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九郎真是我的诸葛啊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金人都是北方苦寒之地出身,耐受不了南边的暑气。

  他们通常都是秋高马肥的时候南下,冬季的时候作战,天气渐热的时候回北边去。

  不出意外的话,这次金人看似退兵,实际上几个月之后到了秋天的时候,必然会再度南下。

  金国这里自从完颜阿骨打起兵开始,每年都会发动一次大规模的侵攻。

  之前是打辽国,现在是打宋国。

  他们是绝对不会因为拿到了金银,得到了割让三地的许诺从此停下。

  相反,宋国的富庶与懦弱,只会刺激的他们更加疯狂的来屠戮掠夺。

  在那之前,必须得先解决掉大怂的内部问题,集结全部力量用来应对金兵的再度南下。

  这事情难度很大,可再难也得去做。

  夺权这种事情,李云泽的经验丰富。

  他的第一个突破口,就选在了赵桓的心结上。

  正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君。

  可现在的大怂,真的就有两个君。

  赵佶不是死了让位,而是害怕外加被骂的太惨所以甩锅让赵桓背锅的。

  现在金人退了,赵佶必然是要回来。

  到时候两个皇帝在一起,必然要争权。

  再没谁能比李云泽更懂皇帝了,只要登上这个位置,没人会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势。

  而且无论赵佶还是赵桓,身边都围绕着一群吃红利的人。不用多说也知道,必然是一番惨烈的争斗。

  李云泽的选择很简单,主动去帮赵桓。

  因为赵桓的势力更弱,能够付出的也更多。

  回到康王府,邢王妃引着府中众人上前迎接,妹子们各个都是满脸泪花。

  “都收声。”

  李云泽挥挥手“人都回来了,还哭什么。安排汤沐,本王要吃饭。”

  之前的康王府堪称愁云惨雾,毕竟大街小巷都传言康王要被带去北地,回不来了。

  甚至王府之中,都有不少往日的帮闲仆役们四散的。

  现在他回来了,府中立马又焕发了生机。

  康履等人喜笑颜开,有了王爷他们才算是有了主心骨。否则日后都不知道要去哪儿吃饭。

  酒足饭饱,汤沐之后李云泽来到了书房。

  这次不再去想那些大事儿,专心致志的开始安排夺权之事。

  归根到底,还是要手中有兵权才是根本。

  可宗室皇子的身份,想要掌握兵权什么的,难度实在是太大。

  唯一的突破口,那就是从赵桓的身上下手。

  此时的赵桓,正处于金人刚走,太上皇又要回来的惊恐阶段。

  毕竟赵佶做了那么多年的皇帝,其威势还是很盛的。

  尤其是赵桓这种胆小鬼,长期生活在阴影之中,未战先怯。

  搁下了毛笔,李云泽伸了个懒腰“一群小杂毛,跟我斗?”

  说到争权夺势,李云泽可是真正的行家。

  屋外传来了敲门声响,邢王妃又来送汤了。

  看着花容月貌的王妃,在金营之中忙碌事业,已然许久未曾吃肉的李云泽,血气立马往下涌。

  “王妃。”

  李云泽的声音有些沙哑“过来。”

  邢王妃算是很熟了,一听声音就知道李云泽的念头。

  她自己也是树枝上挂着的熟苹果,急切的等待着采摘。

  略带羞怯的过来,将汤水放在桌子上“王爷~~~”

  “你头发上的步摇有些乱。”李云泽伸手按在了邢王妃的秀发上“蹲下来,本王帮你弄好。”

  半柱香之后,李云泽用力将王妃的步摇扶正“以后记得要戴好步摇,别摇散了。”

  正在忙碌汤水的王妃,吞吞吐吐的有口难言,只能是连连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在王府之中休息了几天,李云泽再度入宫去见赵桓。

  “九郎。”

  城外的金兵已经拔营北返,可赵桓的精神状态却是越来越差。

  原因很简单,之前逃走的太上皇已经开始吹风想要回銮了。

  赵桓神色恳切“父皇就要回来了,这可如何是好。”

  “那就要看官家是否孝顺了。”

  李云泽的话,让赵桓疑惑不解“此话怎讲?”

  “太上皇下罪己诏,金人南下的罪责都由太上皇抗下了。”李云泽循循善诱“若是官家孝顺,自当在宫中颐养天年,从此清净修道不问世事。”

  赵桓能力平庸,可也不是傻子。

  李云泽的话已经说的如此明白了,他很快就醒悟过来。

  “不可不可。”

  神色慌乱的赵桓连连摆手“岂能如此啊~~~”

  李云泽神色不变,心中却是嗤笑‘这就胆量,当什么皇帝。’

  “若是如此,那官家不如就此把国朝大政交还给太上皇。”

  穿着大红袍子的赵桓,闻言当即一颤“不不...不行。”

  说完之后仿佛是察觉到了失言,急忙连连摇头,带动帽子上的幞头跟着摇晃“不是这个意思,我不是这个意思。”

  “官家。”

  李云泽笑呵呵的上前“若是不愿的话,其实还有办法。”

  赵桓深吸口气“九郎,你说。”

  “官家,所谓大政,不过争权而已。”

  李云泽笑容满面的蛊惑“丢失燕云,金兵南下。江南方腊,京东宋江。各地大道风起云涌,所有人都知道此乃太上皇之错也。”

  “官家临危受命,拯救皇宋于危难之中,此乃大功德。有什么好怕的?”

