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种红薯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苏河派王仲策出去,提前了解农民种植红薯的意愿。

  原先历史上,大明徐光启等人,一直在推广红薯种植。

  徐光启进入内阁,他都没有推广成功。

  这在民间,肯定有一股非常大的阻力。

  苏河之前猜测,是士绅为了利益,在阻挡红薯的推广。

  但这只是猜测,还需要派人更具体的了解,农民真实的想法。

  王仲策很快来到房间,苏河邀请王仲策坐在对面,让警卫给他倒了一杯茶。

  “你们兄弟先叙叙旧,分别好长时间,应该有很多话想说。”

  王仲策看了一眼他大哥王伯诺,他有很多话想和大哥说,但现在这个场合不合适。

  “苏统领,家事我们回家再聊,还是农事要紧。

  红薯种植要误了农时,那就少一年的粮食。”

  苏河看到王仲策这么说,他也没有再客气。

  “这次去乡间调研,情况怎么样?”

  王仲策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喉咙,他讲述这次去乡下调研的情况。

  宝鸡县的乡下,无法种植小麦的地方,农民非常愿意尝试一下。

  但他们非常担心,担心红薯不好吃,更担心红薯无法存活。

  汉中府情况很不容乐观。

  农民没有听说过红薯这个作物。

  他们都不愿意种植,害怕这种东西没有收成。

  种植水稻和小麦,农忙时候,恨不得早晨天不亮就干活。

  农民也没有余力,再种植一种作物。

  苏河听到王仲策说的情况,他就明白红薯种植的难题。

  最难的环节,就是第一次推广。

  农民没有看到红薯,没有吃到红薯,了解红薯的产量。

  他们是不敢投入人力物力,去种植红薯。

  小农经济太脆弱,之前依附士绅。

  他们不掌握生产资料,哪怕是分到地,他们也没有种子农具。

  现在大部分农民都是借贷种子耕牛农具,进行农业生产。

  汉中府的农民有选择。

  这种情况下,农民是不会冒一点风险,去种植一种陌生作物。

  红薯种植只能靠统领府所有的农场和宝鸡县的干旱土地。

  苏河看向王伯诺,询问道:“王伯诺,每亩地种植红薯,需要多少红薯藤。

  红薯的成熟时间是多长。”

  王伯诺摸了摸脑袋,尴尬的笑了笑。

  “这个我刚才忘说了。

  每亩地需要需要红薯藤三千颗左右。

  育苗的红薯藤很长,能有两三米。

  种植只要10厘米的红薯藤。

  在船上已经让农民切割好,红薯藤大概是三万万颗左右。

  红薯成熟时间,这跟天气还有种类有关,大概在四到六个月左右。

  我带来这些好吃,又比较高产的红薯种类,成熟时间是六个月左右。

  我们现在种植红薯,十月份就能收获。”

  “十月份可以,这正是秋季,小麦水稻都在这個季节收获。

  每亩地竟然需要三千颗红薯藤。

  现在这些红薯藤,提供给宝鸡县都不够用。”

  苏河立刻作出安排,红薯藤就按三万万颗分配,三万万颗就是三亿颗。

  两亿颗分配给宝鸡县,一亿颗分配给汉中府山坡地的农场。

  如果红薯藤多出来,把多的红薯藤分给宝鸡县。

  红薯藤不够,少给汉中府农场一些。

  王仲策听到这个分配,他感觉很合理。

  宝鸡县那里,因为干旱,大部分土地都无法种植小麦,必须优先保证红薯种植。

  汉中府这里也要种一些,看看红薯在山坡地的种植情况。

  警卫端上来一盘烤红薯,这是王伯诺手里拿来的红薯,它是没有发芽的红薯。

  烤红薯的香味儿,已经飘满房间。

  苏河看着红薯,红皮黄心。

  他吃上一口,非常香甜,是他记忆中的味道。

  王文君掰开一小块红薯,放在嘴中仔细品尝。

  “甜甜的,很好吃。

  红薯一点都不难吃,产量还这么高,这真是百姓的福气。”

