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
何飞在船舱的长椅上睡着,杨巡在外面活动身子。
陈远说。
杨巡看了看渔船:
这艘钓鱼艇要是跑起来,睡觉有点难受。
周升也起来了,拿了电磁炉出来烧水,下面。
臊子和朝天椒酱都吃完了,还有一些猪油。
煮了面,往里面丢一些豆芽,再弄一点猪油和酱油,就是早餐。
吃过饭,陈远发动钓鱼艇将何飞他们送到渔船上面,就调转船头去了附近的岛礁、暗礁,寻找合适下网的地方。
寻找适合下网的海底,也顺便找鱼。
南沙渔业资源丰富,陈远放出无人机,经常可以接收到成群的海洋生物信号。
就一个早上,陈远便发现了三个值得下网的鱼群。
只是值得下网,但不是大型鱼群。不过就这样的密度,那也是相当可以了。
南沙的鱼群比西沙多。
可是南沙的海底地形更为复杂,到处是海底山、珊瑚礁,以及海底峡谷,受这些地形的影响,经常可以看到涌升流。
在南沙捕鱼的渔船也多,而想要找到一个很好的沉底围网区域,就不是特别容易的事情了。
陈远他们早上七点过出发,一直到下午四点过,才在一个岛礁和暗滩组成的群岛外围发现一块可以下网的位置。
要下沉底围网得满足很多个条件。
最重要的一个条件,那就是这里有鱼,而且还能通过一些手段将鱼群给聚集过来。
这对海底的地形要求特别高。
就像林新海的渔船,一网要保证3万元以上的鱼获,这才不至于亏本。
此时的林新海正和罗老四渔船的船长闲扯。
老四号渔船也是闸坡过来的渔船,开海半个多月了,老四号总共围了5网,扣除油费,人工费,有小赚。但是这个小赚,如果现在就回去的话,算上回去的油费,可能要亏钱。
罗老四问。
林新海笑着说。
罗老四一听:
林新海道。
正聊着,陈远联系到了林新海:
陈远报了位置,林新海这边就马力全开,向陈远那边赶了过去。
距离有五十几海里,丽霞号先到。
重量有二十几吨的集鱼器就在丽霞号上。
集鱼器有几个浮筒,绳子,以及绳子串号的生蚝壳。….
先将两个皮划艇吊了下去,然后再吊了浮筒,串着生蚝壳的绳子。工人们忙碌着……
陈远他们的钓鱼艇上。
周升现在在海底,他背着潜水气瓶,穿着潜水抗压服,在一百七十多米深的水下潜水好几十分钟了。
陈远开着钓鱼艇,开着鱼探,一直在周升的动作。
好一会儿,周升浮了上来,游到船边。
陈远伸手拉了他一把。
上船后,周升拿出一
块东西递给陈远,这才脱掉抗压服。
陈远看着手上这个附着了藤壶壳的陶瓷碎片:
周升兴奋极了,说:
陈远白了周升一眼:
周升说:
陈远也对打捞海底沉船没有兴趣,但对海底的沉船,有一点点好奇。
说白了,陈远不是没有赚大钱的能力。
这沉船要是在公海,或者国外的海域,那可以打捞。但是在国内海域,私自打捞肯定不行的,一个不好就要栽进去。
周升笑了笑:
周升耸耸肩,说:
陈远笑了起来:
周升说:
陈远拿着手上的陶瓷碎片,这玩意也不知道几百年了,上面有附着物,看不出来颜色:
周升嘿嘿笑着。
陈远发动钓鱼艇向皮划艇那边靠了过去:
郭润应道。
陈远发动钓鱼艇回到先前的位置,交代了郭润需要注意事项后,就回去拿来潜水服。
他们下潜深度也就是一百七十几米,两百米不到的深度,穿着的是橡胶潜水服。周升给他的气瓶打好了气之后,看向陈远……
陈远检查了身上装备,比划了个OK的手势,然后两人并排着仰身下水,不快不慢往海底潜了下去。
今天的海水能见度很高。
陈远和周升下潜的速度不快,七八分钟,才潜到海底。
海底有乱石,砂砾,以及一些死掉的珊瑚。
一百七十多米深的海底,能见度不是很好,还好沉船附近有一块很大的岩石作为标记。周升带着陈远,很快就找到了沉船。
海南的沉船,最大可能就是明朝那时候的了。距离现在好几百年,沉船早已经被砂砾覆盖,不过在这个区域有微微的隆起。
在隆起的中央位置,一根爬满藤壶的木头,极大可能是古代沉船的桅杆。.
秋刀煮鱼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w w ,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您也可以用手机版: ,随时随地都可以畅阅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