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该不该赏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没有足够的人气,福宁宫也冷冷清清。

  赵佶在李敬回来以后,干脆搬去了退位后一直在修缮的龙德宫。

  也就是他以前住的端王府。

  龙德宫原本跟皇宫隔着两堵墙,都在赵桓执政期间,被赵佶让人打通了。

  也成了大宋皇宫的一部分。

  可赵佶还是睡不惯。

  靖康之难历历在目。

  想起自己从西洋,还有各地回来的女儿们都回到皇宫。

  鼓了好几次勇气,干脆去找她们,说个对不起。

  他也知道,靖康之难,自己责任远比赵桓大的多。

  害的儿女们被金人侮辱,惨死。

  仿佛一块石头堵在自己胸口。

  登基大典之后,朱琏和赵柔嘉要回临海居,未来的大宋国都也会迁到燕京。

  汴梁这些破旧的公主府还是官赐的宅子,朝廷有收回去的权利。

  公主们就不想耗费钱财打理了。

  都被朱琏召到了皇宫居住。

  后宫挨着皇后住所有的是地方。

  赵佶也是禁军带着,才找了过来。

  有些尴尬的是,不仅一堆女儿在这里,连郑太后,乔,王两个太妃也在。

  “你们都在啊?朕找玉盘,想问点事!”

  明面上,朱琏还是让赵佶来垂拱殿听政,可实际上,赵佶看出来了,自己的意见并不重要。

  自从李敬当着自己面杀人,一群康王侍卫在火统下横尸紫辰殿。

  赵佶就像变了一个人。

  仿佛回到了北狩路上。

  处处透着小心。

  赵玉盘看见郑怜玉她们三人都把脸扭过去。

  叹了一口气。

  站起身来,把赵佶请到了隔壁屋子。

  让亲随端来了水果,自己也重新给赵佶沏茶。

  “朕不是一个好皇帝,更不是一个好父亲,靖康之难,你们受苦了!”

  赵玉盘轻轻的舒展了眉毛,还是没有停下手中沏茶的动作。

  自己的这位父皇,当初最宠爱的是赵福金和赵缨络,如今却不敢独自面对二人。

  这种话,或许不是李敬回来翻盘,压制了赵构,根本说不出来吧!

  “李敬,对你们好吗?”

  这话一出来,赵玉盘吓得差点手里的开水都扔了。

  原来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怀了个李敬的孩子,原来连消息闭塞,不受人待见的父皇都知道了。

  “大宋的大长公主,天不怕,地不怕,朕还记得,当初你死活要指婚一个武将?”

  哪怕神经粗壮,赵玉盘也好一会才找回泡茶的节奏。

  把冲泡好的铁观音,双手奉给了赵佶。

  “父皇,靖康之难,就是我大宋赵家人的劫,劫后重生,能遇见李敬,我很知足.......”

  “知足就好,就是委屈你们了,还要帮皇后拉拢武将。”

  “不委屈,真的不委屈,一点也不委屈,不管是我还是五妹,八妹都是自己情愿的,很幸福呢?”

  看着赵玉盘眼里流露的满足,赵佶笑了。

  还不到五十岁的赵佶被路上吹起来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父皇,别管朝廷的事情了,大宋有了李敬,未来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你在杭州先把学府的撑持起来,然后女儿们有时间就带您去西洋,南洋,还有李敬说的那个美洲去玩,您也亲眼看看这个辽阔的世界,女儿给你说,宋军在西洋占领了一个很大的岛屿,周围的小岛如仙境一般,美艳不可方物!”

  “朕就是担心你皇兄被金人害了,想让他早点回来,你都不知道,完颜宗望可狠了,一言不合,北狩路上杀了你好多弟弟,还有朕的皇孙,女婿!”

  赵玉盘也走过北狩路。

  她何尝不知道金人的狠辣。

  赵桓落入金人之手,他能看出赵佶也很愧疚。

  “皇兄能不能回来,这都是他的命,或许命好,跟我们几个姐妹一样,苦尽甘来,或者命不好....”

  会宁府都被李敬端了,完颜吴乞买也被俘虏了。

  金人说是同意交易,其实就想乱我大宋。

  朝堂也好,宋军也好把能做的都做了,还在磨刀霍霍,准备杀向西北,不就出赵桓誓不罢休。

  其余的,都要交给运气。

  赵玉盘觉得自己运气不错,没有靖康之难,她怎么可能遇到李敬。

  除了一个名正言顺的驸马,李敬把能给她的安全和幸福都给了。

  他很知足。

  “不说,这些了,女儿,帮我说说,李敬是个什么人,构儿说他有曹操枭雄之姿,有司马懿鹰眼环顾之相....”

