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24章 老抠周奎——给崇祯十两,花几百万两开职业学院!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

  前世的崇祯皇帝,如今的信王殿下朱由检看着桌子上这锭银子,整个人感觉都不好了。

  闹呢?!

  周奎你堂堂京师巨富,能跟张国纪拿出十几万两银子斗富炫耀的人,如今接济自家女婿,就给十两银子?!

  我来看你还带了三十两银子的礼物啊!

  而周奎也有话说啊,朱由检明显就是不会做生意的,接济信王府那就是接济无底洞啊,有了钱朱由检肯定又要被那些东林党人坑蒙拐骗去,还不如一开始就不给。

  而且朱由检拿三十两银子的礼物孝敬老丈人,老丈人又不是不请吃饭,如今再给十两银子,相当于只赚一半,有这么良善的老丈人吗?

  看着朱由检那惊愕的神情,周奎有些狐疑:

  周奎说着就要朝桌子上那锭银子伸手。

  朱由检见状是连忙将银子揣起来,嘴里还不断的嘟囔着:

  摊上这么一个不要脸的老丈人,朱由检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而周奎则认为自己对信王女婿实际上还是不错的,不仅给了十两银子,还留着朱由检一起吃了顿饭。

  五两银子的标准,上来还是很丰盛的,有羊肉烧饼,有羊杂汤,还有几个小菜,一壶酒,看着就不错,毕竟这桌子菜在东街买,也是值个几钱银子的。

  朱由检看着这桌子菜,顿时感觉毫无胃口,自己的老丈人怎么能如此吝啬?!

  堂堂百万银子身家的巨富,就拿这个招待当朝亲王女婿?

  偏偏周奎好似看不出朱由检脸上的不高兴一样,他还不断的给朱由检夹菜:

  最后朱由检勉强吃了点,随后仓惶告退离开了。

  等朱由检离开后,周奎这才吩咐仆役们把那些好东西都重新摆回来,自己也躺在摇椅上颇为自得的摇着扇子:

  朱由检离开没多久,周奎的夫人就从后院出来了,看着周奎怡然自得的哼着小曲很是不解:

  周奎哼了一声,没好气的说道:

  夫人心疼的眼睛都红了:

  周奎则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

  见周奎死活不愿意资助朱由检,夫人也是毫无办法,只得默默离开叹气,寻思着下次如果女儿回来省亲了就偷偷给女儿塞些金银首饰什么的,总不能让自己女儿吃苦。

  而朱由检回到信王府后,王妃周氏带着希望上前:

  朱由检张了张,最终叹了口气自顾自的向后堂走,看这样子,王妃周氏就知道什么情况了,显然周奎是不可能接济他们了。

  跟着朱由检回到后堂,驱散了仆役后,朱由检这才将怀里那锭

  银子拿出来:

  周氏自己都懵了,盯着朱由检手里那锭银子,怎么看怎么感觉臊得慌,自己怎么摊上这么个吝啬的父亲?!

  朱由检坐在椅子上生闷气:

  周氏也是感觉委屈:

  听到自己爱妃这么说,朱由检感觉自己脸是涨的通红,自己堂堂大明亲王,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岂能靠妇人挣钱?

  男人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朱由检感觉自己丢不起这个人,他当即说道:

  周氏见朱由检还有骨气,也是点了点头,轻声嗯着:

  朱由检听到这眼前一亮:

  想当初朱由检在农庄里,那可是种地养鸡鸭,浇灌蔬菜啥活没干过这些东西对他来说可是小菜一碟。

  想到自己还有这些本事,朱由检也是来了精神:

  如果周奎知道如今朱由检这乐观的模样,那周奎必然无比开心,因为如此一来他就不用再担心朱由检跑来找他要钱了。

  傍晚,周奎提着一罐好茶去找张好古了,关于今日的事,他还有些东西需要向张好古请教。

  看着拎着小罐茶的周奎,张好古有些哭笑不得:

  周奎则是颇有自己的道理:

  听着周奎毫不要脸的吹捧,张好古笑道:

  周奎是一脸的认真。

  将茶叶递给一旁的侍者,让他去烹制,随着略带橄榄香味的高爽香气扑面而来,张好古也与周奎谈起了正事。

  周奎说道。

  张好古看了周奎一眼:

  周奎叹了一口气:

  张好古恍然了,朱由检找周奎借钱,这不是指望铁公鸡掉毛吗?

