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还有人选吗?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带着灭国之威。

  大宋西夏的大军连胜金人。

  整个大宋跟疯了一样。

  复兴报的战报传到一地,该地人人都会人声鼎沸,传出欢呼的声音。

  太师宗泽不负所托。

  带着麾下勐将。

  不仅成功拿下西夏,更是指挥刘锜,折可求沙洲,肃州,数场大捷。

  如今功成身退。

  携折可求,刘锜,韩世忠,岳飞等勐将和记功官,到了登州。

  迎接凯旋的太后远航船队。

  船队在北上遭遇几次风浪,好不容易在抵达庙街,已经知道西夏之战完胜的消息。

  双喜临门。

  整个船队都乐疯了。

  原本还想着,回程时候各商船装满了各种作物,矿石拖累了船队的速度,让船队慢慢回去。

  太后,新帝带着朝臣先坐单舰。

  知道征伐西夏的功臣们在前往登州的路上。

  登州也来了十来条舰艇接应他们。

  朱琏干脆决定带着完整的舰队一起回去。

  总不能西夏军押着俘虏,缴获到登州,自己空手回去的道理。

  当几百条船组成的浩浩荡荡的船队抵达登州的时候。

  “恭迎太后,新帝回归!”

  嘴上是这么喊。

  岸边的宗泽,梁扬祖以及麾下文臣武将都是意气风发。

  船上的朱琏听着十二响的礼炮回应,何尝不是心潮澎湃。

  “宗卿家,梁卿家,李卿家,诸位卿家辛苦了!”

  “为大宋,万死不辞!”

  “为大宋,万死不辞!”

  礼法大多数时候不仅是国家的门面,也是一个国家的凝聚力。

  从船舰上看向码头,宗泽,李纲,梁扬祖带着文臣武将分列整整齐齐。

  紫色,绯色,绿的官袍穿戴一丝不苟。

  手持笏,身微躬,横平竖直。

  船上的士卒整齐的列队船舷,站的笔挺敬礼。

  看的不仅甲板上的太学生和朝臣心潮澎湃。

  也看的赵柔嘉,朱琏,眼睛里都有湿润。

  “宗卿家,李敏已经在新都开始修建我大宋昭勋阁!“

  宗泽当然知道李敬的亲哥哥李敏在负责燕京新都建设。

  而且知道新都建设时间漫长,赵柔嘉亲政至少还有八年时间。

  可是昭勋阁如何排名,是把所有大宋功勋排入还是单单靖康和靖康建国两朝,目前都没有商议。

  但是朱琏此话表示,极大可能是所有靖康建国之前所有大宋的名臣武将排列,但是肯定会有宗泽的名字。

  不管皆是他会不会在世,也会跟帝王一起,在太庙接受世人烟火。

  “谢太后,微臣此生无憾!”

  朱琏扶起行礼的宗泽,笑着对李纲,梁扬祖,朱胜非,岳飞,韩世忠,刘锜,折可求说。

  “诸位爱卿也要竭力为朝大宋廷办事,本宫绝不会辱没了你们的功勋!”

  封赏要及时。

  朱琏话音一落下,就挥手让赵金儿宣读对西夏诸军的封赏。

  韩世忠,刘锜,折可求,彭冲均进阶三个爵位。

  岳飞郡王爵位已经到了武将文臣的最顶端,看李敬咧嘴着笑他已经没有继续进爵的可能,也毫不在意,对着李敬裂开嘴大笑。

  他才不在乎,宗泽不是一样在爵位上赏无可赏,只能赏钱。

  高高兴兴的领赏谢恩。

  岳飞赏不了爵位,可是胜字军麾下的封赏财物,显然比其他几军要厚的多。

  刘锜所部,除了晋升为锐字军以外,也得到了厚赏,包括阵亡将士的抚恤,也照三倍发放。

  这份封赏是根据送来的战功表述,朱琏还拿出来让朝臣太学跟反复讨论过的,在场的人都不觉得这个封赏有什么不公平。

  不仅灭西夏的武将得到了封赏。

  竭力主持政务改革的梁扬祖,朱胜非,张叔夜等文臣也获得了封赏。

  尤其是赏钱上面,朱琏大方的很。

  他在靖康大陆上停了一个多月,找到六个超大型的银矿,还有几处金矿。

  银行,船厂,铁作坊,铁矿来迎接的管事都拿到了赏,所以伙计都可以拿着名册到皇家银行领钱。

  登州城内城外都乐疯了。

  “宗帅,西夏之战,打的那么好,西域之战,你要不要上阵指画指画!”

