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中的烛台静静燃烧着,时不时迸溅出几个火花。
万历坐在书桌前,在一枚牙牌上写字:“谨天成、任贤能、亲贤臣、远奸佞、明赏罚、谨出入、慎起居、节饮食、收放心、存敬畏、纳忠言、节财用。”
一共三十六字,共十二件事。
小太监孙海站在万历的旁边,眼睛时不时往这边瞅着,想要搞清楚在干什么。
万历看到了孙海的小动作,只不过毫不在意。
将手中的毛笔放下,吹着牙牌上尚未干燥的墨迹。
墨迹稍稍干燥后,万历看向孙海:“你拿着朕的牙牌,找工匠把朕的字迹全部镌刻在牙牌上,朕明天视朝时要用!”
孙海急忙从万历的手中接过牙牌,急匆匆的离开了。
万历站起身子,走出了书房。
迎面吹来的冷风将困意吹散了不少,今晚是个阴天。
胡涍的回归已经成了定局,这次冯保输了。
可他的势力还在,想要掌权,依旧有很远的一条路要走。
饭要一口口的吃,不能太过着急。
万历并不想除掉冯保,或者将其废掉,留着他,还有很大的用处。
宦官是个好工具,用的好了,会有意想不到的妙用。
让他当一个背锅侠,再好不过了。
冯保的能力还是很不错的,若是能收为己用,对万历的好处最大,若是不行,再思虑除掉的事。
为君者,不能偏听偏信,要调和阴阳,要不动如山,要懂制衡。
张居正后续还会发动进攻,他的目的是冯保背后的司礼监。
如果张居正彻底的打服司礼监,对万历可不太好。
一个强有力的内阁压在万历头上,也是一种折磨。
冯保在司礼监中根基很深,加上他这么多年在朝中布局,如今能和张居正相抗的人,后廷中只有他一個。
至于张宏、张鲸他们,资历还不够,根基还很浅,让他们和张居正扳手腕,还不够格。
让张居正和冯保相斗,万历居中调和,这样好处最大。
......
风静静地吹着,窗外漆黑一片,冷意萧森。
万历打了一个哈欠,从床上爬起,任由宫女和太监摆布,穿戴红底金绣十二龙袍。
洗漱完毕后,尚食监送来了早膳。
饭菜不多,一碗稀粥,一个油饼,一叠羊肉外加一叠小咸菜。
万历吃的很香,像是吃山珍海味一样,很快就将这些东西吃完了。
外面依旧黑暗,万历踏进了黑暗中。
冯保带着皇帝仪仗在外早已经等候多时,他此时没有了往日的嚣张,对眼前这个年幼的皇帝刮目相看。
万历看了冯保一眼,随后大踏步的往前。
视朝便是早朝,也就是御门听政。
这可是个苦差事,大约五点左右开始,顺利的话,要一直持续到八九点,要是中间再有些耽搁事,那时间就长了。
御门听政,主要地点就在太和门,皇帝坐于太和门前,文武百官站在皇帝之前,禀报事由。
也是因为上朝太过劳累,所以明朝的皇帝,也就朱元璋、朱棣和崇祯等为数不多的几个皇帝能坚持。
正德、嘉靖以及隆庆这几个皇帝,几乎从来不上朝。
等万历登基后,张居正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就规定了皇帝的视朝时间。
张居正的目的和李太后异曲同工,都是想培养出一个彪炳史册的明君。
等万历来到太和门前时,这里已经站满了官员。
寒风凛冽,天空阴暗,让人忍不住的发抖。
万历紧了紧身上的衣服,坐在了皇位上。
大汉将军手持火把,将周围照亮,万历一眼望去,前面的官员黑压压的一大片。
一番见礼之后,纠仪御史面奏:“启禀陛下,查点文武百官失朝者,抚宁侯、新宁伯等一百一十九员。”
万历点点了头,道:“朕已知晓,且退下吧!”
等纠仪御史退下后,万历再次说了起来:“一日之计在于晨,朝政乃军国大事,不可缺也,然今日失朝者多达百人,此风不可长,此法不可立,凡今日失朝者,无论是谁,无论文武,皆夺俸三月,以儆效尤!”
站在文官前列的张居正,笑眯眯的说了一句“然”。
明朝的皇帝懒,官员也懒,尤其是那些勋贵,更懒。
也是,大清早五点多就要起床上班,还是在室外,夏天还能好些,这大冷寒天里,稍不注意就要生病,在明朝,疾病,危险性很高。
这些勋贵非常清楚自己的定位,只要自己坚定不移的站在皇帝这边,不惹事就行了。
守着祖宗的荣光,就能吃一辈子,至于早朝,哪里有睡大觉香?
