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有事小许扛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在看完发行部门的统计专报之后,陈东杰又看向旁边的编辑办公室专报。

  这份专报每期是根据读者来信抽选出全国各个地域,给出了一个当期口碑的整体评判。

  发行专报证明市场,读者专报证明口碑。

  陈东杰阅览起这份专报,在抽选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十封读者来信里,小说《无悔追踪》以厚重历史感下人性复杂感,是占据了绝对的读者话题量。

  而从专报择选的代表性评论来看,既有赞赏小说中所展现的时代感,当然也有遗憾其中人物命运曲折的,总体来看,就着故事说感受的氛围感很浓。

  把这两份专报一看完,陈东杰心中算是有底了。

  放下手里的两份专报,此刻站在办公桌前,陈东杰踌躇满志。

  因为当初正是他一力主张走快捷渠道加急上刊的,现在来自全国各地书局的市场反馈,以及读者来信,都证明对于这部小说是热情看好的。

  可以预见的是,等到在十月推出下一期后,出于对《无悔追踪》这个小说的后续期待,必然会给刊物带来保障十足的销量,而自己来到《十月》担任常务的第一年,也因此拿出了一份能够证明工作能力的成绩。

  这让他一力推动这件事的陈东杰心情大好,就想要对着外面的窗户吼上两嗓子。

  但他是常务,下面的人都在看着,要有形象,不能大喊大叫。

  这会儿乐呵完,陈东杰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许旭。

  市场表现已经初步证明了许旭讲故事的能力。

  尤其是,许旭还是他所看重的文学性兼具故事性的一类作者,潜力甚大,至少上次见面聊着的时候关于谍战题材的故事想法颇多。

  这一下,许旭这个年轻人所蕴含的价值是再无疑虑,而同行也一定会注意到这个刊登上《十月》杂志的新名字。

  可不能被截胡了……陈东杰认为自己有必要跟这位年轻人加深一下感情,没事电话聊一聊之类,但许旭人目前是身在剧组里,他也联系不上。

  摸着茶杯盖之际,陈东杰不禁想起给自己牵线搭桥的杜家福,于是拿起办公桌旁的固定电话机,准备打向野三坡剧组。

  而此时的野三坡剧组。

  杜家福正身处在赤壁大战筹备工作组的帐篷里。

  蔡晓晴正在牵头召开常规推进会,看着面前众人,她宣布道:“先通报一下,用船的问题,小许在那边推进得不错,目前已经是新找了十八条船,假船也建了有八条,加上我们已有的船,已经有了四十六条,已经达到我们40-50的最小区间,后续到我们抵达的这一段时间里,应该还能再去找一些,这個问题接下来将不会再制约我们。”

  通报完这个消息,蔡晓晴的心情显然不错,还是自己人好用。

  小许一到,药到病除。

  坐在沙盘之前的赤壁推进组成员,听着这个消息,脸上也都露出高兴之色,同时惊讶于小许的现场执行力。

  坐在人群里的蔡晓晴这组的制片主任张珖前很是唏嘘,他是亲眼见证着许旭在前方“花少钱办多事”的,比起花费上千元去买破船关键是买不到,租船和假船的双管齐下是成效显著,这就是办事能力啊。

  在通报完这个消息后,蔡晓晴接着又道:“今天我们要议一议的是赤壁这场火戏,该选择什么样的时间点去拍?注意,大家的开会务实一点,围绕问题,直奔主题。”

  蔡晓晴说完,大家开始议论起来:

  “大晚上烧火太危险了,大家都看不清楚,而且太晚的话,从我们拍摄的角度讲,航拍下去估计就看不到什么东西了。”

  “但是天太亮的话,不符合书中赤壁大战发生在夜里的印象,这戏拍出来到时候观众要骂街的。”

  “……”

  “太阳要落山的时候呢?就是没有一点点晚霞的时候,马上天就要完全黑下去,但还是有一定可视度的。”

