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兵临睢水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楚地彭城,这座控扼四方的重要城池,在三万秦军抵达时,主动开门投降,没有丝毫抵抗就落入了赵佗的手中。

  究其原因,除了之前令尹项燕下令调取一部分兵力前往淮阳战场支援,导致彭城守备力量减弱外,更大的原因还是这支秦军的主将叫做赵佗!

  彭城的楚人忘不了,就在去年差不多时候,这个名为赵佗的秦将带着数千秦军在彭城以北大破楚将屈宋,不仅当场将屈氏兄弟乱箭射杀,更斩杀楚人数百,将他们的尸体堆成了可怕的京观。

  那平地而起的高大土堆,上面冒出来的一个个狰狞可怕的脑袋,让人看在眼中只觉得双腿发软,使彭城楚人在怨恨之余,更多的是感到恐惧。

  除此外,彭城以北的那场泗水大战也让他们震撼莫名。堂堂楚国左司马,带着一万大军竟被赵佗数千人背水击破,如此战绩安能让人不惊讶震撼。

  故而当知道那个名叫赵佗的秦将,率领三万秦军再度南下时,镇守彭城的楚将立刻带着麾下士卒仓皇逃跑。

  本地的楚人则没有犹豫,立刻开门投降,以求活命。

  开玩笑,这赵佗去年带着数千残兵都能打出泗水大胜,如今更是大破十万齐军,携破齐之威而南下,这般威势岂是他们一个小小的彭城能够阻挡的。

  此乃慑服于秦将赵佗之威,不战而降矣。

  秦军拿下彭城,赵佗并没有在此地开杀戒,反倒对投降的本地豪贵世族温言安抚,让他们在为秦军筹措粮秣辎重的同时,依旧执掌本地的权利。

  不过赵佗也警告他们,此番秦国伐楚,必灭楚之社稷,所以他们最好是安心为秦国办事,如果在秦军南下后出现反复的行为,等到秦军灭楚,就会给他们送上一个覆家灭族的结局。

  本地豪贵唯唯诺诺,皆道:

  赵佗宽慰一番,许下承诺,便让他们离去。然后在城外新搭建的主将大帐中,召集麾下诸将,举行关于接下来作战计划的军议。

  【鉴于大环境如此,

  黑臀嘿笑道:

  赵佗瞥了黑臀一眼,见其脸上颇有得意之色。

  黑臀这个献策,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从之前杀出来的路再走回去,沿路的楚人在心理上定会受到很大的压力,秦军攻城略地会容易一些。

  不过赵佗并未下结论,侧首对诸将问道:

  赵广皱了皱眉,没有说话。

  还是涉间开口:

  涉间此话一出,众将皆点头附和。

  后勤,确实是个大问题。

  赵广开口道:

  涉间赞道:

  眼见两个校尉互相称赞,诸将也应声赞同。

  黑臀嘴巴一瘪,心中有些吃味。

  见到麾下诸将各抒己见,赵佗微微点头。

  赵广和涉间所说的没错,打下竹邑,便可凭城扎营,后勤辎重都会有保障。

  只是,他们为什么总想着渡过睢水?

  从赵佗领军南下,重走丰沛以来,军中不管是诸位将校还是底层的士卒都有着一个心思。

  那就是希望赵佗带着他们从后方捅穿楚地,插入楚国心脏,突袭楚都寿春,立下惊世大功!

  活脱脱一个去年的李信奇袭重现!

  不过不同于李信的斩首战术,赵佗率军插入楚地突袭寿春,并非是真的要打下寿春,而是要引动项燕屯在淮阳的大军。

  只要项燕麾下军心大乱,军队回援寿春,那么王翦就会寻得战机,趁机扑上去,打下一场惊世大胜。

  听上去很美妙,也有很大的成功可能,一旦实现,那就是一场大功。

  但赵佗并不想这样。

  战争嘛,总是有风险的。

  明明有着躺赢的机会,为什么要去拼命赌博呢?

  紧接着,赵佗话语勐然一变,沉声道:

  赵佗狡黠一笑,笑起来的模样像极了那位秦国上将军。

  相比于直插寿春,引动项燕回援。

  赵佗驻军于睢水,同样能达到这个目的。

  要知道淮北战场楚军屯兵近四十万,每日所耗粮秣都是个天文数字,如今刚刚秋收完毕,楚军正等着各地运粮前去给他们吃。

  就在这种时候,赵佗南下插入楚地,屯兵睢水一线,将方与、彭城、鲁地等方圆千里的广袤土地彻底隔断,这些地方新收获的大量粮食无法运到淮北去支援项燕大军。

  楚国国力本来就比秦国差,以之前的情况来看,靠着秋收勉强能和王翦再耗上半年,如今被赵佗这么一搞,恐怕能撑三个月就不错了。

  这种情况下,到底谁会更着急?

  所以赵佗根本不需要渡过睢水南下,他只需跟着王翦学就对了,稳扎稳打,断了楚人从睢水东岸运输粮秣的道路。

  这样一来,对方绝对忍不住,甚至会主动过河来攻打秦军,以打通运粮道路。

  此即兵法所谓,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敌人不动,那我就让他动!

  到了那时候,就是楚军想着过河,秦军反倒占据着主场优势,这般打法岂不美哉?

  ……

  睢水西岸。

  寒风渐冷,赤旗飘扬。

  三万楚军刚刚在符离塞外扎营。

  景同走进营帐,将刚刚得到的情报,汇报给这支大军的主将项渠。

  项渠点了点头,他坐在帐中主座,目光径直看着眼前的地图。

  景同犹豫了一下,走过来,在项渠身侧低语道:

  这一次,项渠没有点头。

  他目中闪过一缕精芒,沉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