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 章 人命关天,十万火急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宫中藏书何其之多,种类何其广泛,便是那些累世的大家豪族,单独随便哪个拎出来,藏书也比不上皇宫大内。

  不仅仅是藏书丰厚,种类更是繁多,经史子集,佛道经典,甚至于许多后世失传的典籍,大内之中皆有收录。

  王重的日常工作除了修撰抄录之外,还多了一项搬运,将大内藏书中外间稀缺罕见,乃至于没有的珍藏,抄录后带出皇宫大内。

  进了大内藏书馆,于王重而言,就是如鱼入水,嘉佑帝既然说了他年纪尚轻,阅历尚浅,需要磨砺几年,短时间内,他自然离不开汴梁。

  甜水巷,下衙回到家中的王重,见到了刚刚从扬州过来的王二喜和余初二。

  时移世易,二人对王重的称呼也发生了变化。

  王重引手示意二人坐下,泡了壶自家庄上产的绿茶,给二人一人倒了一杯。

  王二喜道:

  王重道:

  王二喜道。

  王二喜摇头道:

  王重笑着道。

  随即看向旁边的余初二,问道:

  王重也不觉得意外:

  余初二惊讶的道。

  王重笑着道:

  余初二忙摇头道:

  王重挥挥手道:

  王重写了四封书信,一封给盛紘,一封给盛维,一封给长柏,剩下一封,则是给村中里长和几位耆老的。

  王重的书信才刚刚送出去几日,一封来自扬州的信,就送到了王重手上。

  信是长柏写的,信中说了些近况,内容和往日大同小异,还提了一嘴,长柏的大姐华兰的亲事已经有了眉目,长柏的母亲和舅舅他们都十分中意忠勤伯袁家的那位二郎,两家长辈近日书信往来不断,大有好事将成的架势。

  长柏还在信中提及,王重现在正在东京,托王重打听打听,袁家的情况。

  拖了五日,王重再度写了一封回信,让王二喜托漕帮的兄

  弟,火速送回扬州。

  七日后,一路乘船顺流而下的漕帮兄弟,将王重的信送至扬州盛家,长柏的手上。

  长柏阅过信后,面色大变,抓着信急匆匆就跑了出去。

  盛紘的书房里,长柏有些失态,径直闯了进去。

  看着失态的长柏,盛紘有些意外:

  长柏快步走至书桉前,伸出双手,躬身捧着信件,将王重的信递给盛紘。

  盛紘用最快的速度将信看了一遍,可看着看着,就皱起了眉头。

  盛紘道:

  长柏道:

  说着长柏便退了几步,双膝跪地,拱手朗声道。

  盛紘忙起身将长柏扶了起来:

  盛紘也很无奈。

  【稳定运行多年的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

  晦的提过这事儿,但幸好没有说到明面上,而且王重也是个聪明人。

  二人一番推诿,盛紘接过礼单,替华兰谢过王重。

  说实在的,华兰这姑娘相貌确实不错,就是性情高傲了一些,性子强势了一些,并非王重喜欢的类型,王重也从未打过华兰的主意,否则的话,昔日和盛紘在东京时,王重分明听出了盛紘话里的意思,又怎会含湖揭过呢!

  王重似笑非笑的看着盛紘。

  王重笑脸盈盈,十分真挚。

  盛紘也很高兴,脸上露出笑容,可嘴上却仍旧谦虚着道:

  王重道:

  和盛紘一番推诿,听到王重登门的长柏也匆匆赶到。

  盛紘非常识趣的把时间留给年轻人们,自己走了。

  长柏当即便拉着王重出门,说要给王重接风,顺便再介绍一位新结交的好朋友给王重。

  二人来到而今扬州最火爆的酒楼望江楼,如今执掌望江楼的,仍旧是老吴头父子二人,吴老头是掌柜,吴老头的儿子,则在后厨干活,账房和跑堂,皆出自小竹庄。

  昔日这望江楼,可是王重一手办起来的,而且王重去东京将将两年,楼里上上下下,自然都认识王重。

  见东家过来,二楼最大、视野最好的雅间,自然便被腾了出来。

  望江楼最好的雅间名唤水天一色,顾名思义,临窗便能望见水天一色之景,尤其是日出之时,太阳自东边升起,万丈霞光把整个江面都染成了金色。

  坐在床边的长桉一侧,王重好奇的问道。

  长柏却卖起了关子:

  二人就这么边吃酒边闲聊着,外头忽然传来脚步声,随即便见汗牛拎着个身穿深色对襟锦衣的少年郎走了进来。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和长柏一见如故的顾廷烨。

  顾廷烨也自我介绍道:

  王重拱手笑道。

  顾廷烨有些尴尬的笑了笑,拱手道:

  王重却道:

  顾廷烨被王重说的一愣。

  长柏道:

  王重看着顾二笑着道:

  顾廷

  烨看了长柏一眼,对王重道:

  盛紘为人圆滑世故,不论与何人结交,总能让人觉得如沐春风,但在那等极聪明的人眼中,这种圆滑世故之辈,却难深交。

  可王重却截然不同,豪爽坦荡,直言不讳,光是与之交谈都让人觉得舒服。

  王重目光灼灼的看着顾二。

  来到这方世界已有数年,王重在漕帮中也见过不少江湖人,大多都有武艺在身,但都不算高深。

  而顾二可以说是原剧之中的战力天花板了,其家传的武艺,不知又与江湖上流传的那些有何不同?

