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好队友”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桃花开,燕子来。

  进入三月底,仿佛一夜之间,黄土高原变得热闹非凡。

  柳树吐穗,白杨抽芽,整个原野间也被绿意覆盖。各种鸟类在头顶叽叽喳喳的叫着,蜂飞蝶舞……一切都洋溢着春天的气息。

  王满银从供销社开完会后,谢绝了刘庆立挽留,重新担着荆条筐,晃晃悠悠离开石圪节公社。

  这次开会也给他带来些许震撼:有几个代销员被撤掉了,而且接下来的惩罚也不会轻。

  当然,这和王满银没太大关系……他是属于被表扬的对象。

  之前供销社来人检查,自己家代销点账目清晰规范,一丝一毫都没出错。

  会上,还奖励给他一个搪瓷茶缸,充满了浓郁的时代气息。

  看看四周没人,王满银照例拐到一处崖畔圪崂,闪身进入空间。年前种的第二茬小麦、花生等农作物,近几天陆续成熟,是时候收割了。

  这也意味着,接下来自家应该不会再缺食物油。

  还有白面馍馍……虽然空间里只种了一分地的小麦,但是按照去年产量估算,收获百来斤应该不成问题的。

  关键该如何磨成面,这是个非常头疼的问题。

  村里就三盘石磨,几乎一天到晚都有人家在磨前忙乎。自己提着籽粒饱满的麦子过去,被人看到又是麻烦。

  王满银想了半天,暂时也没找到什么好办法。

  实在不行,只能自己偷偷弄些石头,尝试在空间里打造一盘小型石磨。

  毕竟以后还有玉米、高粱、豆子等需要处理,弄盘石磨也应该的。

  不过眼前肯定来不及了,只能暂时先把庄稼收了再说。

  麦田金黄,麦穗饱满,让王满银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喜悦感。

  他先把镰刀磨了几下,而后弯腰开始忙乎。

  就那一分地,一口气割完。

  空间里不会下雨,也不担心麦子淋湿的问题。直接做成麦捆,竖在地上就行。经过近半年的熏陶,王满银现在做起农活也有模有样……

  再返回外边时,他手里提了几条鲫鱼和泥鳅。另外刚才看水沟边地软挺好,弄了两把准备回去炒着吃。

  前些日子,王满银又放了两次鱼。经过这么长时间酝酿,现在东拉河两岸村子的人们已经完全接受水里有鱼的事实。

  其实老百姓每天从早忙到晚,很少会真正这些鱼到底从什么地方来的,要到什么地方去。

  对他们而言,能有口肉吃,已经属于最好不过的事情。

  就算有心人想找……也找不到根源。

  单单东拉河主干流就有几十里长,其中还有大大小小的支流。

  刚到家门口,没等王满银把扁担放下,狗洞内就传来喵呜喵呜的声音。

  两只小奶猫听到他的脚步声,兴奋地跑到脚边,不断用牙齿撕咬着鞋子。

  最初王满银把猫仔带回来时,还害怕喂不活呢,毕竟它们还没断奶。

  ….

