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章武四年十月,汉帝刘备由剑阁进入梁州。
提前就得到消息的糜旸,早早地就率领梁州的一众文武大臣在城门外等待刘备。
当天空中的日光越发黯淡之时,等了将近一整天的糜旸,终于在那斑驳的落日余晖中,见到了一大批羽林军的身影出现。
羽林军作为刘备的亲军,他们的出现,也代表着刘备就在不远处。
而还未等糜旸的目光捕捉多久,一道许久不见,却又在心中怀念无数遍的身影,出现在他的视线中。
在数千羽林军的军阵之前,一位满头白发的帝王,并未穿着端庄肃穆的天子冕服,反而是身穿铠甲骑坐在一匹高大骏马上,朝着南郑城不断前进。
正如糜旸在寻找刘备的身影一般,高坐于马上的刘备,又何尝不在寻找着糜旸的身影呢?
刹那之间,一君一臣的目光,陡然在空中相遇。
两双英目对视之后,刘备与糜旸的脸上,都下意识地流露出笑容。
于世人来说,刘备是再创大汉,功业可比先祖的开国之君,糜旸是百战百胜,威震天下的盖世名将。
在世人眼中,刘备与糜旸的关系,是极为融洽的君臣关系,正如百年前的孝武帝与霍大司马一般。
可是在刘备与糜旸的心中,对方与自己的关系,却不仅仅是君臣那么简单。
在看到糜旸的身影之后,刘备高兴地挥舞马鞭,让自己的速度瞬间变快起来。
不久之后,一骑当先的刘备,便来到了糜旸的身前。
糜旸身后的众臣见刘备到来,他们立即就对刘备施以大礼,但刘备却对众臣的施礼视而不见,他这一刻的目光只在糜旸身上。
“朕的大将军,近来可好呀!”
刘备说这句话时,口中发出了爽朗的大笑。
这大笑声证明着他看到糜旸后难以抑制的喜悦。
而糜旸面对刘备的问候,心中也是喜不自胜。
他对着马上的刘备一拜道:“臣一切都好。
只是臣很想念陛下。”
哪怕周围有数千甲士林立,哪怕身后有上百官员齐聚,但糜旸还是毫无顾忌地说出了这句话。
听到糜旸的心声后,刘备的笑声就再也没停下来过。
而糜旸的众臣在听到这对君臣见面后互相说的第一句话,他们的心中都浮现了惊讶。
要知道刘备与糜旸的身份都不简单,当下又是汉军整军备战,即将北伐的关头。
刘备这位帝王,在遇到糜旸这位大将军时,二人第一时间谈论的不是国家大事,反而却是私人感情上的宣泄。
这给了在场的众臣心中一种很强的违和感。
早就听说过,大将军与陛下之间的私人感情极好,但今日一见,他们二人的关系哪里是能用极好二字形容的?
分明用情若父子来形容才恰当。
而众臣中的姜维在看到这一幕后,他心中忽然想起一件事。
当初郭淮在得知糜旸大败曹真的时候,他一边感到震撼,一边为安抚军心很快做出一个推断——此战过后,恐糜旸功高盖主也。
功高盖主对一位将领来说,绝对算不上什么好词,而有史以来功高盖主的名将,很难有好下场的。
可在见到今日的此情此景后,姜维心中对郭淮的那个推断却感到嗤之以鼻。
就这君臣二人之间的关系,曹魏方面还想离间?
简直荒谬。
在抒发了一阵满足的大笑声后,刘备便趋身对着糜旸言道:
“天色将暗,大将军还不快点将朕接入城中。
难不成大将军是要朕露宿野外乎?”