  别看宗泽七十多了,还刚从战场下来。

  精神状态极好。

  李敬甚至感觉他比在磁州刚遇见的时候,年轻了一些。

  刚到临海居,看他从朱琏的车驾上下来,就笑着逗弄他。

  “你小子沾上毛,比猴都精,还要我指画?一边去玩,无聊不要耍我老头子!”

  嘴上让李敬一边玩,却把手伸出来,把李敬拽到了临海居主楼。

  还主动跟朱琏打了个招呼,他好久没看见李敬,想跟他好好聊聊。

  生怕这小子一熘烟跑去看顾无双,乔清澜去了。

  他是真心感谢李敬。

  昔日磁州守卫战的时候,他做梦也没想过,能亲自带兵把金人赶到西域去。

  也做梦都没想过,有生之年,可以带兵灭了西夏。

  而且这一切的水到渠成,都是眼前这个投缘的年轻人给他铺垫好了的。

  “稳住,不要忘了初衷!”

  西夏一战,宗泽感悟很多,尤其是岳飞,韩世忠,刘锜都是李敬器重的武将,他们的能力,人品都值得信任。

  即便是李敬想反,这几个人也未必会跟着李敬走。

  此刻的大宋朝廷,蒸蒸日上。

  根本没有宗泽顾虑的地方,他只是习惯性的怕李敬年少成名,飘了。

  “宗帅日后如何打算?”

  “告老,云游,你小子打下来的藩属国,我一个没去过!”

  大宋自靖康之变以后,疆域勐的一下子膨胀起来。

  偏偏复兴报连篇累牍对白山黑水,对南洋风情,对西洋民俗做了详细的介绍。

  李清照,陈卓,黄灿,包括几个长公主,妙笔生花。

  光文章诗词,就让人心生向往。

  美洲的还没有开始编撰和介绍。

  若问宋人现在最想要去的地方。

  几乎每个人都说说西洋。

  读报越多,越深受其害。

  李敬和宗泽对望一眼,会心的大笑起来。

  “宗帅,要不要在我大宋海军兼个西洋都统的职务?”

  “不想兼,去了西洋,我还去美洲呢?”

  宗泽眼睛瞪得像个铃铛,从磁州之战开始,他就是一只是李敬的上官。

  怎么着,你这个枢密使临了了还想统领我。

  “要是西洋可以到美洲,并在一起呢?宗帅还可以做一个环球航行第一人。”

  李敬的疆域堪舆图画的世界就是一个球。

  怎么可能是一个球。

  住在球下半截的岂不是要掉下去。

  尽管这小子解说那些万有引力他听不懂,但是李敬一点让大宋疆域拓展到这些地方。

  宗泽不得不信。

  “宗帅,未来三年内,我不一定会开启西域大战,但是西洋一定是经略重点!”

  西域之战,难在补给。

  为了防止金人四处游击,把平民卷入战争。

  大宋把西夏党项各族都迁徙了。

  金人也担心宋军效彷霍去病,游牧闪击。

  也把高昌回纥迁徙到了花剌子模故地。

  这样两军相当于在无人区作战,还随时可能派兵袭击对手补给线。

  本来就贫瘠,苦寒的地方,更难补给。

  所有宋军要准备西域之战,除了开掘疏浚河道,还要修整道路,甚至编练辅军。

  短时间根本无法开打。

  摊开了堪舆图,李敬在跟宗泽详细讲述红海北端运河的重要性。

  完颜宗翰西夏战败,极可能重兵攻略西方,借西方各国人口,财富,恢复元气。

  李敬的意思,不能光让金人占便宜。

  西洋应该增兵。

  西洋远航接着回来又远航美洲,李敬西域之战之前,是别想着再出去了。

  反正宗泽现在身体还不错,也想去看西洋,不如让他领兵。

  “碰上你这小子,我倒了八辈子霉,还剩下的一点点光阴也会被榨干,不就是领兵西洋吗?我接了,把刘锜,彭冲,钟彦郁,折彦质调给我,我再去打几个藩属国下来!”

  宗泽话音刚落下,门外就传来一阵笑声。

  两人在会客室们打开,朱琏带着李清照和一群朝臣涌了进来。

  他压根没想到,这是李敬和朱琏合计的一个阴谋。

  李敬在船上就担心宗泽万一告老,心中那口气谢了。

  也不知道能活多久。

  像他这种人,有事做,可能会更长寿。

  “宗卿家要是觉得为难,体力不支,本宫调韩世忠将军去西洋!”

