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拔剑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奏疏上说,固安县有两千多百姓聚而作乱,乱民将县官围了起来,甚至冲撞钦差的住处。

  而局势彻底走向失控,是有人失手撞死了县衙里的主簿。

  这一下不得了,死了个当官的,人人都知道自己彻底活不下去了,再加上连日的怒气积累,便是一个胆小的人也要豁出命去了。

  “唉。”

  朱厚照的性格是这样,小事才会生气,真的大事临到面前了,他反而会没那么愤怒。他从前世就是这样。

  可能是太坏的事,让他有一种从头凉到脚的感觉,因而整个人变得冷静下来。等到一冷静下来就会发现,其实愤怒、恐惧、担忧都对事情无助,这个时候应该想着怎么去应对才最重要。

  当然,发生这种事,朱厚照还是不可避免的叹气。

  “都说说吧,此事如何解决?”

  “陛下,微臣以为既有民乱,应当速派大军平乱,以免局势愈演愈烈不可收拾。”兵部尚书王禀回话。

  “乱民不比朝廷官军,稍遇阻碍便会一哄而散,未免祸乱他县,臣建议陛下传谕周边县城,令其增强守卫,勿放一人。毕竟已乱了一县,不能再乱第二个县。”

  “微臣还以为当威逼利诱、分化瓦解,这些乱民必定不会人人齐心,因其相聚是利非义,只要稍加利诱,必可分而击之。”

  ……

  朱厚照看他们这一个个说的都是头头是道的,心中不禁有一种悲凉之感,说道:“怎么把富者手中的庄田分下去,你们是半点无头绪,就在刚刚乾清宫里落针可闻,等到说出口也是这也困难,那也困难。但怎么对待老百姓,你们倒是很有办法。乱民,那如果是乱民……也是叫咱们给逼反的!”

  强压、围堵、挑拨……什么手段都有。

  听起来真是讽刺。

  皇帝沉吟了一会儿,说道:“……兵部调最近的卫所去固安县吧。”

  “是,微臣遵旨。”

  “大司马,此事耽搁不得,你先去。”

  王炳起身,“是!”

  走到外面他还有一丝笑意流出嘴角,这李东阳……也是自找的。

  乾清宫里。

  朱厚照问道:“李阁老,固安县的百姓能反,其他的县若是呼应怎么办?”

  “臣以为,非常之时,还是要严加防范!”

  “可圣人不是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吗?老百姓脚下无地,头上无瓦,这种情形之下,今日反一县,明日有可能就反两县,后日就是三县,咱们君臣再这么浑浑噩噩的过下去,总有一天,各地的百姓就会揭竿而起,让咱们死无葬身之地!”

  朱厚照说到现在,语气逐渐转强,到此时声音已是不小,“这江山是祖宗传下来的,不能毁在朕的手里,这子民都是朕的子民,不是你们的,你们不爱护,朕爱护!”

  说完这句话他往边上走了两步。接着就是‘哗’的一声抽出了一把宝剑!

  王鏊一看都惊了,皇帝这是要干什么?

  “陛下,请息怒!眼下虽有固安一县之乱,但朝廷粮草充足、兵强马壮,疥癣之疾又何必忧虑?!”

  英国公张懋则有些心颤的看了眼皇帝,

  刚刚那些对他说得话,明显是对他的不满。

  现在剑都抽出来了,该不会真的冲动之下要血溅乾清宫吧?

  朱厚照则是目光锐利扫视过众人,随后直刺往前!

  噗通!

  刘瑾脸色惊恐的跪了下来,“陛下饶命!”

  不错,

  朱厚照是慢慢过去把剑指在刘瑾的脸上。

  一众臣子则完全发懵。

  “刘瑾,你说过,事朕忠心耿耿,从不曾有过二心。”

  刘瑾带着哭腔慌忙诉道:“奴婢对陛下是忠心耿耿,此事千真万确!不管民乱不民乱,奴婢只有陛下这一片太阳!”

  “好!”朱厚照大喝一声,“那么现在朕命令你,清查宫中二十四监在北直隶所占的庄田,令他们把田亩都交出来!与朕的皇庄一起,退还百姓!”