刘备的玩笑让糜旸觉得有些好笑,但他表面并未表露出来。
他躬身来至刘备马下,亲自为刘备牵起缰绳,然后拉着马匹带着刘备往南郑城内走去。
这一刻羽林军还未来到城下。
但不需要羽林军提前进城排查隐患,刘备就这么任由“功高盖主”的糜旸,将他慢慢带入南郑城中。
看着糜旸为自己牵绳引路,刘备的眼中浮现起怀念之色。
当年糜旸还是孩童时就养育在他的身边。
由于对糜氏一族的亏欠,加上那时刘备膝下尚无年幼子嗣,故而他对糜旸是真的当做儿子爱护与培养的。
年幼的糜旸或许因为长年逃难,胆子显得非常小,那时候他为了锻炼糜旸的胆量,特地将糜旸带出新野城,亲自教授他骑术。
可惜胆小的性格,又岂是一时半会就能改正的。
在一开始时,糜旸完全将他教导骑术的活动,当做一种踏青的娱乐。
而每当夕阳西下之时,他就会抱着糜旸一同坐在马上,护着他往新野城内走去。
当年情景,与现在情景,好似有着许多重合之处。
唯一改变的是,他老了,糜旸长大了。
十数年的时间足以改变许多事,他不再是寄人篱下的左将军,糜旸亦不是遇事惊慌的总角儿童。
而对于刘备来说,心中最惊喜及最欣慰的改变莫过于,当年是他保护糜旸,为糜旸引路,现在却是糜旸扶持他,一步步走向那遥远的关中。
这种感觉真好呀。
而或许是糜旸也有类似的感觉,故而一路上他并未主动开口说话。
宽阔的街道中,仅有马蹄的轻踏声及后方百余众臣的跟随声。
不知过了多久,就在天色即将完全暗淡的前一刻,糜旸终于将刘备带到了南郑城的州牧府中。
刘备即位以来,一向不热衷于个人享受,故而在南郑城是没有他的行宫的。
在没有行宫的情况下,刘备也只能暂住在州牧府中。
等刘备踏入州牧府中后,他便见到恭候在府内的糜旸家人。
目前在南郑城中,糜旸的家人满打满算也就只有两人——关嫣及糜澄。
刘备在见到小糜澄的时候,他脸上顷刻流露出慈祥的笑容。
刘禅今年刚刚成亲,自然是没这么快为他诞下皇孙,可今年的刘备已经六十余岁。
在当世以刘备这个年纪,莫说当祖父,当太祖父都足够了。
刘备往年之时,又何曾没有想过享受含饴弄孙的乐趣呢?
而因为对糜旸与关嫣的情感,刘备在见到小糜澄的那一刻,心中便将他视为自己的半个孙子。
刘备一脸和蔼的让关嫣将小糜澄抱到他的身前。
小糜澄也不认生,在看到有一和蔼的老人对他张开双手后,他没有丝毫犹疑地就扑入了他的怀中。
小糜澄的亲昵表现,让刘备高兴的大笑起来。
他一边抱着小糜澄,一边指着糜旸对关嫣笑言道:
“此子可比他的父亲有胆量,子晟五岁时还很怕生,整日哭哭啼啼的。
那时候朕还以为子晟懦弱无刚,将来难有大用。”
刘备言之凿凿,言语中尽是对那时糜旸的嫌弃。
刘备这话说得糜旸脸红,却引得关嫣笑了出来。
她与糜旸可谓是青梅竹马,糜旸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她还能不知道吗?
在夸赞完小糜澄后,看着小糜澄肉嘟嘟的脸蛋,刘备又突然说道:
“公嗣今年已经成婚,如果快的话,想来明年就会有子嗣诞生。
朕在离开成都之前就已经想好,若是公嗣第一个生的是儿子,那朕将来就将这第一个皇孙送到子晟门下教养。
若是公嗣生的第一个是女儿,那朕便为她与澄儿定下婚约。
你们觉得如何?”
说完这番话后,刘备就将目光望向糜旸与关嫣。
但他的目光却主要在糜旸的身上停留。
而糜旸在看到刘备带有深意的目光后,一向机敏的他很快就明白了刘备的深意。
刘禅今年春与张飞的长女在成都完婚。
将来刘禅继位后,毫无疑问张飞的长女,会成为大汉的皇后。
而皇帝与皇后生下的第一个儿子,是代表法统传承的嫡长子。
再加上张氏背后的势力,她的第一个儿子,将来会是板上钉钉的大汉太子。
刘备想将这具有着特殊政治意义的第一个皇孙,送到自己身边教养,并与糜澄同吃同坐,这内中的深意还需要多说吗?
这是想让糜氏一门,在三代汉帝掌权的时代,都享尽人臣之巅的尊荣。
婚约一事,为的也是这个想法。
而刘备为何会突然有这个想法呢?
