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完全不看好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晚餐,

  依然是全家会餐。

  此时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武家餐厅摆满食物,各房妻妾也早带着孩子过来,等着阿郎武怀玉来开饭。

  相比起多数普通百姓还习惯两餐制,武家早就是三餐制了。

  寻常百姓两餐,是日出时吃早饭,日落时吃晚饭,也有许多信佛的人,过午不食。

  武家不一样,武怀玉觉得健康饮食很重要,早上起来稍运动下就应当吃早餐,早上还要吃的好,中午也要吃饱,只是晚上不能吃太油腻。

  别人家下午四五点钟就吃饭了,而武家夏季的时候,一般是要到七点左右才吃,这时天还没全黑。

  今日晚餐也是以素菜为主,

  夏日时各种新鲜时令瓜果蔬菜还是很多的,虽是时蔬,但武家厨房的厨娘们可都很了得,煎炒炖煮凉拌各种烹饪方法,菜式也是能够天天不重样。

  茄子土豆青椒,今天三样简单的菜做成的地三鲜,就很让武怀玉满意,咸香味美,可口下饭。

  土豆和茄子都用油炸过,表皮焦黄,最关键的还是用酱油、蚝油、淀粉、盐、水、白糖调了个汁,

  用姜末蒜末爆香底油,倒入炸好的三样菜,再倒入汁炒匀,一道美味的地三鲜就成了。

  别说武怀玉喜欢吃,武承嗣几个小孩子都喜欢吃,尤其是里面的土豆,都抢着吃。

  孩子多一起吃饭也有个好处,那就是不挑食,吃的香。

  武怀玉的那些小弟弟妹妹,还有怀义家的侄儿们,都喜欢来怀玉这院里吃饭。

  “跟你们说个事,最近不要再买地了。”

  怀玉对玄符道,

  “咋了?”

  “政策可能有变,最近还是先不要买了。”

  武家这位当家大娘子最大爱好之一除了打马球、射猎外,就是买地,最近又怀上了第三胎的樊玄符,也不能再打马球、射猎,就剩下买田置地蓄奴这个爱好了。

  “魏相公在朝堂上提了限田令,”怀玉简单解释了下。

  “限田?不可能吧?”樊玄符觉得魏征脑子有坑,

  “成不成不好说,不过我们现在地这么多,还是先经营好再说,先不用急着买,”

  武怀玉对于这件事,他没去想这政策本身合不合理,他主要还是考虑了真正当家的李世民的心思。

  限田对皇帝来说,这是有几分吸引力的,所以成不成,皇帝肯定想试一试。

  李三娘抱着女儿江宁县主,“我也听说了点此事,阿郎,你说真要按魏相的提议,那阿郎也只能占田四千亩,可咱家实际占田百倍于此啊,到时怎么办?”

  樊玄符对此大为不满,好不容易攒下这么多地,虽然大多数都是在边地,是世家门阀不太看的上的边地,可毕竟也是地,地多了总感觉踏实,这是武氏家族将来传承的底气根基。

  “我就不信天下贵族豪强,都能把手里的地吐出来。”樊娘子不信魏征能成事。

  李清则觉得或许到时不用把超占的地退出来,可如果按魏征那个什么阶梯税赋,把超额的地阶梯升税,那也很要命啊。

  本来地税上田四升一亩,结果最高九等则要一斗三一亩了,翻了三倍多,火耗都要加一升八。

  “最高档,上田每亩地税一亩三,火耗两升六,其实也不是不能接受。”武怀玉一边夹起一块土豆,一边道。

  “比原来多了近一斗啊,翻了几倍了,还不多啊?”樊玄符不能接受,

  武怀玉倒觉得无所吊谓,

  想想人家那些佃户,辛苦种一年,先要把夏粮五五分成上缴一半,再除去种子、人工、牲畜、肥料等,真剩不下什么。

  能达到最高档的税,那就说明地非常多了,每亩就一斗多,剩余的依然还很多,毕竟就算一亩上田产两石,则对半分也得一石,交一斗多,剩余的可还是比佃户比,何况地多,基数大啊。

  一户百姓拼命种,也只能种个几十亩,一年也就到手三四十石粮,而一个大地主,就算一万亩地,那也是万石粮啊。

  “我可舍不得,凭什么啊。买地不要钱啊,养牛马置犁耙不要钱啊?”

  怀玉也不跟她们争,女人嘛,眼皮子浅些很正常,都是只进不想出的。

  能跟武怀玉一样身为大地主,却还能想着如何可持续发展的,确实不易。

  “都是一样的地,你说田有好坏,分成上中下三则收税,还能理解,可这一样的田则,结果只因地多地少,就能分出九等税来,哪有这样的事啊。”另一位媵妾云娘子也道。

  “这有啥不能理解的,户还分九等,九等纳税呢。”

  武怀玉觉得魏征的理念还挺先进的,毕竟后世的时候缴个税,过起征点后,综合所得,按七级超额累进税率,最低百分之三,最高则达到百分之四十五。

  魏征的这个地税,就算是最高的九等,也只是从四升到一斗三,加火耗二升六,也才一斗五升六,若是再加三升义仓粮,再加二升丁粮,刚过二斗。以地主招佃出租分成所得一石来算,那也就百分之二十多点。