  看着那双宛若大星的眸子,感受着王重那灼人的璀璨目光,顾二心中惊讶不已,武学之道,无外乎熬练体魄,锤炼筋骨,增强气血,似王重这般双目璀璨如大星的情形,顾二也只是听他那位关系不怎么好的老爹提起过,说是筋骨体魄强横到一定的地步,气血充盈,自然神盈气足,目如大星。

  只是那种境界,竟出现在一个不足二十,只比自己稍大几岁的年轻人身上,如何不叫顾二惊讶。

  顾二有些摸不清王重的深浅,倒是谦逊了起来。

  王重拱手道:

  旁边的长柏提议道:

  三人匆匆用过饭食,长柏让汗牛回去报信,自己则跟着二人一道去了小竹庄。

  看到王重在庄子后边弄的那座演武场,旁边兵器架子上摆着的七八样兵刃,顾廷烨立马就手痒了,挑了根木棒,便要和王重切磋。

  王重也拿了根木棒,棒首指向顾廷烨:

  若是比做文章,顾廷烨自认不是王重和长柏的对手。

  可论起武艺,作为宁远侯府唯一一个得到当代宁远侯亲手教导武艺兵法,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从五岁起,至今已有十年,从未有过懈怠的顾廷烨,却从不认为自己比旁人差。

  顾二跨步如飞,几个起落,便已到了王重身前,棒手中长棒宛若毒蛇出洞,奔着王重肩头而去。

  势如雷霆,迅捷如闪电,只这一点,便足以窥见顾二之武功。

  若是对敌之时,顾二这一棒,点的就不是肩头,而是咽喉了。

  王重却不慌不忙,神情如常,双手持棒,于棒尾处的右手轻轻一圈,棒首也随之画了个大圈。

  只听砰的一声,顾二长棒被隔开,而王重手中的长棒,已然指在了顾二的咽喉之前。

  顾二目瞪口呆的看着面前的王重,还没从这惊艳的一刺之中回过神来。

  旁边的长柏也看呆了,那日在大船之上,顾二大战刺客时的英勇,长柏是亲眼看见的。

  可英勇无比的顾二,竟然一下就被王重给制服了?

  顾二看着王重,惊呼道。

  王重收棒而立,朗声道:

  顾二没有气馁,不再向刚才那样莽撞,提棒小心翼翼的开始慢慢试探。

  ……

  两盏茶后,顾二一脸苦笑的重王重拱手躬身道:

  王重笑了笑,走

  过去和顾二讨论起来。

  其实顾二的功夫并不差,而且基础打的十分牢靠,只是欠缺实战的经验,而且王重的各项身体属性,已然超出常人的十倍,所谓功夫,归根结底,比拼的无外乎是力量、反应和速度这些。

  顾二的各项身体素质素质,几乎是成年人两倍左右,这还是他年岁不足的缘故,待到成年,肯定还会增长,尤其是反应,极为迅捷。

  二人一番交流,王重自顾二处,也了解到顾二所习武道之方法,总体来说,和王重所练的国术大同小异,有打法、练法以及杀招的区别。

  所谓的杀招,并不是说某种固定的套路,而是一系列瞬间爆发的技巧,运劲发力,催动气血,效果十分显着。

  而王重对顾二的点拨,更是让顾二受益匪浅,短短数日之内,战力便硬生生上了一个台阶。

  数日后,王若弗拉着盛紘带着长柏还有姐华兰,如兰,去和扬州仅一江之隔的润州,向长柏的舅舅还有外祖母道别。

  盛老太太去了城外的三清观小住,盛家之中,便只剩下几个盛紘的妾室小娘还三个庶出的子女。

  这日,顾二邀王重去家中吃酒切磋,二人正在院中演武,余初二忽然急匆匆跑了进来:

  说罢撂下兵器就往外走。

  顾二赶忙追了上去:

  王重与顾二对视一眼,齐齐往外走。

  刚刚走到门口,王重却忽然停了下来,顾二不解的看着王重:

  王重道:

  顾二当即便命人备马,二人自白家后门而出,打马兵分两路,王重带着余初二径直奔着回春堂而去,正好赶上王二喜抱着明兰,拽着挎着药箱的郎中从回春堂里出来。

  王重勒马而停,厉声问道:

  看到王重,明兰就像是看到了救命的稻草:

  王二喜紧跟着解释道。

  王重人在马上,俯身一把扣住明兰肩头,将人提到自己身前坐着,刚嘱咐完便打马狂奔而走。

  王二喜一把将郎中扔到马上,自己随即翻身上马,打马紧随其后。

  四人两骑,只花了片刻功夫就赶到了盛家,可此时的盛家,紧门闭户。

  王重上前叫门也不见有人应答,当即便走至旁边院墙处,退后几步,助跑一阵,纵身一跃,便自墙头之上一跃而过,一脚踢开守门的小厮,打开角门,将明兰和郎中都领了进去。

  明兰也没废话,当即便领着王重和郎中,直奔她和卫小娘的院子。

  刚到院子外头,就见着一个穿着桃花裙,披着袄子的美艳妇人,领着一大群拿着棍棒的家丁仆役,在几个女使婆子的簇拥下,拦在了前边。

  明兰大声解释道:

  林噙霜一言未发,

  只冷冷的看着,十余个拿着棍棒的家丁一拥而上,王重松开明兰,深吸一口气,一个箭步便冲了上去,众人只见面前黑影一闪,完全捕捉不到王重的声音,不过一个呼吸的功夫,十几个家丁仆役,四散飞了出去,连惨叫声都没有发出。

  几个胆小的女使被被吓得连连后退,连林噙霜都目瞪口呆,踉跄着退了几步,好似真的遇上了鬼。

  他们愣神的功夫,王重已经拉着明兰和郎中,进了卫小娘的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