对刘备这个开国帝王来说,功高震主一事,他或许不需要担心。
但糜旸功高是事实,这一点身为帝王的他,也不能装作视若无睹。
刘禅与糜旸的感情他也看在眼里,他也不担心他们二人之间出现什么变故。
但到了第三代呢?
对于心中的担忧,若是曹操,那定然是采取宁杀错,不放过的做法,但刘备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处理手段。
以恩义结之,盼君莫要相负。
明白刘备话中的深意后,迎着刘备注视的目光,糜旸对着刘备一拜后言道:
“陛下之安排,臣自然无异议。”
在看到糜旸愿意接受他这副安排后,刘备的心情明显更好上几分。
而这时刚才跟随在后面的一众大臣,也正在陆续进入了州牧府中。
看着后方不断聚集的诸大臣,刘备不舍地放下小糜澄。
他对着关嫣嘱咐道:“好好教养他。”
嘱咐完这句话后,刘备便带着糜旸朝着一旁的大堂内走去。
等刘备与糜旸相继迈入大堂中后,堂外聚集的众多文臣武将,也纷纷按各自次序进入大堂中。
北伐才是刘备此番北上的主要目的。
感觉到时不我待的刘备,并不想白白浪费一晚的时间。
他要在到达南郑的当日,便召开商议北伐战略的议会。
待有资格进入大堂的汉臣都入内后,堂外的天空已经完全被黑暗掩盖。
堂内马上有不少内侍自发的点燃周围的蜡烛,等堂内的蜡烛都被点燃后,原本漆黑的大堂瞬间变得亮堂起来。
坐的满满当当的大堂内,刘备高坐上首,坐在他下方不远的正是糜旸。
而在刘备的身后,这一刻正高挂着关中的舆图。
见众臣都坐下后,刘备没有说太多开场白,他扫视了一遍在场的众臣,然后便开口言道:
“梁州一战,贼军大败,致使关中空虚。
当下正是我军北伐之大好时机,不知诸卿有何策可助朕北伐关中,收复长安!”
刘备充满威严的声音飘荡在寂静的大堂内。
这一刻他不再是刚刚那个慈祥和蔼的老者,而是一位时刻在散发威严的帝王。
可刘备的话音落下许久之后,大堂内却始终没有一位大臣出来进言。
不是他们对北伐不感到热情,相反在座每位汉臣都为自己能参与北伐而感到荣耀。
也不是他们都是无智之辈,否则他们也不会有资格坐在这大堂中。
之所以会造成无人回应刘备的原因在于,糜旸坐在大堂中。
糜旸见刘备询问众臣后,众臣却齐齐将目光望向自己,他的第一反应是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陛下问的是诸位,你们不好好思考对策,看我又有何用?
但随后糜旸很快就明白了诸位汉臣如此的原因。
实在是他的战绩太耀眼。
在那么多耀眼的战绩之下,人很容易对他产生无条件的信任与依赖。
大将军一定会有方略,而自己的方略也一定比不上大将军好,既如此还进言干嘛?
直接听大将军的就好啦!
在明白诸位汉臣的心思后,糜旸觉得有些无奈。
召开这场大会之前,他还抱着听到上佳方略的打算,但以目前的情势来看,这一点是不大可能的了。
想到此,糜旸只能在诸臣的注目下站起来。
糜旸站起身的时候,并未发现站在他身后的姜维,脸上有着跃跃欲试之色。
而当糜旸站起身后,堂内诸臣脸色齐齐一正,包括刘备也是如此。
来了来了。
糜旸先是走到大堂正中对着刘备一拜,然后便在众人的注视下,来到那高挂的舆图下,对着众人言道:
“梁州一战,令关中军士,十不存二,这便代表着贼军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再难与我军进行大规模的步军野战。
但我军此番北伐之目的,在于收复失地,本就不在于与敌军野战。
当年襄樊一战后,曹丕接受贾诩与司马懿建议,在关中各处要城修缮城防,及至今日,关中坚城遍布。
这便是我军北伐最大的阻碍。”
在说这句话时,糜旸的语气有着凝重。
他的这番话代表着,汉军接下来要进行的是最为艰苦卓绝的攻城战。
而且关中的坚城,绝不仅仅是一座那么简单。
今日一章缓缓。
明日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