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救天下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臣弟在。”

  李自敬微微蹙眉,旋即出列。

  一众大顺文武这才纷纷注目而来,各个都在上下打量这位在潼关力挽狂澜的小闯王。

  很多人都是不明白,小闯王李自敬也随营多年,一直毫无建树,甚至几乎没参战几回。

  却是为什么,忽然在潼关大放异彩?

  “往日自敬无功,朕也不愿强逼你参战,毕竟人各有志,但是如今,到了我大顺危急存亡之时......”

  李自成轻吐浊气,凝眸与李自敬对视。

  随后,环视大殿一众文武,语气骤然阴沉。

  “朕弟自敬在潼关一战,以穴城攻法破袭多铎大营的事,诸兄弟应该是都知道,朕就不多说了。”

  “朕只有一个疑问,我大顺军中,有多少人用过这个战法?”

  语落,殿上一片议论。

  众人互相对视,你一言我一语。

  “攻洛阳时,我部使用穴城攻法,破袭洛阳城周,大军随后,趁势破城!”

  “攻...”

  听众人七嘴八舌的议论,李自成微微一笑,不知何意。

  “原来你们都知道。”

  “在潼关时,为什么不用?”

  “只有朕的三弟,坚持使用此战法,最后破袭多铎大营,不然潼关现在怕已经丢了!”

  李自成说着,大殿上的议论声已经渐渐安静。

  安静片刻,李自成站起身,在阶上来回踱步。

  “这就是朕想说的,现在我大顺的问题。”

  “潼关和怀庆两次战役已经证明,那些辫子兵,一样是肩膀上顶个脑袋,和我们一样,都是人!”

  “诸位兄弟都是随朕转战多年,你们的本领,朕知道,可从前对明军时的劲头,如今到哪里去了?”

  “我大顺不应该就这么败了,关中父老还等着我大顺的喜讯!”

  “听听,你们听听这大殿外的动静!”

  一众大顺文武面面相觑,各自竖起耳朵,只听到殿外隐隐传来西安城内的锣鼓炮声。

  这是城中百姓,在欢庆大顺军在潼关取得的胜利。

  一时间,都是面红耳赤。

  刘宗敏站出来,有些哽咽。

  “陛下。”

  “这都是做兄弟的不好,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在山海关,弟兄们都没想到吴三桂和清军能走到一起,等反应过来,都已经晚了!”

  “连续战败,弟兄们人心浮动,我大顺的心气儿都被打没了!”

  李自成立即下阶,将伏跪在地的刘宗敏扶起来,凝眸看着他脸上的刀疤。

  “捷轩,朕知道,你尽力了。”

  李自成环视众人,突然提高嗓音。

  “你们都尽力了!”

  “可是诸位弟兄,能就这么算了吗?”

  李自成目光灼灼,强烈的恨意席卷了整个皇宫大殿。

  “那阿济格,在米脂屠戮了我几万百姓!”

  “如果让他们进入关中,我关中父老岂有活路?”

  “我大顺如今四面楚歌,腐朽的朝廷在反扑,恶虎一样的清军步步紧逼。”

  “那些官绅现在又要骑在百姓头上,吃他们的肉,喝他们的血!”

  李自成负手登上御阶,背对众人,停顿半晌,语气决绝而坚毅。

  “最近这段时间,有很多人在考虑撤往荆襄,甚至有人密谋降清,这些朕全都知道。”

  “但是现在,朕明明白白的告诉你们,我大顺,要像一颗钉子,牢牢钉在关中!”

  “无论多尔衮调集了多少清军,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朕要留在西安,朕绝不会再后退一步!”

  “传朕的谕令,能传到哪就传到哪,告诉天下各地的大顺将士,告诉他们,朕誓死一战!”

  “此后凡我大顺军中,再敢言论后退者斩,密谋降清议和者,朕决不轻饶!”

  说到这,李自成凝眸注视众人,语重心长。

  “诸位兄弟,该找回初心了!”

  自从兵败山海关,大顺军的众将领便是溃败千里,对清军败多胜少,只想着一路逃跑,战意全无。

  却从没想过,他们跑了,那些百姓又该怎么办。

  李自成也是一样,一路溃败,被打懵了,以至于考虑事情全都作悲观态度。

  但是今天,他决意要改变这一切。

  刘宗敏噗通一声跪在殿上,泣不成声。

  “我刘宗敏把命交在陛下手里,跟清军死拼到底,此后再不退一步!”

  刘芳亮也站出来,转身大声疾呼。

  “诸位兄弟,让多尔衮看看,我汉人还有血性!”

  “誓死追随永昌皇帝,大顺永昌万年!”

  众人纷纷伏跪,七嘴八舌的叫嚷。

  “兄弟们跟着陛下造明朝的反,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早就当分家了!有什么好怕?”

  “对!打出我大顺军的威风!”

  “就算败了,也要死在关中父老的前头!”

  李自敬被叫出来,一直站在大殿正中。

  见众人伏跪下去,李自敬犹豫片刻,也还是跟着跪了下去。

  作为后世来的人,李自敬只跪过爹娘,对于下跪这种事很排斥。

  现在要李自敬去跪一個刚认识两个来月的“亲哥”,心里还是有道坎过不去。

  一直以来,李自成给他的印象,就是一个连日唉声叹息,动不动就想跑路的逃跑将军形象。

  忽然之间,听到了这样一番动员的话,李自敬现在的感受,只能用振聋发聩来形容。

  实在也是没有想到,潼关一战的成败,居然对李自成的态度改变起到了如此至关重要的作用。

  就连对大顺一向没什么向心力的李自敬,听见了这样一番“救天下”的豪言壮语,也是觉得血液里有什么东西在沸腾滚动。

  殿上声音逐渐平息,李自成抬起手,等待一众大顺文武起身,凝眸说道。

  “汉中之地,不容有失,磁候!”

  刘芳亮立即高喊。

  “臣在!”

  李自成缓缓走下御阶,将手中马鞭交到他的手上,眼中杀机顿现。

  “你领左营速救汉中,朕要你代表朕,去和大西谈判。”

  “把朕的马鞭交给张黄虎,逼他退兵媾和,与朕抗击清军,如果他不愿意,那就告诉他。”

  “朕只在一日,誓灭西军!”

  刘芳亮闻言,神情一凛。

  “臣领命!”

  李自成颔首,随后转身。

  “自敬。”

  李自敬立即躬身。

  “臣弟在。”

  李自成走回阶上,取下随身短刀,郑重交到李自敬手上,沉声说道。

  “你领前营往荆襄,勘定祸乱,前营兵少,为重权行事,朕授你节制我大顺东路诸军之权。”

  “若有违逆,以此刃斩之。”

  “四府政务,悉从听便。”

  这把刀短小锋利,刀把为玄黑色,雕刻着精美的图腾,刀刃通体银白,极为华美。

  大殿上偶有光芒照射,刀身便会泛出寒光,流光熠熠。

  这几乎相当于给了个尚方宝剑加东路总督的头衔,在乱世中,拥有此种权势,正是李自敬趋之若鹜的。

  没有多做假惺惺的推辞,李自敬立即答应下来。

  “臣弟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