  没有想到在蛋黄加玉米糊的投喂下,它们不但顺利活下来,而且看上去成长的非常健康。

  更让王满银没想到的是,大黄彻底担任起猫妈的责任,对两个小家伙宠爱有加,任凭它们在自己身上打闹嬉戏。

  遇到喜鹊捕猎猫咪时,它还会上前保护驱赶。

  一般的猫狗都不对脾气,养在一起经常会发生战斗。王满银小时候曾见过猫狗打架,最后闹到眼睛发红的。

  倒是大黄这家伙,有些颠覆认知。

  兰花那边接过几条鱼,迅速处理干净。鲫鱼中午炖汤,泥鳅可以暂时养着,抽时间红烧。

  吃了那么多次鱼后,她已经相当有经验了。

  就算是村里,也很少再听说哪个人吃鱼被卡住。

  下午没什么事儿,吃过饭在家休息一阵子,王满银早早去工地报道。二队淤地坝的事情他也出过主意,自然想要多尽一份力气。

  刚到工地,远远就看到二队的劳力们围成一个大圈,中间焦点自然是知青尚志民。这人口才不错,性格外向,很爱给人讲故事。

  有人立刻打岔,话语里充满了羡慕。

  听到这里,王满银已经知道接下来的情节。在后世时,他看过这个关于的段子。

  但对于其他人来说,尚志民所讲的非常新奇有趣,尤其又符合男人们心底那点儿不可言明的东西。

  苦中作乐,得不到,想想总还是可以的。

  要不然,黄土高原信天游里怎么会有那么多酸曲。有些用词之大胆,根本无法用文字写出来。

  听到,一群人顿时哄堂大笑,连刘向阳等知青也不例外,纷纷催促对方再讲一个。

  严格来说,这个段子有点不合时宜了。

  王满银愈发为对方担忧,管不住自己的嘴,早晚社会会教他如何做人。

  不过他没有提醒,只是蹲在外围静静听着。

  这时,刘向阳看到他,有些兴奋的开口:

  啥?

  王满银吓一跳:这人莫非自己肚里的蛔虫,上午他还在琢磨这事儿,下午对方就找到了?怎么可能!

  王满银面上不显,平静的问:

  其余人也被这个话题吸引,纷纷竖起耳朵,等待高见。

  ….

  刘向阳很肯定的开口。

  尚志民极其无语的说。

  其余人听完,纷纷称赞。

  他们根本无法想象,吃鱼吃到吐是什么概念。

  王满银彻底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在心中默默称赞一句。证据都摆在面见了,自己当然点头表示认同。

  下午开工,大家依然干劲十足。

  看着土坝从无到有一点点建成,王满银心里也有几分自豪。按照谢工的估计,麦收前绝对能够完工。

  如果一切顺利,秋收的时候二队社员们还能顺利吃上新稻米。

  抹黑回家,兰花已经开始做饭。

  等王满银洗了把脸,饭碗就端到跟前。里边卧了两个荷包蛋,上边滴了层香油,撒了点葱花,香味扑鼻。

  他并没有立刻动筷子,扭头看着婆姨。

  兰花解释道。

  王满银没听,直接用筷子夹了一个放对方碗里,这才拿了个黑窝窝,呼噜呼噜喝起杂面条。

  干了半天活,连吃两大碗面条,王满银的体力重新恢复。

  两人在场畔上略微活动消食后,照例凑煤油灯下读书学习,互不干扰。

  等躺到土炕上,王满银开始盘算起如何处理空间粮食的事情。

  这时,兰花脑袋凑过来,紧靠着他的胳膊:

  王满银点点头,继续想着。

  随即,愣住。

  这女人疯了不是,最近怎么如此主动?

  才刚上炕,两只手就主动抱住自己,意思非常明显。

  不过这个时候,王满银身为男人,自然不会认怂。

  就像信天游里唱的:

  一把搂住细腰腰,好像老山羊疼羔羔。

  脚步抬高气憋定,怀揣上馍馍把狗哄定。

  白脸脸雀长翅膀,吃你的口口比肉香。

  白布衫衫怀敞开……

  夜深。

  王满银搂着婆姨,有些不解的问。

  下午刚听尚志民讲药渣的故事,晚上自己就做了一回。

  兰花有些忐忑的说。

  王满银无语的拍了一巴掌。

  难怪这几天如此主动,原来在还想孩子的事儿。

  其实算下来,两人结婚还不到五个月,王满银完全不着急。

  但是兰花不一样……这个时代的农村婆姨,如果结婚一年内没有孩子,都会被怀疑不会生。

  使得她们在人前说话,声音都要低上三分。

  知道兰花心里一直存在着阴影,王满银只得承诺:

  在他看来,检查是次要的,就当结婚旅游了。

  从结婚到现在,兰花除了去石圪节公社赶过几次集外,还没去过原西县城呢。有机会的话,顺便把结婚照给补上。

  年前结婚太着急,各方面比较简陋,没有结婚照一直是王满银的遗憾。

  山区农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