  苏河认同王文君这句话,有了红薯,也不能让所有人达到温饱线。

  但它至少能让数千万人活下来。

  ……

  红薯藤全部卸下船,完好的红薯藤一共有三亿多颗。

  一些未发芽的红薯和红薯藤,立刻运输到各个乡里。

  红薯不需要小心运输,更快的到达各乡,让农民们尝一尝味道。

  苏河立刻着手安排,让福建来的农民,与王伯诺共同合作,写出一本关于红薯种植的小册子。

  乡长都识字,他们通过手册学会红薯种植,再把学到的知识交给农民。

  苏河本来计划,把这些福建来的农民,分配到各个县指导种植红薯。

  但他们说的方言,苏河完全听不懂。

  在陕西这里,也极少有人能听懂他们的方言。

  只有懂得各地方言的王伯诺充当翻译,众人才能勉强弄懂,这些人说的意思。

  因为语言问题,互相无法交流。

  只能把他们的经验,通过画师画下来。

  这种小册子,肯定有传达不到位的地方。

  这完全看乡长的学习能力和讲课的能力。

  哪怕学不好,但红薯只要成活不成问题,就是产量会低一些。

  其他的问题,只能总结经验,明年再解决。

  ……

  益门乡乡长韩翠柏赶着骡车,从宝鸡县城运来,益门乡分配的红薯藤。

  他在路上翻看着关于红薯种植的小册子。

  认真记下每一个步骤,等会儿还要教农民种植红薯。

  只要到了秋季,红薯获得丰收。

  他的职位再升一级,完全没有问题。

  他是汉中府的一名小吏,那时候很多同僚,接受王仲策的邀请。

  现在这些人,都当上了大官。

  他当时有些犹豫,没有投靠,传来大胜的消息,他才主动求职。

  好位置已经没有,只能成为一名乡长,通过立功升职。

  这次红薯种植,就是韩翠柏想要抓住的机会。

  益门乡有两万亩土地,其中五千亩是良田,能接受现在清姜河的灌溉。

  这些田地,现在都已经种下小麦。

  清姜河水流不大,剩下的土地无法灌溉。

  他们益门乡,只分配种植六千亩地的红薯藤。

  这么点红薯藤,不可能把全部土地种满。

  只能保证,每一家至少分配三亩地的红薯藤。

  骡车队刚刚到乡公所,早已等待在这里的各村村民,立刻围了上来。

  “我就说苏统领不能让咱们饿肚子。

  把水田都分给军属,这我没意见。

  李大眼家的小儿子,前几天刚把遗物送过来。

  骨灰被供在宝鸡县城烈士阁里面。”

  “韩乡长,这个红薯怎么种,它真能像你宣传的那样,每亩地能有17石。”

  “还17石,别做梦了。

  昨天你没吃到红薯,这么香的粮食,就咱们这片破地。

  一亩能有2石粮,活过这个灾年就不错了。”

  韩翠柏看到围过来的农民,没分到河边田的农民,当家人都过来。

  他们生怕,别人把红薯藤抢走。

  这些人心里有些怀疑,但已经把红薯当成救命稻草。

  韩翠柏立刻把红薯藤分配下去,按照小册子上的知识,教村民种植红薯。

  韩翠柏示范的地点,是益门乡公所前面的一块空地。

  红薯藤整理好。

  已经翻耕的土地,施好水肥,肥是发酵好的大粪。

  大粪已经发酵两年,经过发酵的粪便,完全没有臭味儿。

  韩翠柏过来当乡长,他才知道粪便不能直接施在田里。

  没有经过发酵的粪便,施在田里,作物会非常容易生病。

  韩翠柏拿起红薯藤,把它扦插在地里面。

  它把红薯根系周围用脚踩一踩,压实土地。

  每隔两天,浇少量的水,直到红薯长出来。

  红薯种植方法非常简单,农民们都是种田老手,很快就学会。

  他们带着分到的红薯藤回家种地。

  只要每亩产量有2石,哪怕只有1石,他们种上三亩地,都能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