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提取物证的过程中,郎亨陪着江远一起,与在场的刑警们,将各种证物的图片看了一遍。
这个案件涉及的物证非常多,因为专案组侦办不顺利的原因,提取的物证也非常多,但将全部物证的照片看了一遍以后,黄强民心有所感,道:
黄强民做了这么多年的刑警大队长,对于此类命案,也是相当有经验了。他有点满意的看看江远。
黄强民猜测,江远让取物证的时候,特别提到门锁,大概率只是一种直觉。因为那时候,江远还没有完整的阅读证物资料,还不知道案件中的证物,不仅缺少直指凶手的证物,房间内的各种证物的证明力也不足够——如果不是直觉,而是在没有阅读完整证物资料的前提下,就能做出推断的话,那就更优秀了。
黄强民觉得,自己真的应该得一个伯乐奖之类的!
郎亨知道江远等人的意思,道:
黄强民也不是为了抬杠,只是提出了一种可能性。
郎亨微微摇头:
前面的证据也就罢了,查过手机还是清白的,那大概率就是清白的了。
不过,刑警向来都是怀疑主义者,黄强民多问一句:
郎亨停顿了一下,道:
郎亨没说死,有很多案件都是超过平常人的思维状态的,用文艺一点的话来说,是高于平凡的水平,尤其是涉及情杀的案件,想想看,凶手会愿意为之而杀人,这份情感一定是极其浓郁的,甭管外人的看法是如何,涉案人之间的情绪经常是超常规的。
隋莹雪是否在家庭之外,又有情债,郎亨没法给她做保证。
而且,10年前的社交媒体还没有如今这么繁盛,大家还是有线下相约,线下勾搭,线下成女干的情况的。
郎亨没有顺着黄强民的猜测想下去,还是寄希望于江远。
警员们陆陆续续拿来了好几箱的证物。
江远戴上手套,隔着证物袋扫了一遍,最后还是让众人腾出地方来,先检查起了锁具。
刑警支队的招待所,日常接待3个专案组,哪怕是在餐厅里,服务员都熟练的用屏风围出一圈独立的空间。
江远不能立即拆锁,先用工具探查一番。
首先,锁具并未经过暴力对待,也就是说,没有人用撬门撬锁,或者97-2式防爆枪喷过它。剩下的开锁途径,其实也就剩下两种了,一种是钥匙开锁,一种是技术性开锁。
大部分的技术性开锁,就是开锁师傅使用的招数,常见的有用钩子开锁的,也有用锡纸开锁的。
而对警方的痕迹检验来说,这里也有专业的应对手段。所谓
因为技术性开锁,其实也不是什么新发明,或者说,各种各样的发明,早在几十年前就玩烂了,新时代的锁王贼王也不再是机械锁天才了——由此推出,既
有的技术性开锁手段,就会有既有的痕迹。
也就是、的开锁痕迹。
开锁方式是经典模式的,留下的开锁痕迹自然就是典型的。而开锁的训练做的越多,开锁的动作就越固定,留下的痕迹就越稳定。
早些年,在入室盗窃比较昌盛的年代里,一些娴熟的警方痕检专家,不仅能够认出锁具里的技术性开锁痕迹,还能根据痕迹的不同,看出本地的一些出名的贼头的操作痕迹。
可以说,是人怕出名猪怕壮的极好的事例了。
现今的技术手段自然是更先进更完备的,只不过,入室类的案件少了,让此类技术的发展反而滞后了。
江远仔仔细细的检查了一遍,沉吟起来。
郎亨看他的样子,着急起来。
江远这个答案,跟之前的专案组的痕检判断是相似的。
郎亨不由叹了口气,道:
江远不置可否,反反复复的翻看着卸下来的锁具。要说的话,江远是有一个LV6级的工具痕迹鉴定的技能的,但用在这里也不是太合适,因为现在首先需要的是找到痕迹,而不是判断该痕迹属于谁。
LV4的犯罪现场勘察,甚至LV3的车辆痕迹鉴定,此时也都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也只能提供一点帮助,并不能解决问题。
房间内的气氛一时间沉闷了些,黄强民看的着急,道:
郎亨赞成。
黄强民撇撇嘴,心道,你说的很多东西和我说的很多东西,那不是一个很多。
但是,本案中没有血迹,江远的血迹分析的技能也就无从发挥,黄强民大为遗憾。在他的脑海中,江远掌握的各种技术手段里,这招是极好用的。
黄强民还是会用人的,见江远陷入了沉思中,首先想到的就是柳景辉。
江远倒不反对,点点头,再道:
郎亨道。
江远探头在证物箱里翻了翻,再道:
郎亨点头。
不需要潜规则之类的加持,在任
何单位,写进卷宗的东西跟大家日常的经验和回忆,都不是完全相符的。最起码,卷宗内的东西是要经得起推敲的,尤其是司法部门的卷宗,哪怕是侦查卷,里面的东西也是一板一眼的。
但是,这些卷宗都是为法庭服务的,或者说,是为公平公正而服务的。而就按侦破案件来说,太过于循规蹈矩的信息,是很难求得答案的。
江远虽然只是刚开始接触案子,但就他的技术水平来说,看一眼没发现,这个案子绝对是有难度的。
郎亨有点明白过来,自言自语道:
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