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外有人,还是两个。
赵佗剑眉一挑,没有贸然行事。
这里可是秦宫偏殿,秦帝国的核心区域。外面还有卫尉军和郎卫军重重把守,一般人根本不可能进入秦宫,更别说跑到殿外偷窥了。
赵佗站在原地,静观其变。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道女子的娇呼。
温和的声音中,一个少年拉着一个少女走了进来。
刹那间,满室生辉。
少女如同一朵美丽的花,在殿中盛开。
她着澹紫色襦裙,身材娇小,还未完全长开,但容貌却如精凋细琢的美玉。
她的年龄看上去比赵佗稍微小一点。
此刻少女被兄长拉进来,一入殿就和赵佗的眼睛对上了。
或是想到自己刚刚的行为,少女白皙的脸上飘上一抹红,她露出一个不好意思的笑,更显俏皮可爱。
赵佗认出了少女的身份。
当初他随荆轲入秦时,在城门处与这少女乘坐的輂车相遇。
当时那明媚的笑容温暖了赵佗的心,让在荆轲胁迫下,时刻处于紧张状态的他,看到了阳光,故此心里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只是赵佗已今非昔比,经历过战场厮杀的他,心神沉静,目光很快便移到旁边的少年身上。
相比少女,一旁的少年才是让赵佗真正注意的人。
少年身高七尺左右,年已束发,看上去和赵佗年纪差不多。
其面容白皙,鼻梁挺直,相貌十分俊朗,特别是那双眼睛,带着一种温和如玉的光彩,一眼看去,就会让人想起这种形容词。
不过当赵佗看到少年身上的衣裳时,眼皮不由一跳。
趋于瘦长的曲裾深衣,续衽钩边,腰间环佩叮当,带着鲜艳色彩的衣服上绣着满地云纹,衬托着凤鸟的图样。
相比庄严古朴,甚至略带古板的秦国装束,这是典型楚国服饰的特点。
若是少年再戴上一个楚人特有的高冠,那就活脱脱一个楚国佳公子了。
赵佗行了一礼,对方身份不言而喻。
秦王长子。
公子扶苏。
扶苏亦微笑着还了一礼,一言一行中,有一种独特的楚式优雅。
赵君?
这年头,这个字是一种尊称,类似于后世的,用在人名姓氏之后,代表着对别人的尊敬。
扶苏以公子之尊,称一个小小的公乘为君,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吧。
赵佗道:
扶苏摇头道:
说着,扶苏竟然真的向赵佗一揖而拜。
赵佗吓了一跳,忙上前将扶苏拉住。
对看多了类似场面的赵佗来说,这种场景很老套,不外乎是收买人心的手段。
但当他真的身处其中时,心中还是忍不住泛起了一丝涟漪。
堂堂秦国长公子向自己拜谢,这等行径不感动吗?
而且赵佗能感受到,扶苏说的话很真挚,他的行为也非虚伪作态,而是发自内心。
此等行为
,确实符合那句的评价。
怪不得日后陈涉起义时,都要扯上公子扶苏的旗帜,加上一句。
嬴阴嫚皱了皱鼻子,她不喜欢这些繁文缛节。
她看着赵佗,睁着大大的眼睛问道:
连珠炮似的问话后,是一双充满好奇的美眸。
一旁的扶苏亦满脸兴趣。
赵佗略一沉吟,见两人都想听,秦王又一直没来,便清了清嗓子,干脆讲起燕地的战事来。
他口才本来就好,如今摆出说书人的架势,各种故事手法一用出来,奇谋诡计,战场厮杀,将一场燕地大战讲的是精彩至极。
特别是提到最后追捕燕丹的飙车大战时,整个殿中的气氛都变得紧张起来。
这时代的娱乐本就不多,更别说扶苏和阴嫚两兄妹长于宫中,虽时而能出宫游玩,但哪听过这般精彩纷呈的故事,特别是其中还牵扯到刺杀他们父王的主谋,更是将自身的情感代入进去,彻底入戏。
当听到燕王喜竟然为了自身逃命,一脚将亲生儿子踹下车时。
嬴阴嫚不由斥道:
扶苏亦皱眉道:
当赵佗讲到因为连环车祸,导致战车翻车时,兄妹两人皆是屏息凝视,生怕燕丹趁机逃跑。
又讲到后来涉间一箭射中战马,让燕丹摔翻在地时,扶苏忍不住抚掌称赞:
嬴阴嫚则更关注于燕丹装死想要偷袭赵佗的事情。
当她听到燕丹手中握着剑,极有可能是装死时,她神色紧张,双眼大睁,两只小手紧紧抓住衣角,深怕那女干贼燕丹暗算得逞,伤到眼前少年。
而当她听到赵佗早有准备,一剑率先刺出,戳进燕丹屁股,顿时喜得捂嘴笑起来。
就连扶苏也点头道:
赵佗故事讲完时,两兄妹已是听得聚精会神,都已经忘了多少时刻。
嬴阴嫚明显意犹未尽,恳切道:
扶苏叫了一声,说道:
嬴阴嫚撇了撇嘴,一双美眸看着赵佗,明显是被他口才吸引住了。
赵佗的目光却盯着扶苏。
这位扶苏公子,与他原本想象的不同。
从其表现谈吐来看,确实是一位谦恭仁爱的公子,其口中常提及、等概念,明显是受到过儒家经典的影响。
但扶苏绝非那种的,而是更类似的先秦君子,这从他对燕丹父子充满厌恶和憎恨就能看出。
所谓,太史公的这句评价在此时已经有了显露的痕迹。
这些也说不上好还是坏,只是按赵佗的观察,扶苏所表现出来的特质,与整个秦国以法治国,言必及法的理念有些不搭。
更别说是扶苏穿在身上的楚服,和整个秦宫的风格亦很不相符。
嬴阴嫚眨着眼睛,看着殿门。
秦王正站在那里,高大的身躯将门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