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队一走,营区对面的江堤下和距营区约两公里的3号锚地就变得灯火通明。
公安趸船和拥有三层建筑的老古董要抓紧时间改造为水上宿舍,不需要去北湖抗洪的预备役官兵,在韩向柠、罗文江和管理员刘德贵等人指挥下,把两条趸船上的办公桌椅往岸上搬!
按之前制定的预桉,公安趸船只保留二层指挥调度室,老古董只保留一间大会议室,既能用来开会也能作为食堂。
葛局长现在既是高级专家也是宣传报道组长,自然要和记者们一起跟大部队走。同为高级专家的王书记与葛局长各有分工,他要做的准备工作太多,只能跟船队去北湖。
他见韩向柠竟打算把二层小会议室也改造为集体宿舍,不仅表示强烈反对,而且一口气征用了三间正在改造的宿舍。
王书记不想跟韩向柠解释太多,理直气壮地说:
韩向柠苦着脸:
王书记笑了笑,接着道:
韩向柠、罗文江和张兰听得一愣一愣的,暗想你们究竟是去北湖做什么的,居然还要给你们准备一间客房……
王书记不管那么多,掏出笔记本看了看,接着道:….
张兰哭笑不得地问:
王书记煞有介事地说:
韩向柠噗嗤笑道:
你能有什么事?
你是没事找事,净给我们添乱。
韩向柠正纳闷叶书记和钱市长究竟怎么想的,居然会让他们两位跟着一起去北湖,并且还委以重任,对讲机里突然传来吴处的呼叫声。
正在编组的是双帮顶推船队,也就是把没有动力的趸船和驳船用缆绳系在一起,编成一支双排多节的。
一条大功率拖轮在船队后面顶,一条大功率拖轮在最前面的驳船左侧或右侧顶,前面的拖轮既能让顶推船队航行的更快,也能配合在后面顶的拖轮调整船队的航向。
至于为什么不让拖轮在船队的正前方拖带,是因为就算用陵港拖001那样的大功率拖轮拖,船队每小时的上水航速也不会超过6公里。
相比之下,顶推效率更高。
只要有两条大功率拖轮顶推,计划满载两万五千吨的船队,每小时上水航速能达到10至12公里,能提高航速百分之四十。
三河至荆州的总航程约1550公里,后勤保障船队和运输船队也只有编组成顶推船队才能在五至六天内赶到。
编组船队不是把那些没动力的驳船和趸船用缆绳或钢丝绳系在一起那么简单,对各船的吃水、载重都有着严格要求,要尽可能减少船队航行时的阻力。
编组时甚至要整齐划一。….
比如平行固定在一起的,其中线必须直,拖轮在后面顶的位置,必须对准中线……
韩向柠一刻不敢耽误,急忙拿起手电去看吃水线。
与此同时,3号锚地已变成一个大型过驳作业和指挥船队编组的水上基地。
大量设备和物资要装船,等候过闸太麻烦,并且一时间找不到那么多自航船,同时又没那么多拖轮去拖。
本打算去江海河港池码头装载,但江海河港池不只是一个港池,也是江海河进出长江的航道,把那么多没动力的驳船趸船拖进去会影响出入长江和内河货船通航。
陵海港几个码头仍在建设中,只露出了点雏形,至少要等到明年这个时候才能进行装卸作业。
吴海利和顾鹏飞商量了下,决定发挥现有交通基础设施和现有装备优势,请陵大汽渡公司协助,让所有设备和抢险物资先用汽车运输。
军分区下午派来的那些卡车派上了用场,把能拉的设备和物资先拉到陵大汽渡,在陵大汽渡总调的安排下第一时间开上已编入预备役营的汽渡船,汽渡船把装满各种设备和物资的车队运到3号锚地,靠泊在浮吊船左侧。
陵大渡22是一条侧驾渡轮,甲板上的建筑很少,并且在甲板左侧,不会影响吊装作业。
浮吊船上的吊车司机和浮吊码头工人,或用吊车把卡车上的设备物资直接往靠泊在浮吊船右侧的驳船上装载,或架上两台三十多米长的皮带输送机,把一袋袋物
资直接送到驳船的货舱里。
效率也很高,不一会儿,就把刚从龙港米业采购的九吨大米装上了综合补给船。
江上作业,安全第一。
监督39和滨江公安002正闪烁着警灯、拉着警笛,在作业水域上下游警戒守护。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副营长兼二连长吴海利站在浮吊船的吊车驾驶室里,俯瞰着陵港拖001从白龙港拖过来的水上加油站,举起对讲机:
挤在驾驶室角落的水上航行安全副总指挥顾鹏飞立马记下数据。
吴处回头看了看,问道:
….
吴海利探头看着正在编组的水厂船和炊事船,说道:
李站长不假思索地说:
吴海利笑了笑,直言不讳地说:
李站长苦笑着问:
李站长心里终于踏实了一些,想想又好奇地问:
真是少见多怪,省军区司令员一般是少将,少将只相当于省级领导,可能只相当于副s长
。
吴海利在港监局干了这么多年,见过好几位省级领导,轻描澹写地说:
李站长是看着小鱼长大的,追问道:
.
卓牧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