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编辑部的故事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许旭的声音很谦逊。

  落在大爷的耳朵里却很惊讶。

  瞅着许旭的面孔,大爷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的恍然道:“哦,是陈常务啊,好像几天前是有封给他的信,陈常务跟我交代说注意这几天要来个年轻人,就是你吧,那你进去,就一直往里走,深红的那幢旧式木楼就是《十月》的编委会了。”

  这要不是那天收到信后,陈常务特意跟他讲了这件事,大爷还以为这小年轻不知天高地厚的,哪有送稿一下子给送到常务副主编那里去的。

  许旭给大爷道了个谢,进了石狮子把手的大门后,里面是别有洞天,内里扩展出来的小院套小院。

  沿着大爷所说的路径,径直往里穿过前庭中院,作为全国颇有名气的出版社,一路脚步匆匆的忙人不少,也没人留意到许旭这个陌生面孔。

  来到后院,就看到安静矗立在槐树掩映间的旧式木楼。

  木楼墙皮被爬山虎给占据,夏风里绿叶簌簌,看起来很斑驳,但挂着的“十月”之名,透着一股精神昂扬。

  靠近时,就能看到一楼门牌墙上,各自挂着不同牌子:发行、财务、行政,编辑......

  走近挂着的编辑室牌子,许旭透过窗户,就看到里面左右共六张桌子里,有三个人在位,正低头认真看着手上的东西。

  许旭伸手轻轻的敲了敲门。

  三个人抬起头,眼前一亮,喔嚯,一只年轻的靓仔!

  只是看着这张陌生的面孔,脸上疑惑。

  许旭主动的自报了家门,三位编辑思索了片刻后旋而恍然,其中一个地中海热情起身道:“原来你就是陈常务说的许旭同志呀!请进请进!”

  在办公桌后的仨编剧都放下手里的活儿。

  三双眼睛,六道目光,瞅着许旭。

  真稀罕呀!

  陈常务特意点名要留意到访的一个人,说是会带着稿子来。

  没想到这会儿一见真人,啧啧好年轻!

  这年轻就意味着无限潜力,几个编辑自然不会认为,能让陈常务交代要来的人,是个不能写的。若能写得出来,黄金写作年龄肉眼可见的令人羡慕。

  地中海见许旭站着挺拘束,从旁边拖来凳子道:“你先坐呀,曲主编和陈常务这会儿都不在,今天他俩都有个会,稿子呢,可以给我们看看么?”

  都是搞文字工作的,地中海编辑很好奇,是什么稿子会让陈常务点名。

  许旭自无不可,当即从包里把厚厚的一沓手稿拿了出来。

  一见这厚度,三位编剧就不明觉厉,这厚度,根本就不是一篇短篇能架得住的。

  小年轻一上来,就搞这么厚?

  怀着惊讶的心思,三编剧各自拿走一本手稿,坐在一旁翻看了起来。

  这样一来,除了拿到故事开头的地中海之外,其他两位编辑是从中间开始看了起来。

  翻开手稿扉页后,首先,不约而同,是被许旭一手好字所赏心悦目,哪怕有些地方有文字修改,在字里行间的小字亦是工整。

  天知道,他们平时候看各类来稿的时候,面对一些字体潦草的文字时,是有多么的费眼睛,近视眼就是这么来的!

  眼下,地中海编辑翻开了扉页后。

  一下子就看到时间是从建国开始,不由冒出一个念头:这个时间上,眼前这年轻人还没出生吧!

  新人作家,挺忌讳首次提笔就去写自己没经历过的时间线,因为没有生活过,难免凭空想象,而想象的近义词,往往就是编造。

  不过很快,他就打灭了相关思绪。

  因为他看到了剃头匠包师傅和冯静波的对话。

  这人物对话,有些狠!