  要是地主自营耕种,那实际税率还要更低。

  不过,魏征这想法,放在如今,确实有点过于超前,以前也是各种什么附加、借粮等,没听说还有超额累进税率的。

  虽然这种感觉更合理,更符合税的本质。

  但是,能够超额累进的,那可都是大地主,交的越多的,自然是地越多的大贵族大官僚们,所以必然反对的声音和力量也是最大的。

  就如现在武家一家人在餐桌上边吃边聊,除了武怀玉能理解,愿意支持,其它人可没一个支持的。

  都觉得凭什么。

  “阿郎你得跟圣人上书,坚决反对魏相公这种书呆子想法。”

  “就是,这不胡来嘛。”

  怀玉听着妻妾们七嘴八舌的话,也只是笑笑,

  这个事情,他觉得魏征出发点是好的,但要说用这招式限田,肯定达不到目的,

  原因嘛是魏征既想,又要,

  既想限田,可又不敢限的太死,所以这里松点那里放点,一个国公,只要肯多交点税,那就能拥有最多三万六千亩地,甚至如果有些地是在边州,还能两亩三亩甚至四五亩折一亩,那么理论上如果全是在边州的地,一个国公他最多能够拥有十八万亩地。

  那这限田令还有何意义?

  说句难听点的,朝廷实封虚封国公那么多,国公以上还有宗室的郡王、亲王,真正能够置地十八万亩的也不多,

  那这个限令不就没意义了?

  再一个,说一州限田千亩,一道内限多少亩什么的,也纯粹就是放水,比如武怀玉拥有超限的地,但完全可以跟其它贵族交换,则最后地还是在各个贵族手里,

  最终老百姓手里并没有增加多少地,那这限田的意义何在?

  要搞,那还不如真下决心搞,拿出点魄力来,

  比如说,内地严格限田,如武怀玉这国公,四千亩田额,那就在非沿边州的内地,占田不许超过四千亩,超过的要责令出售给官府,或是百姓。

  沿边的边州,且是宽乡的,允许在限田额外,开垦荒地耕种,但每州不得超过他原占田额,且不得购买荒地以外的田地,对这些超额地实行超额累进税率,九等累进税率。

  各边州的垦荒地,总计不得超过其原本占田额的九倍,也不能几亩折一亩。

  比如说武怀玉,在内地只准拥有四千亩地,在边地,最多还能拥有三万二千亩地,但同一个边州内,仅许最多也拥四千亩,还只能是开垦荒地,不能买熟地,还得是超额累进税。

  税率最高就按每亩二三斗来算,新垦荒地先免个三五年税,然后累进税率。

  当然,这个超额累进税率,不是按最高档计算,比如武怀玉拥有三万六千亩,那九档计税,每档四千亩的税率各不相同,最高档的也仅四千亩。

  不过武怀玉觉得这种激进搞法,估计魏征都不敢提,李世民也不敢提。

  只能是想想而已,实际上还是得按现实来。

  武怀玉这几年买的地也够多了,京畿、中原腹心的良田,现在也不容易买,价格也比较高了,边地买好,但开垦经营成本较高,

  武怀玉打算暂停大规模买地了,先慢慢经营吧,岭南那边种甘蔗、幽燕种棉花,朔方种玉米、陇右种油菜,江淮种稻谷、关中种麦子,山南种药材,进入一个稳定经营期。

  地买多了,买奴隶都跟不上,

  其实魏征限田还不如限奴,限奴对兼并更有杀伤力。

  现在土地里农业收益较低,出租的话成本回收更慢了,一石粮才三五十钱,太不划算。

  接下来还是应当发展下工商这块。

  就如怀玉在清河乡几千亩良田,一年就那几千石粮,如果不是养猪种药材等增收一些,真的没钱赚,但武家仅扶持发展起了龙桥、长坳这两个市镇,这里的商铺、作坊现在形成了规模,生意起来了,一年的收益却已经是非常惊人,远远超出那几千亩良田的收益许多倍了。

  制药、挖矿、冶炼,甚至是造纸、烧窑、酿酒,都比种粮强多了。

  魏征确实有点书生气,总带着点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似乎总以为人人都有一块地种,自给自足,天下百姓便能富足,国家也能安定。

  可武怀玉很清楚,这不现实,也不符合生产力,

  大唐既没有那么多地,可以真的每丁分一百亩地,而且都种地了,哪来的其它商品生产和流通呢?

  男耕女织,也不过是只能维持最基本的衣食,

  可其它呢?

  油盐茶酒醋酱,针线剪刀菜刀锄头锤子锅碗飘盆,甚至是砖瓦家具,哪一样是地里能种出来的,

  要是想读书写字,那还需要纸墨笔砚,

  不再让百姓全都被困在土地上,才能真正解放生产力,才能更富裕,否则都扑在地里,只会更穷。

  与其不切不实的想着给每人都分一块地,还不如允许流转,同时发展下工商,

  当然,适当的限制些土地兼并,同时加强保护失地百姓的基本权益,为他们寻些出路,也是应当的,比如给予佃户们客户身份,让他们恢复为良人,减少对地主豪强的依附,避免被过份剥削压迫,这都是必须的。

  土地买卖流转征收契税,超额占田,按超额累进税率加征,其实都还是值得一试的,既能加以限制兼并,同时朝廷还能从中也得到些实际税赋增收。

  与其限田,不如立法加强佃户们的基本权益,限租限息更对小民有直接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