  刘瑾喘着粗气,听完了皇帝的话,他愣神一会儿才反应过来,“陛下的意思……是叫奴婢……”

  “你没有听错!朕就是那个意思!疾风知劲草,这个时候,朕要问你、问宫里的人,是愿意与朕站在一起,还是死守着那些田契?!”

  宫里的太监,尤其是像刘瑾这样聪明的太监其实把这个问题想得很透。

  作为太监,皇帝愿意赏你,你什么都有,甚至能成九千岁,可要是不愿意给你,一亩地都不会有,搞不好连命都不会有。

  当初,魏彬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

  尤其还有英国公这样的反面例子在前,更能衬显出他的忠心,几亩田地他还不至于舍不得。

  于是大喊道:“奴婢只忠于陛下!宫里所占的田,奴婢这就去查!陛下说分,奴婢不会让他们留一亩!”

  “好!”朱厚照把剑收回,“李阁老、谢阁老。”

  “老臣……老臣在。”

  “你们拟一道旨意。递往北直隶各府州县,命令他们组织人手,清丈田亩,将朕的皇庄,宫里庄田,按每户均等的原则分给百姓!朕会令锦衣卫处处查探,谁要是还敢在这个过程中,多占田亩……李阁老,这些人,朕杀了,总不至于天下震动吧?民乱之时,当用重典,这种时候的仁可就是妇人之仁了,你说是不是?”

  最后的问话有些戏谑。

  李东阳知道不能再节外生枝了,应声说:“危难之时,也只能行非常之法,臣也以为若有人在此时知法犯法,也应当就地正法!”

  其实他们这些人心里很怪异,

  皇帝一句,‘你们不爱护,朕爱护’,几乎将他们打到了对立面。

  但即便是这种时候,也不会有谁出来说:各级官员所占的田,由臣去清查。

  此外,到目前为止,朱厚照没有一句提过英国公,更没有提过其他勋臣,以及仍然占有大量庄田的官僚们。

  因为人家确实都可以说,我的田不是占的,是买的。几百万亩的良田,哪里有这么多人去查清这里面的事?

  而且占田的人和查桉的人根本是一拨人,谁会自己查自己?

  但朱厚照要把这些人的名望全部打下去。

  有民乱,这件事就会传播的人尽皆知,而后人们就会知道皇帝在这次事件中做了什么,大臣又在这次事件中做了什么。

  与此相比,他真正要注意的地方,其实不是贪官以及那两千多百姓。

  而是舆论场。

  舆论一旦掌控在别人手里,即便你做的是好事,他也会说,啊,你看,闹出了民乱,这下知道改正了吧?又或者,是某某上疏的皇帝,因而有了这样的结果。

  在这个层面的斗争里,有人越线,朱厚照是要抓人的。

  但他暂时不会把英国公抓起来,作为勋臣之首,哪怕人家真的占了几亩田,皇帝要杀了他也会显得刻薄寡恩。

  毕竟,你老朱家坐天下,总不至于一口汤也不分给这些勋臣吧?

  与此相比,他选择营造一种皇帝分了田是为百姓做主,而其他一些文官武将……他们舍不得自己那三瓜两枣的道德语境。

  他就是要站在那个最高的制高点上。等到下一次再涉及分田,他就可以无视规矩:因为你们所有劝阻我的人,都是要和天下百姓做对,都是真正的害民。

  “陛下!”英国公心中害怕,这种对比也折磨得他难受,“臣愿意捐出家中良田一百亩。”

  但这个时候皇帝已经往里间走,不再理他们了,只挥挥手,“都退下吧。朕乏了。”

  “陛下!

  他喊也没用,其实先前的话已经定下了他在皇帝心中的印象。

  人人也都知道,皇帝也有些恼了这些勋臣。既然生气了,当然可以不理你。

  今晚的这件事,直接导致第二日的大朝会停了。

  眼下京中是各路官员都在,热闹之中,事情也很快传了出来。

  于是各处酒楼都有青年之人愤慨,

  “真是不懂,天下之弊,究竟弊在何处?!”

  ===

  今日一更,晚上有点事。这一章白天写的,刚刚修改一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