“咳咳,咳咳!”
万历刚刚说完话,耳边传来了阵阵咳嗽声。
这咳嗽声接连不断,从未消失。
万历循声看去,原来是兵部尚书谭纶。
谭纶是个有本事的人,虽然是个文人,但带兵打仗的能力不容小觑,据说他武力高深,能舞动八十斤的大刀。
此人与戚继光有着“谭、戚”之称,战功赫赫。
嘉靖三十六年,谭纶在台州率领乡勇与倭寇交战,斩获众多,次年,再次与倭寇战于台州,三战三捷。
嘉靖四十二年,任福建巡抚,剿灭福建倭寇,收复兴化,隆庆二年任蓟辽总督,修建防御台三千座,加强辽东防务。
史称其“历兵间三十年,记首功二万一千五百有奇,亦一时干城矣”。
可惜岁月不饶人,当年骁勇善战的谭纶,今日却不敌寒风。
“谭纶今年应该五十三岁,按照历史来看的话,他还能再活五年,要是能再多活几年,对大明好处很多啊,这大冷寒天里,这么吹冷风可不行啊!”万历起了恻隐之心。
“陛下,臣有本启奏!”
胡思乱想之际,一道明亮的声音响起。
万历回过神来,见一青袍御史站在道中,手持笏板,声音清亮。
“准!”万历说道。
“陛下,自正德以来,早朝日渐废弃,文恬武嬉之景络绎不绝,朝政大事,岂能因几人而懈怠?若是不能规矩朝政,恐效仿者良多,致使朝政败坏!”这御史说道。
这御史说的很多,要是不规矩朝政,以后效仿的人多了,那可不行。
万历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觉得这人说的没错,说的很对。
就在万历准备同意御史的说法时,忽然意识到了什么。
他看了一眼站在文官前列的张居正,只见他眼睛微闭,笔直如松,似乎没有听到这个御史说的这些话。
万历稍作思考,看着张居正说道:“张先生,有什么想说的吗?!”
张居正缓缓睁开眼睛,手中的笏板举起,向万历行了一礼,说道:“禀陛下,臣以为,懈怠者非朝政,天下衙门,十有八九便是如此,从东到西,从北到南,懈怠者数不胜数。嘉靖俺答寇边、西南土司叛乱、东南倭寇入侵,皆是如此。”
说到这里,张居正的眼睛中射出一道精光,声音也变得高亢,“臣以为,当下重典!”
万历身子微微一震,终于明白了过来。
或许,这才是张居正的真正想法。
“那张先生有什么办法吗?”万历问道。
张居正仍举着笏板,如刀一般的目光扫过身后的众官员,旋即面朝万历说了起来:“京查与大计已不可用,吏治败坏,乃是朝廷之灾祸,为今之计,当下重典,整顿吏治,规矩朝政。臣建言,当施考成法!”
“考成法”这三个大字在万历的脑海中炸响,张居正终于露出了他的獠牙。
在与司礼监的交锋之中占据上风之后,便迫不及待的把手伸到了文武百官身上。
历史上的张居正之所以能够进行长达十年之久的变法,“考成法”有相当大的功劳。
他通过考成法,将内阁、六部以及言官死死的捏在手中,最终使内阁成了改革的中枢,控制了从朝廷到地方的各级行政机构,为之后的改革扫清了障碍。
不得不说,没有“考成法”就没有张居正的“万历新政”。
“万历新政”的成功,“考成法”居功至伟。
“考成法”对于大明朝有着很积极的意义,能将那些尸位素餐,毫无能力的“庸官”、“懒官”剔除,也能发掘出有能力、有本事的贤良。
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为朝廷带来了巨大的税收。
当然了,“考成法”也是一个排除异己,打压敌人的好手段,只要把握住考成,就能让那些不服从自己的人不及格。
重活一世的万历当然知道“考成法”意味着什么,他也乐意看到“考成法”的实施。
如果张居正死后,万历能接手“考成法”,那朝政将会被万历死死的把控,只可惜随着张居正的去世,“考成法”也化作飞灰散去。
短短的一时间,万历想到了很多。
这就是有大佬带的好处,大佬在前面冲锋陷阵,自己只需要吃老本就行了。
虽然知道考成法,可万历还是装作不懂的样子,问道:“张师傅,不知道这个考成法是什么?有用吗?”
不止是万历,在场的几乎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想听听张居正所言的这个“考成法”是什么东西。
一时间鸦雀无声,只有凛冽的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