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感人的亩产量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返回咸阳宫,始皇嬴政,开始琢磨,如何将六国贵族,迁徙至咸阳了。

  甚至于,他还要安排一些后手。

  比方说,万一他不能长生不死。那么,在临终之前,必定要将这些六国贵族给除掉。

  尤其是涉及反叛的哪些贵族。

  迁徙六国贵族,实际上并不困难,只不过是他一纸诏令的事儿。

  因为,他早有迁徙六国贵族和商人到咸阳的先例。

  嬴政在统一六国之后,就曾将六国的王公贵族、富贵大家共十二万户,迁徙至咸阳。

  如此举动,好处多多。

  一来是将这些贵族,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让他们不敢动什么歪心思。

  二来这些贵族,远离故土,隔离他们和原六国臣民。

  三就是将天下财富,全部都聚拢在咸阳,可以让咸阳一下子就繁荣昌盛起来。

  而令嬴政没想到的是,自己迁徙了那么多的贵族,没想到竟然还有漏网之鱼。

  而这一次,一定要将全部的漏网之鱼,一网打尽,将他们全部都迁徙到咸阳城来。

  尤其是项梁、项羽、武臣、张耳、陈余、田儋等人。

  ……

  第二日,苏长生伤势已经痊愈。

  本来就只是擦破了一点皮而已,苏长生原本都没准备休息。

  还是在秦老的坚持之下,苏长生才休息了一日。

  伤势好了,苏长生便来到学堂,开始给学生们上课。

  而今日,苏长生决定给学生们讲授一节新课程。

  这个课程就是,农业种植。

  秦家庄,实在是太落后了。

  而来到秦家庄这段时间,苏长生渐渐对这里有了感情。

  无论是老秦头还是阴嫚,还有哪些弟子们,都对他很好。

  而通过这段时间的询问、观察还有亲身经历,苏长生觉得,秦家庄实在是太穷太苦了。

  谷雨前后,栽瓜种豆。

  马上就要到农耕时节了,苏长生准备传授给秦家庄的人一些先进的农耕知识。

  改变一下他们贫穷面貌。

  来到课堂之后,苏长生决定先询问一下秦家庄的农耕基础。

  阴嫚是女孩子,并不懂得农耕。

  昨天晚上和老秦头又聊的太嗨了,忘了向他询问此事。

  不过,在苏长生看来,向学生们询问,也是一眼的。

  这些学生,都是寒门子弟,他们怎么可能不了解农耕呢?

  讲台之上,苏长生说道:“今天,我们来上一门新课程,便是农业种植。”

  “你们谁能告诉我,你们秦家庄,都种植什么农作物?每人能耕种几亩地?每亩地收成如何?”

  苏长生觉得,这些学生,都是寒门子弟。

  即便是女孩子,也理应要下地的吧?

  即使女孩子不下地,男子总要下地的吧?

  这个问题一问出来,他们应该争相抢答才对。

  然而令苏长生诧异的是,在他询问之后,下面居然一片寂静。

  现场气氛,略显尴尬。

  苏长生忍不住问道:“怎么?你们在家,都不耕种的吗?”

  这时,终于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道:“苏老师,我们在家,都要帮忙耕种的。学生知道答案,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

  这个站起来的学生,是公子高。

  学堂中的二十三个男学生,都是皇子。

  皇子,自幼便接受顶级教育,他们怎么可能去学习耕种呢?

  偏生苏仙人今日问起这个问题,而他们又无人能给苏老师解答。

  今日如果没人能回答出这个问题来的话,那么势必会引起苏仙人的怀疑了。

  他们的身份,可都是寒门子弟。

  而寒门子弟,又怎么可能一点都不了解耕种呢?

  幸好,他们之中,有一个另类公子高。

  原来公子高的母亲,乃是平民出身。

  还是嬴政没有统一六国之前,一次出游,偶然间碰到,将她接入宫中。

  即便是入宫之后,这位贵妃——

  秦朝并没有贵妃这种封号,甚至都没有皇后。

  不过她的身份,相当于是后世的贵妃。

  这位贵妃在入宫之后,仍然喜欢耕种。

  嬴政便在宫中,专门为她开辟一片土地,让她自由耕种。

  公子高,从小便跟随母亲,学会了耕种。

  而刚才,他之所以没有站出来回答。

  是因为在二十三个皇子之中,他排位二十,在兄长没有回答之前,他不能僭越。

  其他皇子,见高站出来回答问题,不由都是松下一口气来。

  苏长生说道:“高,那好,那你便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高说道:“是,苏老师。我秦家庄,种植的农作物是禾、麦、黍、稻、荅和菽”

  听到这个答案,苏长生不由微微皱起眉头。

  禾就是小米,麦就是小麦。

  黍是大黄米,稻就是水稻。

  荅是小豆,菽是大豆。

  这就是所谓的五谷。

  苏长生不由皱眉问道:“你们没有种植的土豆、地瓜、花生、玉米这些农作物?”

  高紧张地回答道:“苏老师,学生从未听说过这些农作物。”

  苏长生微微叹息。

  好吧,这秦家庄,大概真的是一个从秦朝一直闭塞到现在的村落吧。

  苏长生说道:“好,高,那你继续说说,你们每人能种几亩地?每亩地收成如何?”

  高连忙回到道:“苏老师,我们秦家庄,最强壮的男子,一人大概能种十亩地。普通男子,大概也就耕种七八亩地。”

  “而每亩地的收成,拿稻来说,大概是一石半。”

  听到这里,苏长生彻底被这个亩产量给惊呆了。

  我了个大去的!

  一亩地的产量,才一百五六十斤?

  即便这秦家庄的石有出入,就算他二三百斤好了!这也忒少了吧?

  你一亩地光种粮也要用一些的吧?

  一石半,这还真是一个感人的亩产量啊!

  至于最强壮的男子,最多才能种十亩地,也是一件十分离谱的事情。

  这亩产量和耕种能力,简直和战国秦汉时期,没多大区别啊。

  就算你秦家庄闭塞,但是足足两千多年过去了,难道你们一点长进都没有?

  你们到底是如何发展的啊喂?

  苏长生忍不住问道:“高,你们秦家庄,到底是如何耕种的?为何每个人才能种这么少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