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临易城下。
营帐如同繁星点点,密密麻麻地铺展开来,一眼望去,仿佛没有边际,连绵不绝。
数以万计的大军屯驻,中军的虎魄血煞卫红衣黑甲,闪烁着凛然寒意。
玄字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如同翻飞的长云。
中军大帐中一片欢腾,因为就在刚才,他们送走了齐国使团,齐国明确不会助阵燕国,反而要和玄国结盟。
虽然不知道玄姬在齐国大获全胜的具体经过,但秦易并不感到意外。
如今玄国大军兵围临易城下,只要攻破临易,燕国就可以宣告灭亡。
没有齐国助阵,这几乎是注定且不可更改的结局。
“用哪种方式破城?”
秦易笑着询问。
临易城必破,秦易所考虑的无非是,等待它投降,还是强攻,亦或者其他的方式。
“临易城加固了城防,收集了粮食。
但这正是它失败的缘由啊。
百姓已经精疲力竭,又被燕侯远收刮仅存的脂膏,现在还要抛弃生命为燕侯远守城,臣看是不可能的。
我军只要猛攻,城内的百姓一定会抛弃燕侯远,而投降于我玄国。”
先秦时期,在列国征战中有一种特色,那就是几乎没有死战守城之人。
一方面是列国间经常互相割让城邑百姓,甚至还有互换土地百姓这种后世看来,颇为奇葩之事。
另一方面,孔子说礼不下庶人。
这是先秦时期摆在明面上的规则,即不用周礼来约束庶人。
庶人不必对国君、国家保证忠诚,因为那是贵族的事情。
秦易闻言沉吟道:“蓟卿,此番灭亡燕国后,我玄国有多少户百姓?”
蓟林略一推算,“若是临易城中人口不折损过多的话,按照一户八口,应当有五万户。”
五万户,一户八口,就是四十万人。
燕国本来有六十万人口,但几次全军覆没,再加上这些时日战争的损耗,三分之一的人口死去。
太少了!
来自永恒真界的一众人都忍不住皱了皱眉头,秦武侯国可是千万人口的侯国,放在这个世界,已经可以称天子了。
幽州这片土地的确是贫瘠,历史上的燕国,属于战国七雄中的添头,最强盛的时候也就百万口,乐毅之后,可以说毫无高光,连韩国都不如。
秦易沉吟罢,终于开口道:“幽州本就人口稀少,再因为兵祸而死,对我玄国未来不利。
燕侯远已经死了,孤愿意宽恕燕国除公室外的所有贵族。”
燕国公室一个都不能留,必须全部杀光,但是其他的贵族可以留下一命,这些人怎么说也是读书识字的。
唐尚抱拳道:“国君,城中的燕国贵族,恐怕心中还存着侥幸,认为临易城高墙厚,粮草众多,能够坚守。
否则也不至于我大军围城两日,还没有任何投降的迹象。”
秦易摆手笑道:“人总是这样,对不切实际的事情抱有幻想。
孤的胸怀能够囊括山川,愿意给予他们一次改正的机会。
孤将会亲自上阵。”
秦易左手边九仪天尊剑插在地上,随着他的言语,嗡嗡震动起来,有远古的苍莽之声从剑鸣中响彻。
它已经有些迫不及待的再次追随自己的主人而战。
秦易能感受到它的渴望,就好似在临易城中有什么东西在吸引它一样。
“传说中燕国有一件奇物,是开国时武王所赐下的,但杀死燕侯远时却没有见到,难道是在临易城中?”
燕国虽然弱,但先祖源流却是召公,很不凡,当初成王年幼,关陕以东由周公主持,关陕以西由召公主持。
“难道是天凤金翎?”
秦易皱眉沉思,转而又摇摇头否决了这个猜测,“天凤金翎应当在洛邑周天子那里。
武王再看重召公,也不可能将天凤金翎这种东西交给召公。”
天凤金翎是修补九仪天尊剑所必须的神物,他迟早会驾临洛邑,夺取天凤金翎。
听到秦易要再次亲自上阵,并无人阻拦,国君的勇武,以及,众人将目光投向凭空立在地上的九仪天尊剑。
国君说那把剑是当初泰皇轩辕黄帝击败兵主蚩尤时所使用的宝剑。
他们不知道真假,但这把剑的强大,他们每个人都亲眼目睹。
再加上一路南下,虎魄血煞卫,已经能够全军突破至后天二重。
只不过突破后天二重后,需要更多的元石来供给维持修为,所以暂且压制罢了。
虎魄血煞卫听闻又能跟着国君一同上阵杀敌,顿时狂啸起来,宛如沉入山林,赤色光彩,虎啸龙吟。
临易城中燕国最后的贵族听到城外呼啸之声,只觉恐惧。
城中的祖灵之火熊熊燃烧,但却不能给他们带来一丝丝的暖意。
这一刻他们无比的希望,祖灵之火不仅仅能够抵御黑暗邪魔,还能够抵御人间的刀枪剑戟。
但那只不过是妄想罢了。
玄国大军就要攻城了。
那么多座城池都失去了,难道临易城真的能够凭借着城墙守住吗?
当然是守不住的!
秦易来到小世界后,对于自身的修行也从来都没有停下,尤其是在见识过斩天拔剑术的强大后,他对于人皇书秘技篇中的秘技,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在斩天拔剑术后,他再次从中得到了一门秘技,名为“龙虎风云剑气诀”。
一剑挥出,风云变色,有虎啸龙吟。
虽然威力远远不如攻伐至强的斩天拔剑术,但施展时的异象却声势浩大,在春秋世界中,能给人极大的心理压力。
秦易甚至认为,只要他一剑挥出,临易城直接投降也说不定。
“虎魄血煞,气脉相连!”
还不曾创建运朝,秦易使用这些大威力的秘技,都需要九仪天尊剑、帝经勾连国中臣民。
九仪之剑,大方光芒!
狂风骤起,有虎啸隐在其中。
乌云翻腾,有龙吟响彻天际。
————
燕之亡也,盖无信而非礼,无信于蓟,非礼于齐,是以玄灭其国而绝其祀,君子亦哂笑之,曰:多行不义必自毙,此天之罚也。——《周史·燕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