  一番劝说,赵桓的脸色明显好转起来。

  他心中的畏惧,其实是因为这么多年生活在赵佶的阴影之下做太子,所带来的长期心理阴影。

  李云泽的话,明显是让他的心气提升起来。

  “至于争权,在内无外乎驱逐太上皇心腹。”李云泽喟然以对“像是六贼,以及他们的同党,自当驱逐出朝。如此一来,不但断了太上皇的助力,还有助于官家掌控大局。”

  “对对。”

  面色逐渐红润起来的赵桓,认真的盯着李云泽“九郎所言极是,所有的错都在六贼。父皇,父皇他...只是被贼子蒙蔽。”

  赵桓从小接受儒家思想熏陶,对于孝道还是非常看重的。

  而且大怂的士大夫们非常重视这一点,掀起舆论风潮的话,赵桓那软弱的性格也是难以承受。

  不像是李云泽,早就是老油条了,他才不管这些事儿。

  “只要官家提拔贤德之士,自然会朝野敬畏。”

  “好好。”赵桓再度握住了李云泽的手“九郎,你真是我的诸葛啊。”

  “皇兄是官家,自当为官家分忧解难。”正气凛然的李云泽,此时看上去还真是有几分诸葛武侯的光彩。

  互相说了些吹捧的废话,赵桓急切的询问“朝野之中的确可以如此处置,可外朝该当如何?”

  “外朝的话,自当简拔心腹以掌军权。”李云泽诚恳以对“太上皇自然是心向官家,可环绕太上皇的诸多贼子,恐有不臣之心...”

  话不用点明,大致意思到了就行。

  太上皇心向官家什么的,赵桓都知道这是在胡扯,争夺权势的就是他。

  赵桓心知肚明,连连颔首“九郎啊,能有你这位好兄弟为我着想,我真是太高兴了。走,一起喝几杯。”

  吃了赵桓一顿饭的李云泽,摇摇晃晃的离开了皇宫。

  不过等到他回到康王府之后,当即去书房写了封密信。

  “康履。”看着眼前的太监,李云泽摇晃着手中的密信“本王能信得过你吗?”

  康履重重叩首,甚至砸在地板上发出响声“王爷,咱愿为王爷效死!”

  “好。”

  李云泽满意点头,伸手将漆封的密信交到了康履的手中“你去账房支五百贯钱,亲自快马去一趟镇江。把这封信,交给高求高太尉。记住了,不可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办完之后立刻回来。”

  赵佶是在上元节这一天逃到镇江的。

  之所以跑到镇江去,那是因为早在他还是当端王的时候,就被封为了镇江军节度使的职务。

  虽说只是遥领,可意义却是非凡。

  而且镇江知府,是蔡京的儿子蔡翛,这绝对是心腹的心腹。

  他这次南逃,不但带走了太上皇后,多位皇子帝姬,还有包括蔡京在内的众多心腹党羽。

  之后童贯与高求等人,甚至还带去了诸多的兵马。

  赵桓之所以畏惧赵佶归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镇江那儿几乎已然是成了第二朝廷。

  李云泽当然不可能真的去相助赵桓了,这家伙是个软蛋,而且与赵佶一样薄情寡义。

  别看现在兄友弟恭的,一旦需要的时候,赵桓必然是跟之前一样,毫不犹豫的把李云泽给推出去挡枪。

  所以在给赵桓出了主意,好似可以轻松拿捏的时候,直接给镇江那边送封信件过去,促成他们勐烈的狗咬狗。

  接过信件的康履,心头大喜过望。

  虽然镇江远在千里之外,可来回一趟顶多能花费个百多贯就了不起了。

  剩下的钱,自然是入了自己的腰包。

  做宦官的,那就没有不贪财的。

  只要钱财给到位,没什么不能办的事情。

  很多时候,说起收钱办事的事情,他们甚至比大头巾们还要讲信用。

  “你们斗快些,斗狠些。”康履离去之后,李云泽转悠着着手中的毛笔“最好打到头破血流,我才好出去掌兵权。”

  安排好了事情,李云泽伸了个懒腰起身。

  离开书房径直去了王妃那边,今晚约好了要与王妃一起深入研究音律的。

  作为正人君子,他李云泽自然不能失信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