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倭寇来袭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德昌十年六月,刚遭遇不久大飓风的南余、南中、广南三省如今各地纷纷出现了以粗布为衣,长满胡子,腰间配长剑,脚下穿着木板鞋的人,当地称之为——倭寇。

  此次倭寇侵扰,是几百年来最多,亦是最受百姓恐慌之年。

  这些倭寇,多是倭国而来,或是由于物资匮乏,方才乘船而来,在墨朝临海之地建立据点,常常在这三省中逐步展开来掠夺。

  此倭寇很是强势,许多百姓与官府相比最怕的便是倭寇。

  由于言语不通,许多百姓在被受到掠夺之时没有同情可言,凡是受了抢,无力的百姓只好眼睁睁看着东西被抢走,若要反抗定会被杀。

  此次倭寇一下间增多,许多各地官员皆快速派出了巡逻队伍,在府、州、县自己治理的地方开始巡逻来,白日夜间不断有人把手。

  正因此,许多百姓方才放心些许。

  但有些倭寇十分狡猾,与官兵打时造成官员人数日渐减少。

  各地父母官对此皆是急忙上报朝廷,愿朝廷能派兵前来抗击倭寇。

  短短几日,几百封送往朝廷的信一下子积在了丞相府的木桌上。

  “左相!右相!刚刚又收到几封地方官所捎来的信。”

  “知晓了,放这吧。”

  随后,左右两位丞相互相议论起来。

  “右相,短短几日就搜到这地方官大大小小几百封信,这可如何是好?”右丞相杨有成问道。

  “莫急。待我看看。”说完,左丞相苏云起又拾取了封信看了起来。

  信上所写内容十分危急。若是不治好这倭寇,日后百姓造反就有些可能了。

  “你在这,我去见见皇上。”苏云起带了几封信。

  “好。”右丞相杨有成应道。

  苏云起带着几封信,匆匆忙忙走出了这丞相府,往着风雨阁而去。

  至今,虽皇帝未曾上朝,但在这风雨阁之中,还是在乎百姓民生的。

  ……

  “皇上,左丞相苏云起求见。”太监李公公汇报道。

  瞧见,皇上正坐在龙椅上一直朝着夜明珠而看,而李公公则去传话了。

  “臣叩见皇上!”苏云起不忘行着礼。

  “爱卿平身。”皇帝这才将眼光看向了左丞相苏云起。

  “皇上,这是几日以来各地地方官员捎上来的信。”苏云起递给了太监李公公。

  太监李公公接过后,走至皇帝一旁,将信递给了皇帝。

  皇帝接后,匆匆将信打开来。

  预览中,皇帝的眼珠子跟着字体移动了起来,且越看似乎越着急。

  “倭寇?”皇帝一脸不知看向了左丞相苏云起。

  左丞相苏云起点起了头,述说起来:“正是倭寇。倭寇从倭国而来,由于倭国物资匮乏,许多海盗乘船至大墨沿海,设立据点,在沿海到处抢夺,不给既杀,很是残暴。”

  “许多地方官如今已经派人在城中多加巡逻,但倭寇狡猾,这巡逻的人一日比一日少。臣亦是无法子,这才请皇上定夺此事。”

  听后,皇帝问了起来:“依爱卿看,若是派兵前去扫平倭寇,需要多久?”

  “依臣看,此次倭寇人数未知,但,从这各地官员上报的来看,倭寇很多。且扫平倭寇不能伤及百姓。臣推测,应当需要二三年之久。”苏云起回道。

  皇帝叹了口气,念了起来:“先帝在时,曾嘱咐过朕,务必将这江山看好。如今倭寇猖獗,不得不为百姓做主。”

  一番自语后,皇帝看向了一旁的贴身太监李子:“把大都督府杜安通喊来见朕。”

  “是。”应后,李子快步的去喊了。

  “爱卿,此事若是派兵去清灭,日后可有再次出现可能?”皇帝问道。

  “回皇上,应有可能。自建国起,沿海便已有倭寇,只是多年以来倭寇稀少,发现便除,未让朝廷操心。就在本月,倭寇方才逐渐增多。”

  “依爱卿看,若是防止倭寇不再增多,可否有何法子?”皇帝一脸疑问。

  “回皇上,唯有实行禁海令方可保大墨多年以来不再有倭寇。只是……”

  “只是什么?”

  “若是实行了禁海令,所有外国商船不能入朝,我朝商人亦不能与外国商人交易。沿海百姓恐怕会影响他们生活。”

  听着苏云起一话,皇帝不再多问:“那就先派兵去扫平倭寇。必要之时方再实行。”

  “是。”

  恰在此时,大都督府大都督杜安通朝着风雨阁走了过来。

  “皇上,大都督府杜安通到了。”太监李子禀报道。

  闻见声后,皇上抬起头来,看了看走来了杜安通:“正好,左丞相亦在,互相决意此事。”

  “臣叩见陛下。”

  “爱卿免礼。”

  “谢陛下。”起身后,大都督杜安通看了一眼左丞相苏云起,又看向了皇上,问起来:“不知,皇上找臣有何事相商?”