  而伴随着理发店里冯静波对包师傅谈及枪炮被过路的警察肖大力注意到,很快,地中海编剧就沉浸到这个披着谍战外衣的年代感满满的故事当中。

  不止是他,另外两位编辑,也很快被《无悔追踪》里面的人物故事所吸引。即便他们没有开头,而是从某一段直接看,但强烈的生活式故事性,是让这两位整天跟文字打交道的编辑,根据人物对话间的对立,很快在脑海里建立了人物关系图谱。

  随着三位编辑沉浸式的看了进去,不大不小的编辑室,忽然间安静下来,站在一旁的许旭,干脆打量起这一方编辑室起来。

  地中海编辑的桌子上,最显眼的就是一只漂浮着满满一层枸杞的玻璃杯。

  六张桌子,有两张明显收拾得比较干净,连摆放稿件的竖版文件夹都擦拭得一干二净,不像是糙老爷们的办公桌。

  编辑室内的墙上,是有一整块的展板,上面用图钉是钉着近期以来自家刊物的封面。

  一眼看下去,这些刊物封面整体都是秉持着素雅大方的原则,封面并不浓烈,其中白底浅色迎春花元素是经常出现,俨然已经成为了刊花。

  半个多小时后。

  坐在凳子上的许旭,已经犯起了困。

  某一刻,安静的氛围被一声清爽的女声所打破:“都在看什么呢?诶,有人在呀!你们干嘛呢这是,来人了都不知道招呼一下。”

  门外,出现了一个留着内扣波波头、穿着一身荷花色长裙的女编辑,散发出知性气息。

  地中海男人和其他两位编辑被这道陡然的声音打破沉浸看书的状态,抬起脖子。

  刚才一段时间里的低头看稿,不觉时间流逝,脖子有些酸。

  当仨编辑的眼神从手稿中拔了出来,看向许旭时,有些惊叹。

  怪不得,常务主编点名留意这个年轻人的到来。

  这笔力,是把那个时代的风雨和人性,是生生给印到这字里行间中了!

  走进门来的女编辑瞅着三位同事好奇道:“你们这是看到啥好东西了?”

  同在一个办公室共事日久,仨人脸上的这种目光和神情,明显就是看到好稿子时的惊叹。

  地中海编辑把手中的第一册手稿递过去,介绍着道:“这位就是陈常务交代的许旭,人来了。”

  嚯!

  女编辑目光瞅向坐在凳子上的许旭,心里挺好奇,想看看到底是什么稿子,能让陈常务指名道姓。

  伸手接过书后,当下就翻看了起来。

  而在她翻看着的功夫。

  地中海编辑目光灼灼的看向许旭,热情的问道:“许旭同志,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呀?”

  许旭自报家门道:“之前是津门那边的军区文工团,现在关系是转到八一厂了。”

  嚯,八一厂!

  这家工作单位的响亮让几位编辑心头一亮。

  地中海编辑脱口而出道:“那你是他们厂里的编剧喽?”

  猜到了!

  在他看来,许旭拿出这种文字力道的东西,肯定就是那座厂里的编剧了,正好这稿子也有讲述谍战方面的东西。

  如果是这样,看面相,这应该是八一厂目前最年轻的编剧了吧。

  能通过八一厂的标准,那就已然证明了剧本创作的潜力,加上这么年轻,这能写的黄金年龄是肉眼可见的长呀!

  一瞬间,在场的几个编辑,看向许旭的目光,有些像是在看唐僧肉,对于他们而言,手底下能写的作家自然多多益善,尤其这种拥有几十年创作年龄的作家,更是难得的大宝贝。

  当然,他也明白,抢人是不可能的,至少在十月的编委会里,还没有哪个编辑头铁到要跟常务副主编去抢人。

  然而,许旭却是摇头道:“我目前是里面演员剧团的编制。”

  嘎?

  刚才感觉自己猜中许旭身份的地中海编辑,挠了挠已然谢顶的后脑勺。

  不过虽然没有猜中,但目光中火热不减,不是文字工作者出身却能写出这种力道,直接说明了一个问题:天资就是吃这碗饭。

  这种人往往更有灵性!

  于是,编辑自带的刨根问底属性,让办公室里热闹了起来。

  某一刻,编辑室里,正聊着的功夫。

  这时,门外一道声音传来:“都在聊什么呢?刚回来就听到你们里面很热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