  “这样的话,给到我们的拍摄时机就非常短,可能也就是几分钟的时间,那就一点不能耽误出错……”

  大家一阵时间选点,讨论了几圈后,目光汇到蔡晓晴这边。

  身为导演的蔡晓晴,权衡着大家的说法道:“目前议起来,太阳要落山这个点是可以看看的,这个让小许在那边也多观察观察太阳落山时候的天色亮度。”

  人在太湖之畔的许旭,还不知道自己已然任务加一。

  当下,议论完这个,蔡晓晴又道:“另外,关于烧火这件事,小许在早前电话里通报目前船数筹备的时候,还提到一个想法,我觉得挺有道理。就是赤壁之前诸葛亮借了半天东风,那么在我们拍的火烧场景里,这个大家想一想,要怎么去体现?小许说他找当地气象部门要了每年这个时节的天气,我们现在决定八月底过去,那么在我们拍摄的九月,可能就会没有什么大风天气,这也是一个问题。”

  桌边一圈人一听,第一个反应就是前方小许活儿细呀,再一个就是说得颇有道理,总不能拍出来的效果让书里的诸葛亮白忙活一天。

  关于这个话题,大家彼此出着主意道:

  “这个可以用风机。”

  “直升机呢,拍摄的时候螺旋桨应该也有风吧。”

  “问题是我们不仅要造风,就像小许说的,还要让观众看出来,要有视觉上的效果。”

  “视觉上的风势效果该怎么体现呢?镜头里的风势大小是看不出来的,风助火势的体现,除非是要有参考的介质。”

  于是就有人提议道:“靠烟吧,到时候风吹黑烟,观众一看滚滚浓烟被吹得出来。”

  “估计光靠火产生的烟雾估计还不够,得用发烟器。”

  “也不单单是发烟器了,这个成本挺大,我看咱们那些破轮胎也可以,烧起来的烟黢黑黢黑的,视感很明显。”

  “还有到我们去拍摄的时候,田里也该是要秋收了吧,到时候弄些秸秆过来,闸碎了再洒点水也能起烟。”

  “嗯,这些准备工作,也可以让小许先办起来……”

  大家讨论了一阵,在场的不少人都是剧组里的老手了,针对这个新提出的问题,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当下是给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意见。

  当然,给出解决办法后,至于要负责要前期主抓解决的人,自然是许旭了,毕竟剧组这边目前只有他在太湖之畔。

  悄然之间,大家已然是习惯前方有事小许扛,反正小许干活,立杆见影。

  在这场惯例的碰头推进会结束之后。

  这时,外面管着剧组大哥大的工作人员走了进来,走到杜家福身旁:“杜老师,我这边有一个燕京来的电话找您,说是《十月》杂志社的陈东杰。”

  杜家福目光一动,能让陈东杰打电话过来,应该就是此前自己推荐许旭《无悔追踪》这个小说登上他们杂志这件事儿了。

  按照时间来算,小许的这部小说应该已经上市一段时间,陈东杰电话打来应该是说反馈。

  当下,杜家福电话播了过去。

  片刻后,源自陈东杰问好的声音自话筒里传来。

  寒暄过后,得知许旭也不在野三坡这边的陈东杰,向杜家福说完这期《十月》的状况,感谢道:“杜老,得感谢你把小许的这个小说介绍到我们这边来,让我们捡了一个漏啊。”

  杜家福脸上露出满意色彩,小许毕竟是他介绍过去的,现在口碑销量双丰收,他的脸上也有面儿。

  听着陈东杰报出来的这期刊物销量情况,杜家福隔着沙沙的话筒都能感觉到这位实干的常务编辑在高兴。

  不过让他更高兴的是,从这位常务编辑的口中,是听到了许旭在与其交流中,在谍战这一题材上灵光乍现的想法颇多。

  这更加说明自己没看错人,在写作上,小许是有天分的,值得再挤一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