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故意来恶心人的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最糟糕的事情出现了!

  六个雷管,只响了五下,有一个没响。

  王满银满脸担心的问。

  王延强倒见怪不怪。搞爆破的,中途遇到意外情况很正常。

  听到他们的谈话,剩余人才意识到有一个雷管出问题了。

  这时,王俊祥问了个啥问题:

  王延强笑着回答。

  这家伙缩着脑袋,连连摆手,模样看起来比王满银还怂。

  说这话时,王延强没有丝毫犹豫。

  出现哑炮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是导火索里的炸药不均匀,造成燃烧过程中熄灭或者阴燃。

  这也是最危险的……如果人背时的时候,刚过去排除,结果雷管爆了。

  还有一种则是导火索和雷管接触不良,危险性稍小。只要排爆时注意不让两者产生接触即可。

  王延强当然知道有危险,不过刚才安装炸药他全程参与,只有自己才知道大概情况。

  让其他人去,他也不放心。

  扎方棋在石圪节公社附近很流行,属于田间地头磨洋工的最佳选择。

  要不怎么有人戏谑称。

  这种游戏不需要做什么准备,随便捡个料姜石在地上画出方格就行。分为五方、七方……两种玩法类似,无非棋盘格数不同。

  六个人,两两配对正好。

  王满银挑了王延强对局,刚开始他还担心哑炮,有些心不在焉。不过很快就沉浸在棋盘当中。

  双方你来我往,互相有输有赢。

  连下了几局后,王延强采出声问:

  具体多少局,王满银也没有仔细数,不过感觉时间不短了。

  王延强说着,把手中土疙瘩往地上一扔。

  王满银有些担心的问。

  接下来,王延强让其他人在安全地带等候,自己则小心翼翼朝采石区域走去。

  目送对方走远,王满银几人同样提心吊胆。

  没办法,这是要人命的事情。

  王清明更是双手举起不断作揖,口中小声念叨着:

  王满银听得无语:啥时候了,这人还整链子嘴拜神。

  不过大家注意力都集中在远处,也没人责怪王清明不合时宜的话语了。

  倒是王延强凑到未爆的雷管前看了一眼,随即破口大骂道:

  王满银仔细回忆一下,出声回答道。.>

  王延强看着完整的导火索,彻底松了口气。

  王俊祥弱弱辩解道。

  王延强说着话,重新划了根火柴,然后急速返回。

  「着急忙慌

  的,我以为点着了,」

  训练时王俊祥做的挺好,结果一见真章就怕了。当时他看身边几个导火索呲呲直冒烟,吓得忙把烟头往上一戳,跟着往回跑。

  至于是否点燃,他也没看清楚。

  好在这次没出什么差错,又伴随着一声爆炸,炸石工作完美收工。

  接着,众人把两辆毛驴车赶到崖畔下装石头。

  这个时候,王满银再次显示出能耐。他一人抱起百十斤的石头,接二连三扔。

  土路不好走,两辆车子最多装上千斤石头。

  路上遇到坑坑洼洼,毛驴根本拉不动,还需要几个人撅着屁股在后边推车。

  四五里路,六个人愣是折腾了个小时。

  等王满银他们抵达工地卸车的时候,赵建海出现了,手里还拿着一张纸。

  没等大家反应过来,赵建海已经用高亢的声音朗诵道:

  诗写得不错,不过从赵干事嘴里念出来咋听都别扭,就好像故意来恶心大家的。

  王满银感觉牙齿直发麻,刚搬起的石头差点脱手。

  旁边的王延强也撇了撇嘴,低声道:

  黄土高原的农作物种植和北方大部分地区一样,一般两年三熟。收了麦子、豌豆、油菜后,再种上糜子、荞面、玉米等秋季农作物。所以有俗语叫。

  另外,一般生产队还会预留些春地。

  等天气暖和的时候,种上豆类、红薯、洋芋什么的。

  罐子村二队有五十几户,男女劳力一百多口。

  现在春耕备播已经开始,除了工地上留有几十号人外,剩余劳力都被派到农田里忙乎。所以二队现在几乎看不到闲人,倒让赵建海的行为显得特别耀眼。

  他富有感情的一首诗读完,大家该干啥干啥,一个鼓掌的都没有。

  赵建海讪讪放下纸,又装模作样找王连顺问了几句工程的问题,才灰溜溜离开。

  两车石头卸完,差不多也到吃饭的时间。

  王寿长早带着村里几个婆姨,挑着荆条筐和木桶来到工地上。

  中午洋芋炖大雁,外加玉米窝窝。

  一只大雁剁吧剁吧最多六七肉,工地几十号人,一个人能分几块已经相当不错了。

  倒是玉米窝窝管够……王连顺安排了四个妇女从早上就开始忙乎,足足蒸了五大荆条筐。

  王满银采了半天石头,早饥肠咕咕了。

  等盛好了饭菜,他用筷子串了四个玉米窝窝,一屁股坐在黄土地上吃起来。

  夹了一块大雁肉放嘴里,齁咸!

  这其中自然有他的功劳。

  没办法,王满银第一次做风干大雁,没什么经验。害怕把肉做坏,只能往里边多加盐。

  不过大家干的都是体力活,吃咸点也好,不然没有劲。

  下午休息一个小时,王延强又带着几人去村后放炮炸石。

  这次没出现啥意外,六个雷管全部响了。

  ***

  早上王满银刚到工地,正准备找王延强报道呢,就被王连顺给叫到旁边。

  「满银,我找知青们借了几张肉票。你在供销社认识人,能不能给咱们二队整点肉。

  就剩一个大雁了,明天最多能吃一天。」

  这年头,如果没有关系,拿着肉票也不一定能买得到肉。

  除了逢年过节外,食品站一般每天杀一头猪。

  现在人们养猪舍不得喂饲料,猪都比较瘦。

  看着长挺大的骨架子,却是个屎包肚子,根本杀不出来肉。一斤毛猪一般能出六两半肉已经算好的。

  一头一百五十斤的猪,最多能出百斤肉。

  公社那么多家单位,每家都要留下一定的。随便算一下,半头猪就分没了。

  能拿到食品站窗口对外出售的,有四五十斤就很不错了。

  石圪节公社下边有十几个村子,每个村子几百号人。算下来,每个村子每天能分到二斤肉。

  具体到个人头上,连一钱肉都没有。

  这还没算各村的知青们……他们手里都分有肉票,自然不会浪费了。

  所以如果有哪家人想买肉,都会早早去食品站排队。稍微晚一点,连骨头渣子都见不到。

  不过……这只是针对一般人。

  王满银迟疑了一下回答。他找郭朝旺说一声,肯定能批到几斤肉。

  这场打土坝大会战最少需要两个月,几斤肉根本是杯水车薪。

  倒是自己空间养的那头肥猪,三个多月长有一百多斤,差不多能杀了。

  当然,王满银没打算拿出来做贡献。

  自己一次弄回这么多肉,根本没办法说清楚来源。推说从食品站弄来的也不行……人家只要打听一下,立刻就能觉察到异常。

  还是稍后杀了猪自家慢慢吃。

  王连顺愁的直挠头皮。

  王满银突然眼睛一亮。

  王连顺迟疑了一下,反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