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王司徒
一年后
熹平三年
汝南郡
平舆县
“当今之天下,论能,当属樊子昭,论才,当属和阳士,论德,当属王子安。”
雅台之上,知名评论家许劭正在品评天下人才,他的兄长许靖在旁帮衬。
这是一个月一次的月旦评,从两年前,也就是熹平元年,段颎逮捕太学生开始出现。
以前,儒士们都是聚集在太学讨论天下士人和时政。
自从段颎把太学一锅端以后,士人们便常常按照地域聚集在一起继续讨论时政,顺带评论天下其他士人。
人的嘴巴是堵不住的,皇帝刘宏把太学给端了,也仅仅只是让士人们无法在太学嚼舌头,士人们无非是换个地方继续嚼舌头。
不仅汝南有士人聚集起来议论时政,颍川、南阳等地也有士人聚集起来讨论。
只是汝南郡因为是袁家的老巢,因此受宦官打压的力度比较小,士人们在汝南郡有更多的言论自由,因此众多议论时政的的小圈子里,汝南就成了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的一个圈子,还在去年衍生出了月旦评这种东西。
许劭此人傲比天高,谁也瞧不上,哪怕汝南袁氏、弘农杨氏、辽东王氏,当世三大士族,在他眼里也不过是冢中枯骨。
不过他的评价却非常精准,常常一针见血,并且即便是一些寒门子弟,他也愿意去评价一番。
樊子昭,不过是一个商贾之子,每天经营着士人们看不上的生意买卖,却得到他许劭的好评,许劭认为这个商贾之子非常有能力,如果能善加使用,必定能使得一方郡县商业发达、百货畅通。
“樊子昭,虽不懂四书五经,但却是治理地方之能人,可惜因为商贾之子的出身,只能黯淡无光。”
许劭如此评价着一个商贾之子,这让一些士人们不满:“一介商贾,却是治理地方之能人,他懂吗?他懂吗?他懂吗?他懂吗?这些圣人书籍他都不懂,凭什么被评价为治理地方之能人?许子将,你的评价未免太过荒唐,我看是你跟那姓樊的有私人交情,才如此抬高对方吧,啊~哈哈哈!”
面对这般无端指责,许劭一点不生气,反而淡淡笑道:“我且问你,世间是先有的圣人书籍,还是先有的圣人。”
“当然是先有的圣人,然后圣人的弟子们把圣人一生的事迹写成书籍。”那位士人回答道。
“那就是了,既然是先有圣人,然后才有圣人书籍,那意思就是说,圣人其实也没看过圣人书籍,所以圣人就没资格被称之为圣人了吗?”许劭笑道。
“啊这!”那位士人被反驳得说不出话来。
是啊,如果没看过圣人书籍就没资格被评价为有能力的人,那圣人岂不是也没资格了?毕竟圣人肯定也没看过圣人书籍,那些圣人书籍还是在他死后,由他的弟子们写出来的。
“樊子昭,起初只有几百钱的本金,然后在短短七八年时间里,就抓住机遇,用这几百钱本金赚出来几百万钱的利润,把自己的身价翻了几万倍,诸君,伱们谁敢说自己有这般本事?”许劭继续补充道。
“额……”
众人对许劭心服口服,大多数人也相信他的评价是公正的了。
论才就更好证明了,只要让当事人上台来写几篇诗赋就知道他有没有才了。
才能德,这三项评价里,虽然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标准,但德也是最难评价的,因为德最容易造假。
毕竟真要论德,王莽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结果嘛。
而且这一百多年来,察举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了。
许多人为了通过察举制,各种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
比如把别人叫到自己家来,然后当着所有人的面让个梨。
又比如某些人,搞行为艺术,卧一下冰,求一个鲤鱼。
又比如某些人,一边说自己要隐居,不为世俗利益折腰,一边又派人到处宣传自己在隐居,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个淡泊名利隐居的人。
又比如某些人,一边喊着要给父母亲守孝三年,守孝期间不能行房事,结果三年后一看,孩子都好几个了,有几个都两岁了。
总之,随着时间的推移,察举制就如同摆设,根本不能察举出真正的人才。
有背景的和没背景的都在弄虚作假,最后自然是有背景的被察举了,因此世家子弟越来越垄断社会资源,整个天下越来越让人压抑。
大汉朝廷官方的察举制逐渐形同摆设,取而代之的则是诸如这种士人们在民间自发组织的另类“察举制”。
随着许劭把和阳士写的赋公布出来,一众士人看到这篇精美绝伦的赋以后,纷纷赞叹,也相信和阳士确实是一个有才之人。
但到了这里时,就难办了。
总不能让当事人现场表演守孝吧?那也太滑稽了!
可以通过他做的事情做得好还是不好来评价,可以从他写的文章好不好来评价,可是要怎么评价呢?
现场表演守孝?现场表演哭坟?现场表演让梨?还是现场表演卧冰?
“王子安,六岁时丧母,六岁开始守孝,现在他十六岁了,他还在守孝!”许劭对众人说了这么一个难以置信的信息。
原本以为袁绍守孝六年已经惊天地泣鬼神了,没想到还有一个守孝十年,而且还在守孝的。
离谱啊!太离谱了!
虽然古人说要守孝三年才符合礼仪,但大家都是嘴上说说,没人会真的守孝三年。
几十年前,王云甚至还批判了守孝三年的古人礼仪。
认为真正的孝顺应该是在父母生前好好照顾父母,而不是等到父母死了以后就跪在坟前装模作样。
古人的,就一定是对的吗?
大家都在心里发出这样的疑问。
这种装模作样式的孝顺不仅不是真正的孝顺,而且也对不起你活着的亲人,你活着的亲人需要你干活养活,你却在坟头守孝三年,耽误农耕,搞得家里的孩子饿死,这算哪门子孝顺?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反对守孝三年的古人礼仪。
在这样的大潮流下,却有袁绍和王定这种守孝六年甚至十年的另类,让人感到非常诧异。
就在众人还在议论纷纷时,一个身材短小的青年挤到人群中,朝着雅台上的许劭大喊:“子将先生,也评价一下我曹操,拜托啦!”
许劭看见曹操那短小的身材,根本不屑于评价,理都不理曹操。
谁知那曹操直接闯到台上,拔剑威胁道:“今日子将先生若是不肯评价一下我曹操,我曹操就跟子将先生决斗!”
“……”许劭无语,只好沉默良久,然后说了句:“你,曹孟德,乱世之英雄。”
“哈哈,好,子将先生的评价果然客观!”曹操大笑,很是开心。
“同时也是治世之奸雄。”许劭特意停顿了下,然后在后面补充了这么一句。
“额……”曹操很是尴尬,但他要的评价已经有了,再要挟别人就太过分了,于是收起长剑,对许劭道歉:“曹操无礼,还望先生莫要怪罪。”
“呵呵!”许劭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