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闲!”轿车上有人喊道。
莫小年一看,这不是罗章骏的“欧斯玛璧”嘛!
“上车说吧!”罗章骏示意。
莫小年上了罗章骏的副驾,罗章骏拿起烟盒弹出两支,“你们今天怎么关门这么早?”
莫小年没跟他客气,抽出一支烟点了,“这不是下雪了么,也没啥客人,飞黄兄你也提前下班了?”
“我是科里最后一个走的。”罗章骏也抽出一支点了,“你要是没啥事儿,晚上一起喝酒吃饭、谈论古玩?”
“听起来很美,我请你啊。不过,饭前还真有点儿事儿要去干。”
“什么事儿?去哪儿我送你。”罗章骏把住了方向盘。
“不着急开车,我先给你说说,你要是没兴趣呢,我就自己去。”莫小年便把陆永熙那件元青花香炉的事儿说了说。
“元青花?”罗章骏的认知,也和民国时期其他人一样,不觉得元代有精品青花瓷,只认永宣青花。
莫小年觉得跟他掰扯清楚有点儿费力,毕竟这个认知是很多人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认证才完成的,便简单说道,“就算是高仿,我也觉得挺有道道。”
“行,我陪你走一趟,我倒要看看什么好东西让你这么感兴趣!”
本来就不远,罗章骏还开车,一会儿就到了。
······
找陆永熙住的院子倒是没费工夫,陆永熙也在家,但东西却已经卖了!
“这么快?”莫小年难以置信。
“买主前脚刚走,你们就来了。”陆永熙摊手,“没骗你,就冲你是窜货场唯一在意我的,我也不会骗伱。”
“买主是谁方便透露么?”
“是个法国人,瑞时轩的宫掌柜带来的。”陆永熙很痛快。
瑞时轩这家铺子,莫小年自是知道的,在琉璃厂西街,算是一家大铺子。不过,这位宫掌柜他肯定不认识。
而且宫掌柜并不是重点,没想到居然又被洋人买走了!
“我还想问句不该问的,价钱······”
这个确实不该问。
陆永熙笑了笑,“我可以告诉你。你知道我为什么告诉你么?”
“您说。”
“我以前就不喜欢宫掌柜,这次他带来那个叫马丁的法国人,我更讨厌,鼻孔朝天,面目可憎。但价钱到了,该卖还是得卖。”
陆永熙说着,抬手伸出两根手指。
“两万?”
“这东西在窜货场打了败仗,价儿就上不去了。两千他还想压价呢,但是我高低不让了。”
“陆老板我还有個问题,再耽误你一会儿。”
“都是同行,不必客气。”
“你在国外,是不是有人在研究带至正年款的青花瓷器,认为这是一类很特别的元代青花?”
“说研究有点儿夸张了,不过伦敦有人做过简单总结,也有人在市场里表达过想法······结果咱们国内,却根本不认元代会有精品青花瓷器!”
“明白了。”莫小年点点头。
陆永熙叹了口气,“现在我也迷糊了,看来,还是需要时间,才会有真正的结论哪!”
莫小年点点头,接着准备告辞了,陆永熙却又道,“我还知道一件元青花大罐,是人物画片的,不知道小莫你有没有兴趣?”
“在您这里?”
莫小年一听,差点儿没绷住。
在元青花的所有品类里,带人物画片的大罐,是最名贵的。
近百年后拍出两亿多的“鬼谷子下山”,就是其中之一。
“现在不在我这里,但是我认识货主,他想卖。”
“什么人物画片?”
莫小年此时才明白,陆永熙之所以前面如此有耐心,甚至连元青花香炉的买主和价钱都告诉自己,说到底还是为了买卖。
“荆轲刺秦王。”
“啊?”莫小年猛然高声,“荆轲刺秦王?”
他之所以能穿来,从某种角度来说,和“荆轲刺秦王”元青花大罐脱不了干系。
当然,那是一件高仿,倭国人拿出来的高仿,被他识破的高仿。
他也不知这件高仿是对照真品一比一复制,还是臆造出来的,只是通过技术细节鉴定出不真。
没想到,百年前,居然真有一件荆轲刺秦王元青花大罐出现过!
那百年后的倭国人拿出的高仿,是不是根据这件来的呢?
“怎么了?”陆永熙见莫小年有些失态,不由问道。
“没事儿,我就是对这个故事很喜欢。”莫小年敷衍一句。
罗章骏一看,不由插问一句以缓解尴尬,“陆老板,这件青花大罐想必也带至正年款了?”
“对,但不在器身,而是足底居中多做了一块不规则釉,四字款儿‘至正八年’。”
陆永熙顿了顿,“若没有这个款儿,怕是就被认定为永宣青花了,那不就成了人人争抢的重器了嘛!”
言下之意,那就轮不到你们了。
不过,陆永熙说的这种四字款儿,确实少见,一般都是要加“大元”或者“大元国”。
莫小年听了不由皱眉,百年后的那件高仿,是没有款儿的,足底也没有多出的釉面,全露胎。
“好,什么时候能看货?”莫小年又问。
“今儿肯定不行了,明天我去问问货主。这么着,你们宝式堂里有电话么?定了时间之后打电话最方便。”
倪玉农说过要在宝式堂装部电话的,不过现在还没装。
罗章骏接道,“留我办公室的吧。”
罗章骏留了电话之后,莫小年又道,“陆老板,大概价钱您能不能提前透透,太贵的话······毕竟是不被公认的东西,对吧?”
“明白明白。但货主也没跟我报过价。不过你们放心,这东西不是我的,我就赚个成三破二的钱,到时候我不会使坏心思。”
“那好吧,谢了。”
······
离开陆永熙的家,莫小年琢磨着,要说他前世了解的那些个带人物画片的元青花大罐,没有一个是有如此特殊的底款的。
因为没有款儿,那就有可能曾经长期当永宣青花来流转,也就能一直被保存得不错。
现在这个“荆轲刺秦王”,却留了底款;而百年后倭国高仿的那件,又是没有底款的。
这两者到底有没有关系呢?
“行了,别想了,见了东西不就石头落地了嘛!”罗章骏不知莫小年想的啥,但肯定和“荆轲刺秦王”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