  “沿海近日出现大量倭寇之事,你可知晓?”皇帝道。

  “回禀陛下,臣对此事有所耳闻。”大都督府杜安通道。

  “方才朕与左丞相相商,决意派兵前去抗击倭寇,但,对着派何人去就不知了。不知,爱卿认为派谁去合适?”

  听着皇上一语,大都督杜安通心中似乎已经想好了人选:“回陛下,臣认为应当派宋元凯去合适。”

  “何以见得?”皇上问道。

  “回禀陛下,此人是大都督府中最能打的一名将军,许多次战役皆是他冲锋在前,在许多兵的眼里那是英雄。”大都督杜安通很自信着道。

  “不可。你再想另一人。”皇上立马拒绝了。

  “臣有所不知,如此之人,为何不用?”大都督杜安通有些想不明白。

  “墨朝与祁国还未停止战斗,亦未知晓何时祁国再发起攻。此次扫平倭寇责任重大,方才左丞相亦有猜测,需要几年之久。你另想一人,此人对于你们没多大用处且又有所作为的人。”

  这下,大都督杜安通方才想开来,仔细想了想,很快又有了人选:“既如此,臣推荐夏绍元去。”

  “好。如此,便派他去。派多少人,你们相商。若无何事,二位回去吧。”

  “臣告退。”二位道。

  在知晓有倭寇流窜在这溪桐县城后,当地的父母官于文彬也是急忙派出人在这县城中巡逻。

  “旭叔、娘,我何时才能去读书?”子渊问道。

  “放心,从今以后不用去了。”春旭笑道。

  “不去了?不读了?”子渊一脸疑问。

  “从今儿起,旭叔给你请先生。像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一样,先生到家里来,亲自教。”

  “真的?”子渊又是激动又是高兴。

  “当然,你旭叔说话岂能有假?”春旭笑道。

  一旁的胖子郑锤听后,有些感兴趣:“春旭兄,到时,我能不能在一旁听啊?”

  “可以是可以。不过,你这么大人了,还学这些做什么?”春旭问道。

  胖子郑锤挠着后脑勺,说了起来:“我想多认识几个字,以后不受他人欺负。买东西也不用再去问别人了。”

  “不过你只能当子渊的书童。”春旭道。

  “书童?”郑锤有些不太理解。

  这才,春旭解释了起来:“难不成让你也像子渊一样呐。那我岂不是要付两份钱?你当他的书童呢,累了可以睡,饿了可以吃,不想听了可以不听。”

  说着说着,春旭一脸坏笑看向了子渊:“这些子渊一件皆不可以,先生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旭叔,听说外边如今倭寇很多,倭寇到底长啥样啊?”子渊好奇着道。

  春旭摇了摇头:“不知晓。我也没见过。听闻倭寇穿着一双木制的鞋,腰间配着一把长长的箭。不过,你最好在家待着不要出去。”

  “木制的鞋?”子渊再道。

  “木制的鞋就是全是木做的,什么也没有。不像我们,还有布垫着。”

  这样的解释,子渊明白了些。

  恰在此刻,外头有人喊了起来:“张春旭在家吗?”

  听后,春旭转过身来,瞧见是知县于文彬到来,淡定的起身来,一脸不知的走了上去:“在。不知县老爷找草民有何要事?”

  知县于文彬年纪比这家子的人谁都大,面容苍老但是未瞧见一根白的胡须。

  知县于文彬微微一笑,看着这一家子人,道:“上次你剿匪有功,此次前来还是想让你这位大英雄加入,助我们一臂之力。”

  看着春旭还未答应,一旁知县的师爷刘俊良一同劝说了起来:“此次倭寇横行,这百姓们也需要你。我们亦希望大英雄能够加入。于知县定少不了你的工钱,甚至还会多发。”

  春旭看了看身后的一家人,只想着平平安安在一起,可看着县老爷亲自来,又不好拒绝。

  “既然县老爷能够莅临寒舍,草民应了。”春旭无奈着道。

  “好。”知县于文彬笑了笑:“既如此,明日来当差。”说完,拍了拍春旭的肩膀往着轿子中而去。

  “官爷慢走。”春旭道。

  看着官走后,春旭坐了下来,看向了一家人。

  “春旭哥,你答应了,日后要照顾好自己啊。我听说,那些倭寇变狡猾了。”晞冉担心着。

  “放心吧,山贼的老窝我都能端了,没什么难不倒我。”春旭微微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