗?”

    “我也不清楚,明天开业了就知道了。不过听谢师傅的意思,他就没打算头三个月能赚钱。”

    孙佑宸心里粗略算了一下,那成本至少得二三十万一个月吧,压力得多大啊,不过既然选在北京开饭店,应该早就想到了这点吧,大城市里机遇多,压力同样也大。

    串串店的服务员招了半个月都没招到,几个人忙得跟陀螺一样转个不停,最后还是朱晓辉找了个以前的同事过来,才算解决了用人荒。虽然现在工作难找,但是餐饮店服务员这种又累钱又少的工作愿意干的人并不多,何况他们还有性别限制,招工难度自然更大了。

    孙佑宸按照奚川的嘱咐,每隔一段时间就推出一道新菜,保持新鲜感,以吸引顾客。奚川离开蓉城之后,孙佑宸就不再更新微博了,一是因为没人做菜,二是因为他太忙了,根本忙不过来,所以他们到底不是网红的命。很多粉丝都在等新视频,奚媛也打电话过来问孙佑宸为什么不更新,虽然她哥离开了,孙佑宸也还是可以接着做的,总不能离了奚川,他就不会做菜了,更何况还有菜谱呢。

    孙佑宸被奚媛说得有点心动,决定尝试一把,只不过独自拍视频的难度还不小,他决定一周内发两次视频就好,而且不再露脸,只拍做菜的过程。孙佑宸拿出奚川送他的菜谱,找出奚川没做过的菜打算一道道做下去。一开始拍摄还不能适应,没人拍摄,镜头只能固定在某处,又不能露脸,有些镜头拍得不好,又不能或缺,他便只能重新再做一遍,第一次独自制作视频,他将一道酿青椒做了三回,才拍到了自己想要的镜头,一下午都没休息。

    剪辑这段视频的时候更是忙到凌晨三点才完工,第二天上课都没精神,反应迟钝,上体育课的时候被篮球砸中了脑袋,王熙峻陪他去球场边休息:“你怎么这么重的黑眼圈?一副纵欲过度的样子,昨晚看小黄片去了吧?”

    孙佑宸打了个哈欠:“什么呀,我在剪视频。”

    “剪什么视频?”王熙峻问。

    孙佑宸便说了自己拍视频发微博的事,他掏出手机来一看微博,发现多了上千条评论和上万个点赞,他心下欢喜,自己做的菜也有人喜欢和点赞了,他得意洋洋地跟王熙峻炫耀。

    王熙峻拿过手机看了视频,然后问:“你说这道菜你做了三遍?”

    “对啊,我自己没办法调整镜头,所以只能反复拍。”

    “那做出来的菜呢?”

    “给他们吃了啊。”

    “好吃吗?”

    孙佑宸笑着点头:“当然,这个菜还是很简单的。”

    王熙峻舔了一下唇:“要不这样,佑宸,你以后要拍视频的时候我帮你拍,你做的菜给我吃就好了,免得你以后要拍几遍,剪辑起来也麻烦。”

    孙佑宸看着他,然后笑了:“好啊,我做菜你来拍吧,谢啦!”

    得了一个免费劳力,孙佑宸怎么能不乐意。从这天起,微博视频依旧更新,只不过除了手,做菜的人再也没有露过脸。有人眼尖,通过手发现做菜的人已经换了,不再是大厨,而是大厨的小徒弟。孙佑宸见瞒不过去,便特意发微博澄清了一下这个事,说明大厨去了外地工作,现在的视频都是他做的。大家虽然有些遗憾,但是对小徒弟也是很有兴趣的,因为有粉丝见过孙佑宸,说他也是个帅哥,很多人都嚷嚷着要小徒弟也露脸,不过孙佑宸并不理会这些要求,他答应奚川不会露面的,何况以他和奚川现在的关系,自然是越低调越好,当然不会自寻麻烦。

    奚川听说孙佑宸还在继续做视频,倒是也没说什么,毕竟这个办法还能锻炼一下他的厨艺,只是让他注意休息,不要太过劳累,尤其是不能露脸。孙佑宸一一答应了。

    如奚川想的那样,刚开始的时候酒楼的生意挺清淡的,每天的上座率不过三四成,这样的上座率根本就没办法维持收支平衡,更别提赚钱了,而店里一个月的基本开销至少需要三十万,如果资金不充足,这样的店还没等到赚钱就已经维持不下去了。不过谢庆华沉得住气,毕竟见多识广,到了国庆节的时候,酒楼终于迎来了第一波客流高峰,上座率接近百分百不说,并且还承办了两场宴席。谢庆华笑逐颜开,终于见到了希望,奚川也稍微松了口气,作为酒楼的员工兼股东,他当然是希望酒楼生意红火的。

    果然从十一过后,酒楼的生意就好了起来,非工作日的销售额勉强在万元左右,到了周末甚至能翻倍。这个销售额虽然不算高,但对于一个刚开业的酒楼来说,已经算不错了,口碑都是日积月累起来的,时间长了,生意就会越来越好。

    更让谢庆华满意的是,十一过后,就陆续有人过来预定酒席了,对酒楼来说,宴席才是真赚钱的,毕竟上座率与人均消费额在那摆着呢。

    奚川也觉得挺欣慰的,他负责的那几道菜已然成了酒楼的招牌菜,点菜率是最高的那批,可见川菜的受众广,也足见他做菜的水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