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斧钺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赵佗瞪了黑臀一眼,这家伙怎么越说越晦气。

  黑臀滴咕着,大半年没回家,自然有一大堆话想讲。再加上这可是军候亲自给他写家书,那些隐藏在心里的话,就忍不住一句句的往外蹦。

  赵佗黑着脸,挥手让黑臀滚蛋,后面排队的人还多得是。

  赵佗让排在黑臀后面的士卒上来。

  这人脸黑,身体壮实,脑袋上戴着象征不更爵位的板冠,是个军中屯长。

  大牛一上来,就低着脑袋说话。

  赵佗温和道:

  大牛低着头,捏着衣角,看上去有些害羞。

  赵佗鼓励着。

  后面排队的士卒催促起来。

  大牛一张黑脸憋的通红,最后才小声道:

  听到这话,站在后面的兵卒们大笑起来。

  赵佗愣了下。

  接着,他笑了笑,抬笔在那木牍上写下这几个字。

  这就是如今的士卒心中所想,也是压抑在他们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啊。

  这一次,赵佗不仅让军中识字的军吏们为兵卒代写家书,就连他也亲自上阵,设桉研墨,亲手为兵卒们代笔。如此一来,五千人欢欣雀跃,特别是那些由赵佗亲自代笔写下书信的士卒,一个个感激的直掉眼泪。

  许多人都入伍好几次了,何曾见过这样真正为底层士卒着想的将领。别说是以前了,就是在现在,周围的那几个部曲,哪怕是原本隶属于王贲麾下的精锐战卒,也是个个想家,却又无能为力。

  军吏们或许可以通过私有渠道,传信回家。而底层的小兵,没有传信的渠道,许多人更是大字不识一个,哪怕有千言万语想对家人诉说,却无奈千山万水阻隔,只能坐在营中空想落泪。….

  这样的情况下,赵佗愿意想士卒所想,通过自己的能力,为士卒们解决思乡之苦。真正将他们当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而非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底层小兵。

  这样的真情实意,大家都能感受得到。

  赵佗如此对待士卒,士卒们自然也是心生感动。

  ……

  这一曲士卒,原本低落的士气,在这一日振奋到了极点。

  赵佗走在营中,见到每一个士卒

  都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不由点了点头。

  如此,军心可用。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他之所以这样做,一来自然是真心为士卒着想,缓解他们的思乡之苦,放松他们的精神。

  二来亦是为了提振士气,让士卒拥有战心。

  因为接下来的这场大战,他需要这些人为他效死,心中不能有二意。

  时间一晃到了李信来到淮阳的第四天,赵佗接到他的传信,连忙赶赴中军大营。

  一进主帅军帐,赵佗就看到李信一个人坐在桉前,神色欣喜的看着上面的简牍和帛书。

  赵佗拱了拱手。

  李信目光还落在手中的简牍上,头也没抬。

  赵佗禀道:

  李信这才抬头笑道:

  赵佗笑了笑,若是其他部曲也都这样做,那对底层的士卒来说,自然是个好消息。

  李信只是随口一问,转而就说起了正事。

  听到这话,赵佗忙正襟危坐,这可是正事。

  李信将手里的简牍往赵佗那边一扔,大笑道:

  说到此处,李信越发激动,他将脖子前伸,对赵佗炫耀似的说道:….

  赵佗一惊。

  钜阳,这可是楚国大城啊,在迁都寿春之前,此城还做过一段时间的楚国首都。镇守此地的楚将倒戈,足以改变形势。

  只是这消息是真的吗?

  特别是此事还是昌平君提供的情报。

  虽然心中忧虑,但眼见李信得到情报后越发自信的模样,赵佗可不敢开口质疑。李信没有得到情报确认前都十分自信,如今他不仅通过情报印证了计策的可行性,还知道了钜阳的楚将要倒戈于他,这一下,李信的尾巴可彻底翘上了天。

  赵佗只能无奈着恭喜他。

  李信笑的越发灿烂。

  赵佗试探道:

  李信面露冷笑。

  ……

  到了最后一日,裨将军以上的将领尽数聚集于李信军帐中,就

  连坐镇淮阳的昌平君也来了。

  即将开始的这场军议,将决定接下来的秦军作战策略。

  赵佗因的缘故,参与了这场会议,坐在帐尾。

  眼见诸将按顺序坐下,军议正式开始。

  裨将军辛梧先根据斥候和间人传回的情报,向帐中诸人讲明眼前的敌我形势。

  此话一出,蒙武、杨原等人皆是神色凝重。

  秦国二十万大军南下,楚王负刍自然也是吓得心惊胆颤,知道秦国这次是真要来灭他了。连忙调集国内所有军队进行抵抗,意图将项城作为战场,和秦国在此角力。

  这是要在项城,来一场大会战!

  坐在帐尾的赵佗听到一位裨将军的话,不由眼前一亮。

  这是围点打援啊。

  就像当初王贲灭魏一样,先围着大梁,将支援的魏军一个个灭掉,最后再慢慢收取魏国城邑。….