  赵佶还没说完,赵玉盘就笑起来。

  别说赵玉盘觉得李敬跟曹操,司马懿差别很大。

  赵佶也觉得俊秀爽朗的李敬,一身正气,眼神清澈,一眼就给人好感,不像那种觊觎赵氏江山的逆贼。

  “父皇,月俸够花吗?”

  自从赵佶到了临海居,一个月两千金币,比朝堂任何一个大臣的钱都多。

  赵佶自己也知道。

  但是对于一个集结各种爱好于一身的人,在位时候大手大脚花钱,赏美人那个豪爽,前几日赵玉盘,赵福金给他的宝石,翡翠饰品统统一个不剩。

  见猎心喜的人,又喜欢收集书画古玩奇石。

  怎么可能够花。

  赵佶苦笑,没好意思开口。

  赵玉盘转身到后面卧房柜子里拿出了一袋子金币。

  “临安有个茶园要发售,我们几个姐妹凑点钱把他买下来,派几个能干的人经营,父皇不要干涉经营,每年可以给你提供一些好茶,也能给你补贴用,其实我们这么做也多余,李敬说过,父皇书画双绝,诗词俱佳,大宋商事繁华之后,定然一字千金!”

  堂堂大宋太上皇,居然能卖书画为生。

  赵佶也很憧憬,自己的书画在离开权势的加成以后,究竟能卖多少钱,忍不住自己都觉得好笑。

  “行,我等着女儿们孝敬的茶园!”

  本来还推辞赵玉盘手上的钱袋,可架不住女儿强行往怀里塞。

  大笑着的赵佶连去找其他女儿的心思都没有了。

  “转告福金,璎珞,金罗,瑚儿你的一群妹妹,朕对不住他们,看着柔嘉登基大典以后,朕就去临安,一定把这个学府办好,办成青史留名的好地方,对了,朕对不住的还有怜玉,淑云.....”

  初春冰冷的金元,赵佶抱着很暖心。

  北狩时候,做梦都想回到大宋,享受这份天伦之乐。

  也是被猪油蒙了心。

  非要听完颜宗干和赵构所说为赵家好。

  宗泽,李纲,朱琏这些外姓人,为赵家的付出,比自己更大。

  余下的,都交给天命。

  “大姐,这种事怎么能吃独食?”

  “就是,临安买的茶园,一定要李敬说的那个龙井茶!”

  “大姐,每月的月俸,皇嫂赏的钱,我都攒着呢?”

  刚转身的赵佶,听见赵缨络的声音,转身看见赵福金,赵富金,赵缨络,赵金罗,赵瑚儿,赵金儿,赵串珠,赵圆珠一排的长公主一人拿了一个钱袋子,全部往他怀里塞。

  还有赵金印,赵赛月,赵金姑,赵金玲几个没成年的,挤着姐姐,垫着脚尖,也拿着小钱袋子给他。

  老眼根本管不住眼泪。

  噗噗的往下流。

  “好女儿,朕的好女儿!朕对不住你们!”

  说完的赵佶,头也不会,一手抱着钱袋子,一手擦脸,逃一样的离开。

  在远处看着郑怜玉,乔淑云几个人看的泪眼婆娑。

  当所以人都以为赵佶不出幺蛾子,登基大典就不会出事的时候。

  靖字军,胜字军,康字军,武字军,忠字军在辽东训练的各自五千士卒,已经登陆海州了。

  名义上是接的新马。

  其实都已经装扮成了来观礼的各地民众,偷偷到了汴梁城。

  在刘锡的接应下,占领了皇宫外几乎所有的制高点。

  宗泽真是佩服李敬到了极点。

  这种警戒的任务,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连自己一手带出来的靖字军都不信。

  制高点上,都是各军混杂而成。

  别看现在的城墙空空荡荡,皆是能吓很多人一大跳,宫墙,城墙,五军各抽调一人为一组,岗位上周围都是其他的陌生人。

  监控汴梁城的同时,也得到监控自己人的命令。

  这样既能让这些兵用强弩,火铳,实弹上岗,又能最大可能保证他们不出现内奸。

  万众瞩目的大典终于开始了。

  各路地方官,大宋朝臣,文武官员,皇室亲卷,宫中女官,各国国主和使者早早的迎候在大庆殿外。

  赵柔嘉一身朱红的龙袍很合身,在这天色微微明亮的时候,也很醒目。

  哪怕被朱琏牵着。

  给人感觉也是蹦蹦跳跳的出场。

  隔着老远,就在跟武将前排站着的李敬用力挥手。

  所有人脸上都不由自主的露出笑容。

  “太上皇昭告天!”

