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差,”邹澄脸带为难的说:“灶户私制,这些事情确实也是有的。弘治九年,南直隶和江西遭灾,江西道御史刘文思上疏朝廷请开两淮余盐赈济灾民,先皇也是准奏的。”
邹澄的意思,就是这些事情虽然讲出来很不好听,但实际上皇帝知道。当时遭灾没有办法,几万生民嗷嗷待哺,举目四望找不到赈灾的银两,盐场有些余盐,自然是赶紧拿出来卖掉。
当时是应急之举,
但实际上也是有些下套的味道。
相当于在那种特殊关口为‘余盐’找到了合法化途径。
所谓余盐者,灶户正课外所余之盐也。
历史上确实如此,明朝到中期时,统治者因为四处漏风的财政只得在一些没有选择的时候变相承认了余盐的存在。
现在官员们也就敢说话了,总不至于你皇帝在需要的时候就说这些可以,现在不需要又换个口风说不可以吧?
卸磨杀驴也不是这样杀法。
但顾佐也不是吃素的,他是搞不定那些玩转权谋手段的官场人精,却也不怕下面官员胥吏欺上瞒下的手段。
“邹大使的意思,朝廷不应该来管私盐泛滥的情形,商人守支的困境更加无需理会?”说着他抿了一口热茶,低垂着眼眉,“顾某没有带抓人的旨意,邹大使又何必害怕?”
邹澄心砰砰跳,陪着笑说:“上差哪里的话。下官也没有害怕。只是上呈事实而已。再有,商人守支也不单是灶户私制,更有占窝之象频现,这些……可都是不能说的问题。”
说着他伸手指了指上头。
那意思,您老人家真要解决这个问题跑来这里耀什么武扬什么威,明明是上面的人要提前支盐。
“看来邹大使也是心系江山社稷的忠心之臣。”
“哎,哪里的话,为臣本分罢了。”
“不过顾某此来是真的有意解决守支之困。且,顾某出京的时候,陛下刚刚拒绝了岐王奏乞盐引的奏疏,京师里都是聪明人,岐王之请都不许,宫里的太监、将来的外戚想来没有一个会再张这个口的。由此可见,陛下也是有意要解决此事。刚刚邹大使说有占窝之象,顾某觉得此事非同小可。”
“既然邹大使一心为国,心有弊政,倒不如和本官联名上奏,向陛下奏明此事!”
邹澄心一抖,“奏什么?”
“自然是奏占窝之人呐!”
什么?!
邹澄人都晕了,他都想仰天发问:这个人到底会不会做官!
“上差!”他屁股半离椅子,带着某种惊恐说:“此疏一上,则我大明官场必定地动山摇,上差也会陷自身于绝境!”
“舍生取义,我所愿也。是邹大使说的,占窝之象频现造成商人守支之困,既然你说了,本官又如何能当做没听到?三位,你们觉得呢?”
三个商人有些傻眼,相互之间看来看去一时也不知道说什么。
而不知道说什么,就是想的意思。
废话,
对商人来说当然爽了,你们当官的去冒这个险,跟皇帝提这个问题,让皇帝惩治占窝的人,占窝的权贵、内官一旦被限制,那对他们自然就有万分的好处。
商人重利轻别离。
一本万利的事,哪怕就是他们算平日里跟着邹澄混的,此时犹豫犹豫也是难以避免的。
他们眼神交流了一番,最后是中间年纪最大的老头拱手说:“小人人微言轻,一切但凭上差做主,无论怎样,小人们都是没意见的。”
顾佐微不可查的笑了笑。
“不管怎么说,占窝这个词本官一定要向陛下陈奏,否则将来陛下问起来,邹大使还可以说自己已经与巡盐御史禀报了。可本官这个巡盐御史又该如何向陛下交代?”
邹澄想扇自己一嘴巴。
怎么就叫人给抓住了这个把柄!
而那三位盐商,眼神之中则升起了一丝希冀。
一则,顾佐来的旗号就是说要纾解商人的守支之困。
二则,此刻这么坚定的表达,这前后逻辑是对得上的。
如果这封奏疏顾佐确实上了,那他们这些商人都得把顾佐当爷爷一样供起来。
虽然说巡盐御史本来也是他们的爷爷,不过干没干有利于他们的事,这爷爷就是亲疏有别的。
而邹澄是不论如何不会上这个疏的,
不论顾佐怎么说,哪怕他把皇帝的脾性讲得足够清楚,说这样并不会然皇帝对他怎么怎么样,那邹澄也还是不愿意。
在他看来这件事就不是皇帝的问题。
但除此之外,顾佐没有提出特别过分的要求,没有当场问他的罪,那邹澄也不会有什么其他的举动。
只不过这样一来,这第一次会面就不免不欢而散,只留有表面的客套掩饰尴尬。
但顾佐倒是成竹在胸,接下来他就是等待就好了。
又过了两日,
两淮运盐使司衙门的人一直监视着钦差行辕。
其实盐商的人也在看着顾佐。
“……除了作诗游玩,就没有其他的举动吗?”邹澄不是很相信属下的回奏。
“确实没有了,我们是白天黑夜看着钦差,他一共就出了两次门,一次拜访故交,一次是出城赏景,这前前后后全都看在眼里。”
“故交?什么故交?”