  前世李自成的大军都打到北京城下了,朱由检找周奎借钱周奎都一毛不拔,更何况如今朱由检还只是个不咋的的亲王,要权没权要势没势,周奎更不可能借给他钱了。

  张好古不说话,周奎就继续说自己的:

  「您说是不是东林党眼瞅着信王殿下回来了,想推

  着信王殿下打擂台啊?」

  听着周奎的一通瞎分析,张好古轻笑着摇了摇头,这时侍者也将烹制好的茶端上来了:

  两盏茶放在眼前,张好古将其中一盏推到周奎面前,随后揭开自己面前茶盏的盏盖,看着茶盏里那正在明绿汤色里舒展的嫩绿茶叶,张好古缓缓开口:

  周奎苦恼着:

  好家伙,张好古算是明白了,周奎感情担心的还是自己的股票和钱啊。

  先是呷了口茶,张好古这才看向周奎:

  周奎腆着笑脸:

  张好古看着周奎这副模样,忽然笑道:

  周奎愣了下,随即咬咬牙:

  张好古点了点头,向前一凑:

  周奎欣喜无比,开一所学塾才花几个钱,反而能在民间博一个好名声,有这个好名声在,自己就有了个金字招牌,股票信誉高了,自然也就涨了,元辅果然厉害啊。

  然而张好古却是摇了摇头:

  见周奎还有些不解,张好古随即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周奎摇了摇头。

  张好古继续说道:

  见周奎有些为难,张好古笑道:

  听着张好古这样说,周奎也是狠狠心:

  说干就干,周奎回去就拉上了张国纪讨论技工学院这件事的可能性。

  张国纪听到是张好古让周奎这么做的时候,当即说道:

  「这件事,我和你一块干,我们就按元辅说的,我

  们建设一所技工学院,但凡直隶钢铁公司的工人子弟,都可以免费入学学习技术。」

  很快,在京师百姓之间又有一条新的流言传开,张国纪和周奎这两个巨富要建设一所新的学院,这所学院除了教授基本的读书识字和一些数学国学以外,最主要的就是教授技能!

  至于花销么,也就几百万两银子,换算成大明宝钞,十几个亿而已!

  百姓听了顿时愣了。

  在大明,想要学习一技之长,那就是跟着师傅干,给师傅当牛做马洗衣做饭,师傅这才会从指缝里流出点东西给你,而且压箱底的本事还不会交给外人,只会传给自己人。

  这就导致很多绝活绝技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想要学习一技之长有着安家立命的本事,在古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这可是吃饭的本事,寻常人谁会轻易传给旁人啊?

  你不给师傅当牛做马三年,洗衣做饭三年,再给师傅白打工三年,最后孝敬师傅三年,师傅凭什么传你真本事?

  但眼下不同了,张国纪和周奎所建设的职业学院,会聘请专业的大师傅传授知识,只要学成了,学会了,就有一技之长,就可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随着大明在初步工业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大明对工人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合格的工人每一个都能领到不菲的工薪,毕竟一个合格的工人带着几个学徒就能撑起一条生产线啊。

  眼下有这么个好机会摆在眼前,京师的寻常百姓人家怎么可能不激动?

  不仅京师的百姓人家激动,京师附近地区的百姓人家也激动啊,这张国纪和周奎开设学院,做的可是功德无量的事情,不管他们是出于何种目的作出的这种选择,这无疑会给千万个家庭带来更多的可能,给千万孩子带来走出去的机会。

  朱由检眼下把自己关在家里,和他的爱妃男耕女织,种菜浇田织布做饭过着二人的小日子,对外面的一些事了解不多。

  听到仆役说周奎又弄出什么大动静,要开办什么技术学院,要什么工人子弟免费入学之后,朱由检很不屑的说道:

  周氏听了虽然觉得朱由检说的有点道理,但又隐约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这匠人本领也能是养家糊口的本事啊,怎么就贱籍了呢?

  这人真的就应该分出什么士农工商三六九等吗?

  如今大明不是已经废除贱籍了吗?

  周氏不理解,但朱由校理解啊。

  听到民间的留言传闻后,朱由校就将张好古请来了。

  当张好古来到武英殿还没等着行礼呢,朱由校就拉着张好古坐下了:

  张好古点了点头:

  朱由校感慨着:

  --到进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