  “渺渺苍天,护佑赵宋,顺应天意,传承至今,赵氏有女,聪慧孝顺.......”

  称帝的仪式很繁杂,赵佶宣读了两刻钟的祭天文稿。

  紧接着百官跟随新帝,皇后,第二次转场。

  朱琏代替赵桓昭告大地。

  第三次转场,才到了赵家祖庙。

  手握一卷诏书的赵柔嘉亲自进祖庙,昭告赵氏列祖列宗之后。

  迎来了赵柔嘉称帝的第四次转场。

  百官跟随者新帝的脚步,走出了皇宫,走上了马车。

  四匹阿拉伯马很神俊,却没有第一辆车的几匹大宛马高大。

  “母后,为什么让小姨和无忧上第一辆车,李敬怎么不陪在我们身边?”

  顾无忧一身鲜亮的铠甲,被朱凤英牵着,威风凛凛的站在第一辆马车上。

  看着城外的百姓跪地高喊官家。

  而李敬和种彦鸿,一人一边。

  护卫在开路马队后的第一辆豪华四轮马车。

  赵柔嘉很不理解。

  朱琏也觉得李敬似乎有些谨慎过头,万一日后百姓把顾无忧认作新帝就麻烦了。

  谁知道马车穿过汴河上一个小桥的时候。

  就听见了火统的声音。

  连续几响,然后跟着是弩箭,爆炸声。

  第一辆马车上的车棚勐的拉起。

  几个女官连忙护着朱凤英和顾无双趴在马车上。

  关胜,岳飞,刘锜,韩世忠,折彦质一群武将抽出兵刃,护卫在几辆豪华马车周围。

  周围的百姓惊呆了,眼看着要乱成一团。

  街道上的禁军和调集的精锐都在吼着肃静。

  宗泽非常清楚,这是城内警戒的士兵,发现了临街附近的贼人异动,率先开枪。

  心里不由的暗骂。

  这些贼子好狡猾,张所的开封府军拉网排查了所有沿线住宅,城中制高点的士卒们都盯了三天,抓捕了两批可疑人等,居然还有漏网之鱼。

  直到禁军配合各军精锐控制了异动的院子。

  解除警讯的口哨声响起。

  李敬才发出了让仪仗前行的命令。

  仿佛就是一个小插曲。

  赵柔嘉在城南搭建的祭台上,完成了对百姓承诺的仪式。

  绕道城外,走上了城北城墙。

  这个昔日赵桓封赏勤王大军的地方。

  礼炮十二响过后,朱琏替代成为太上皇的赵桓,乘坐着马车,检阅了各军仪仗。

  分列式威武的宋军,踏着雄壮的脚步,手持威武的短枪,结成为方阵,在万胜的呐喊声中,在汴梁护城河外走过。

  骑兵战阵,各种火炮战阵依次走过北门城楼外面。

  万胜的呼喊,振聋发聩。

  狠狠的震撼了一把朝中文臣和汴梁百姓,让西洋各种国主,使臣交头接耳,一脸严肃。

  也给了赵柔嘉无穷的勇气,踩在矮凳子上,不停的挥舞双臂。

  城外百姓传来吾皇万岁的高喊。

  “李副使,谢了,我忠字军经此检阅,无愧大宋精锐之名!”

  韩世忠,关胜,刘锜,折可求,李纲都在城墙上。

  紧张的看着自己的兵,举着代表自己名号的旗帜,从城外列队而过。

  “岂止是精锐,没听见百姓的呼喊吗,我恨不得拉着所有的兵过来看看,看看我纲字军今日走出来的威风!”

  “知足了,我关胜这辈子最庆幸的就是接了李敬书信,带兵勤王,昔日官家封赏的一幕,仿佛就在眼前,关某等着策马西域,同金狗决战的那一天,哪怕马革裹尸,也在所不辞!”

  这场阅兵准备并不充分,时间也很短。

  可是在场的朝臣,百姓,经历过靖康之难以后,对军队的理解也不同了,大宋需要铁血男儿,保家卫国,保护大宋的子民。

  亲眼看到大宋如此强军从眼前走过,泪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模湖了双眼。

  原本李敬,李纲他们接到的仪式,阅兵式以后就回皇宫。

  谁知道朱琏走到了喇叭面前。

  “靖康之难,山河破碎,百姓流利,天佑大宋,得众贤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大破恶虏,复我河山,大宋的百姓们,你们说,该不该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