“是一个女人,名妓。”
邹澄瞪了属下一眼,“那你说清楚,老爷我还以为是什么朝廷旧臣!”
“是是是,小人下次注意。”
另外一边的盐商也多了几分怀疑,
那日跟在邹澄后边儿的,罗、季、童三家。
原来他们还对顾佐有些期待,结果也就那日接触了一下,之后这个钦差也看不出有什么不同。
顾佐没动作,他们也不敢冒险。
这样多等几日之后,顾佐也觉得不对,赶紧调整方式,他又会见了一些盐商,主要谈论的也是守支问题。
由此,才慢慢的开始有人相信,这个钦差真是为了这件事情而来的。
而真的等不下去的,却并非罗、季、童三家,而是一个叫叶立远的小盐商,他大概是给守支问题给搞得家道都要中落了,所以没有办法,看到有顾佐这么个救命稻草,就什么也不顾的抓上去。
顾佐对跪着的人也很简单——我帮你,你帮我。
“你那三百盐引不是什么大数,本官是陛下亲封的巡盐御史,就是去强压,也能把你这些盐引给支了。但现如今守支问题愈演愈烈,本官为什么偏要帮你,你要给本官一个理由。”
叶立远思想斗争极其激烈,但其实对他来说没什么好斗争的,会跪在这里,基本上也是走投无路。
也就是这一任巡盐御史说要解决守支,
以往哪有官帮民的?他不找你敲一点银子都算是好官。
“官老爷想让小人做什么,小人就做什么。只不过小人一个走投无路的盐商,实在不知道怎样可以帮到官老爷。”
“不,你可以帮到本官。”顾佐走上前就把人拉了起来,“你虽然不是很大的盐商,但是对如何做盐的生意一定了如指掌。所以许多事,你可以告诉本官。”
“却不知……官老爷想知道什么?”
“比如说,灶户如何私制私盐。”
叶立远刷一下跪了下来,“官老爷,小人就认识许多灶户,灶户都是穷苦百姓,他们也没有办法,朝廷连工本米都给不足,若是不偷制一些私盐,许多人根本就活不下去啊!”
“天下银子是个定数,既然灶户没有钱,而商人也说因守支而亏损连连,那本官就不懂了,这银子究竟去了何处?”
叶立远低下了头,话到这里其实他不敢讲了。
其实朱厚照对于明朝盐法的了解是来自于史料,但是皇帝办案,不能够凭史料,他得凭真凭实据,盐法里这么多弯弯绕绕、什么占窝买窝,得有这些个案件爆发出来,他才好采取措施。
总不能和自己的臣子说,以前读过这段历史吧?
所以无论怎样,他需要一个契机。
这也是顾佐此刻正在做的事。
但叶立远停住了。
他害怕。
“叫本官来说吧,盐上的银子叫各级官吏贪食了,叫勋贵内臣占去了,也叫那些个盐商给隐匿起来了是不是!该制的官盐不制,该缴纳的赋税不缴!”
叶立远还是不敢说话。
他只想支了自己三白引的盐,好卖了换钱而已。剩下的事,他是一点都不敢掺和。
恰在此时,顾佐的婢女过来禀报,“老爷,运盐使司的邹大使来了。”
看来他也是稳不住,知道不停的有盐商会来找自己。
“叶立远,”
“小人在。”
“你先去屏风后面待着。”
“是。”
吩咐好了这些,他顾佐整理好官服,并抬抬手,“叫他进来吧。”
此时的邹澄已经急得不能行,
他派人看着行辕,自然知道进来的是什么人,一个不大的盐商找巡盐御史能干啥?
邹澄已经有一种不详的预感,
按照目前的情形来看,顾佐的确没有想过要在扬州直接抓人,但文人有文人的刀,一旦他研磨落字,把这里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全部上奏朝廷,上奏陛下,
那该如何是好?
可不要说这个家伙干不出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