  “不用,太后,微臣做梦都没想到,有生之年还有这样的机会为大宋征战夷狄,微臣反正要去西洋,就当给为大宋调教几个勐将了!”

  宗泽心里非常清楚,岳飞,折可求,关胜,种彦鸿,韩世忠都是未来战争西域的主力。

  刘锜的锐字军,李纲的钢字军作为辅助兵马,有些可惜。

  钢字军在吐蕃还是打的蛮好的,剿灭了临近西夏的吐蕃几个部落,按照约定时间,又迅速撤回。

  锐字军大部分是步卒,昔日刘锜成军的时候,李敬就让他按照山地步军来选材,练习,西夏之战也缴获了一些马匹,但是不够全军装备。

  还不如放到西洋去。

  他们比另外的几路精锐更需要对手,需要战争的磨砺。

  彭冲,刘锜都不错,给折彦质,钟彦郁一些压力,如果在西洋打成了精锐。

  完全可以在西域之战之时,从身后插金人一刀。

  “太后,新作物回来,是归属户部劝农司管理吗?我怎么听说,你们从靖康大陆上带回来一些我大宋都有的作物?”

  相比宗泽的未来。

  梁扬祖和李纲更加关心远航的船队带回来的作物。

  传说可以亩产千斤,作物本身也抗寒耐旱。

  光运回来不行,还要尽快投入耕作。

  “靖王和陈卓是这样安排的!”

  有竞争,才有动力,才能物竞天择。

  宋朝的农业管理机构十分庞杂,比如户部、司农寺、地方政府等一些机构都负有管理、监督农业生产的责任。

  除此之外宋朝还首先设立了中国历史上的劝农机构“劝农司”。

  朱琏同意了李敬的请求。

  除了司农寺,劝农司。

  在山东,河东,江淮,福建和广州各选一个地方,成了七八个种苗培育场。

  将运回来的各种作物进行种子培育。

  根据作物特点订立培植的土地,生产情况的规程。

  谁耕作精细,高产,质量好,予以重奖。

  橡胶树,可可除外,那玩意只能在南海和南洋种植。

  至于靖康大陆的同类作物,分别由司农寺和劝农司进行杂交繁育,这样的种植场李敬已经在福建,山东设立了两处,水稻,小麦,西瓜和一些蔬菜作物都有条不紊的进行良种选育。

  宗泽之前光顾着带兵跟金人打仗,都没注意到李敬在农业方面的这些尝试,在一边听的瞠目结舌。

  听完太后的解说,知道是李敬在主导这些事情。

  一边拍着李敬的后背,一边给他竖起大拇指。

  “李相,此番本王去西洋,你可愿同去?”

  当初宋金之战过后,李纲就说过,打败了金狗,就跟着宗泽一起去西洋。

  这次听见宗泽提起,他却在摇头。

  “本王要把靖王盯着,让他给大宋多做一些实事!”

  李纲这话一出来,一群人给了他白眼。

  说什么盯着李敬做实事,其实他还是信不过李敬,怕他反了。

  尤其是现在宗泽去了西洋,李纲顿时感觉朝中没有人压得住李敬。

  可是朱琏不是这么认为的,第一个站出来帮李敬说话。

  “靖王哪里有那么多时间跟李卿家周旋,远航船队从靖康大陆带回来一些战俘,那些土人非常善于耕作,也比较适应南洋气候,一些作物也适合南洋气候,等一些货物卸下来,船队完成编组,靖王要去南洋!”

  两个长公主生孩子没有回来。

  李敬在登州呆不住。

  虽然水师没有坏消息带到登州,可也没有好消息。

  自己还不知道两个孩子是男是女。

  回来要陪着乔清澜,要陪着顾无双。

  然后马不停蹄去南洋。

  尽管朱琏已经猜到了李敬去南洋的目的,但是她一点都没说破。

  只是头疼。

  论说李敬是赵柔嘉夫婿的最佳人选。

  可这么跟长公主不清不楚的,以后怎么办啊。

  赵柔嘉的孩子跟他的姑姑的孩子一个爹,还称兄道弟。

  不选李敬,还有人选吗?

  西夏之战,错失了营救赵桓的良机,短时间无力开启西域之战,能不能把赵桓救回来还两说,放眼大宋,还有谁比李敬辅左赵柔嘉更让人放心?

  自己这个女儿人小主意大,不是谁做他的夫婿都可以接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