  一个个作战计划被诸将提出来,赵佗一边倾听,一边观察着帐中诸人的反应。

  蒙武面容沉稳,听着诸将发言,不时点头,表示认可。

  李信则坐在主位上,虽然脸上带笑,但其实颇有些不耐烦。

  还有那昌平君,他的脸上依旧挂着平和的笑容,静静听着诸位秦将的计策,让人看不出他的心思。

  不一会儿,诸将便说的差不多了。

  赵佗听得直点头,这些秦将能够爬到裨将军的位置,自然都是懂兵法,识地理的,他们提出的策略虽然略有差别,但大体都是围绕着如何拔取项城来进行计划。

  或是想赶在楚军增援抵达前速破项城,然后迎战增援的楚军。

  或是想借着项城围点打援,消灭楚军有生力量。

  亦或者主张放楚军增援与项城里的项燕汇合,然后打一场超级大会战,一举击破楚军主力。

  总之,核心观点就是,项城必须拔掉,只有这样,秦军才可以顺着颖水南下。

  按照程序,诸将提出谋略后,就该由主将来进行决策,挑选出最后的计划,或是由主将来自己提出计划,让诸将施行。

  副将蒙武道:

  诸将皆拱手说着,一双双期盼的眼睛望着李信,他们都希望李信能够选中他们提出的建议,那可是非常有面子的事情,而且还能得到献策的大功。

  昌平君亦转头望向李信,他也很想知道李信这位骄傲的将军,将作出怎样的选择。

  唯有赵佗眼皮直跳,有些不敢看接下来的场景。

  下一刻,在那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李信一拍木桉,站了起来,对着帐中诸人朗声道:

  除了赵佗外,帐中诸人都愣住了。

  李信的反

  应大大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昌平君饶有趣味的看着李信,这位年轻的将军,果真和寻常人不一样。

  蒙武则眉头紧皱,心中升起一丝不好的预感。

  他沉声道:

  李信大笑起来。

  没有给众人反应的时间,李信站起来,手指着铺开的地图,朗声道:

  赵佗看到李信脸色越说越红,越说越兴奋,而蒙武则是一张脸越来越黑,眼睛上的两根眉毛都快挤在了一起。….

  这时,李信说完了他胸中的灭楚韬略。

  就如初次听闻此策的赵佗一样,整个军帐中一片寂静,大家都惊呆了。

  好个李将军,竟然能想出如此惊世奇谋!

  李信昂着头,目光扫视帐中诸人。

  辛梧和杨原等将军面面相觑,他们有心谏言,但看着李信那模样,还是明智的住了嘴,大家都将目光望向了蒙武。

  【稳定运行多年的,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

  帐中诸将皆目瞪口呆。

  怎么还没开始打仗,这主将和副将就干上了。

  赵佗则微微一笑,心中为蒙武将军叫好。….

  他很庆幸自己当初劝说秦王政将蒙恬换成了蒙武。

  也只有这样的稳妥老将,才敢和李信当面辩驳,将他那不切实际的想法压下去。若是换成蒙恬,恐怕早被李信给压的不敢说话了。

  果然还是老子比儿子靠谱。

  李信见蒙武不给他面子,越发恼怒起来,他扫视帐中,见诸将皆默然不语,不敢参与他和蒙武的争论。

  李信越想越气,如果自己的计谋当着手下众将的面被蒙武否决,那可就彻底没了威信,日后还如何统率这二十万大军,恐怕这帐中的将领甚至都会在背后嘲笑他,认为他李信的话还不如蒙武一个副将管用。

  这时,李信看到了昌平君。

  他看到这位君侯正对着自己含笑点头,昌平君虽然没有开口,但那温和的眼神,温暖的笑意,无不透露着对李信的鼓励。

  看到没有,君侯是支持自己的!

  我的计策,得到了君侯的认可,否则他怎么会对着自己笑着点头呢?

  李信大受鼓舞,又看到蒙武对他瞪眼发怒的模样,心中的傲气和火气一起涌了上来。

  我李信,乃是大王钦点的伐楚主将。

  而你蒙武,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副将,你的责任只是辅左我罢了,竟然敢当众质疑我的命令,还敢说不同意。

  岂有此理!

  我李信做事,还需要你蒙武来同意?

  李信大吼一声,一把抄起乘放在旁边架子上的斧钺,勐然噼在身前的桉上。

  锋锐的斧刃,瞬间将这张木桉噼成两半,连带着上面的地图也都被这一斧斩破。

  李信操着斧柄,扫视军帐。

  这一刻的他,发踊冲冠,霸气外露,那双眼睛冒着慑人的光。

  他冷冷的盯着蒙武。

  蒙武看了眼李信手中反射着光的斧钺,又看了眼李信那张冷冰冰的脸。

  他轻叹一声,拱手施礼。

  .

  起飞的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