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八章.刚下山就卖貂皮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长白山山脉有着历史悠久的渔猎文化,从明清开始,山民就以捕鱼、打猎为生。

  但在那时候,就跑山这一行,也存在着鄙视链。打围的瞧不起打鱼的,打大围的还瞧不起打小围的。

  可这些年,世道变了,谁也没成想,黄叶子、灰狗子的皮一年比一年值钱。

  就像魏铁在山里夹黄叶子,三四十张黄叶子就千八百块,赶上个大黑瞎子胆了。关键是打小围没有危险,而且没有成本,不用买枪、养狗。

  像黄叶子、灰狗皮这些,跑山人在扒皮时,直接扒成一个皮筒,不仅方便携带,还有助于透气。

  赵军上辈子,曾在一个老跑山人家里,见过满炕柜上摞得整整齐齐的黄叶子皮筒,那是老人和他儿子一个冬天的收获,连公带母一共七十四张黄叶子,价值在两千元朝上。

  93年的两千块钱,那可不是小数了。

  可那一大摞的黄叶子皮,也不如赵军眼前这个小箱子里的东西值钱。

  这小箱子里,也是一个个皮筒,有黑褐色的,有黄褐色的。而在这两色皮毛中,另有白色针毛突出。

  赵军拿起个皮筒,见里面有东西,将小手指往里一插、往外一勾,蓬松的去骨去肉大尾巴掉了出来。

  赵军一手托着皮筒,一手托着尾巴,将尾巴尖贴向自己眼睛。

  这条黑褐色的尾巴尖上,有几根白色针毛突出,针毛尖细笔直,当针毛贴近眼球时,赵军下意识地想闭眼。但下一秒,他又强撑着睁大了眼睛。

  那针毛触碰到赵军眼球的一瞬间,笔直的针毛弯扫过赵军眼睛,让赵军感觉眼睛有些发痒,但没有丝毫的刺痛感。

  这才是上等紫貂皮!

  赵军撂下貂皮,看向邢三,道:

  邢三笑道:

  赵军惊喜地问道。

  邢三从箱子里拿起一个皮筒,在赵军面前比划一下,道:

  说着,邢三指向赵军手里那个皮筒,道:

  赵军伸手在那箱子里扒拉一下,惊喜地道:

  邢三笑道:

  赵军喜道:

  邢三反夸赵军,道:

  赵军的办法比老辈人传下来的方法强,他下套是勾引紫貂上钩,这样每个套子都不空。

  赵军把手里的皮筒放回箱子里,然后对邢三道:

  一片山上紫貂也是有数的,再这么打就打绝了,没有紫貂繁衍,明年这大皮窝子就没有了。

  邢三点头,道:

  说到此处,邢三笑道:

  听邢三如此说,赵军连忙叮嘱道:

  邢三冲赵军一摆手,然后把手里的皮筒也放回箱子里,紧接着拽过炕里的大黑布,用其将箱子一包,对赵军道:

  赵军道:

  说着,赵军从兜里掏出钱来,数出十张大团结给了邢三,让老头儿拿着以备不时之需。

  邢三没跟赵军客气,接过钱就揣兜了。

  然后俩人出窝棚准备去吃饭,路上赵军边走边问邢三道:

  之前这老头子一直想弄块好红松木做寿材,赵军也是用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说词才把邢三劝来楞场的。

  此时赵军问起此事,邢三脸上露出喜色,看他的样子似乎比套十几张大皮还高兴。

  邢三笑道:

  赵军闻言一笑,道:

  邢三笑得赵军一怔,随即苦笑道:

  邢三对赵军说:

  赵军暗自发笑,陪着邢三吃完饭后,他到楞堆场给解忠检尺俩小时,然后赶在天黑之前和解臣往山下赶。

  从楞场出来,就两点半了,也来不及去老鬼头子岭探路了。再加上赵军带着装大皮的小箱子,于是便让解臣直接往家开。

  四十多分钟后,汽车出山场,刚要往永安屯走时,却见大路上两人骑着自行车由南往北。

  看这俩人行进的路线,应该是从永胜出来往永福那边去,等看清两人样貌,赵军手冲二人一指,对解臣道:

  这二人不是别人,正是山货老客郑学坤、郑东海父子。

  前天在林场食堂吃完饭,郑家父子跟着J车下山,被Jc同志送回了永胜屯。

  这是郑学坤要求的,因为他们爷俩的自行车还在永胜屯呢。

  到了永胜,解除了误会,爷俩拜托齐胜利找人给他们修车。

  来的那天,他们被赵有财丢在林场大门口,爷俩摸黑往山下走的时候,郑东海摔了一跤,把自行车前边车圈给摔弯了。

  这年头,山里人少有自行车,也没有专门的修车师傅,齐胜利就让父子俩再在屯子住一宿,等在车队上班的老师傅回来,再看能不能帮他们修车吧。

  于是,郑家父子又住到屯部,又在齐胜利家蹭了顿晚饭。为了表示歉意,齐胜利媳妇把赵军送的鱼给他俩炖了。

  在饭桌上,唠嗑唠起赵家人,挨了揍的郑东海言语中对赵军多有不满。

  齐胜利一听,紧忙警告郑家父子,别看那赵军岁数小,但也不是他们能惹的。别说在永安屯了,就是在永胜屯,你们两个外来户跟赵军不对付,你们都容易出不去这屯子。

  听齐胜利这么说,郑东海想起了那天替赵军打他的李新民,瞬间就消停了。

  父子俩原本准备在永胜屯住一天就离开这伤心之地,可没想到雪太大了,昨天郑家父子跟着铲雪了。好在昨天林场也放假,齐胜利帮他们找到人修好了自行车。

  没成想,修车的老师傅给郑学坤介绍了业务,爷俩就在这屯子收上黄叶子了。

  就这么一直忙活到今天午后,是郑家父子才从永胜出来,骑着自行车往永福屯去。

  钻山这一趟不能不白跑,永安不敢去了,就去永福看看。大件收不着,收些黄叶子也行啊。

  可郑家父子万万没想到的是,在从永胜去永福的路上,他俩碰到了赵军。

  解放车往前面一横,郑学坤、郑东海慌忙刹车、下车。

  还不等郑东海开骂,就见副驾驶门开,赵军倒提着枪就下来了。

  拿子弹崩人,那是不可能,赵军是要用枪把子抡他俩。

  为啥打他俩的原因也很简单,说自己老娘是寡妇,那不就是说赵有财死了吗?这还不揍他们?

  赵军下车,解臣跟着也下来了,同样倒提着枪奔郑家父子而去。

  虽然赵军是倒提着枪,但郑学坤一看见赵军拿枪,他顿时就懵了。

  在郑学坤心里,赵家仍然是龙潭虎穴,那王美兰不是黑寡妇也是黑娘们儿。因为她那天说的话,郑学坤听的是明明白白。

  眼看赵军、解臣一人提着一棵枪过来,吓得郑学坤把自行车往旁一推,然后直接跪在了雪地上。

  他这一跪,给赵军整不会了。杀人不过头点地,何况郑学坤年纪跟赵有财差不多,赵军哪敢受他这一跪?

  赵军往旁一让,右手倒提枪,左手抓住郑学坤用力往起一提,喝道:

  郑学坤吓得缩着脖子,冲赵军抱拳道:

  郑学坤正说话时,发现身旁的儿子不见了。此时赵军、解臣、郑学坤齐齐向南看去,只见那郑东海正推着自行车往永胜屯的方向跑呢。

  赵军、解臣、郑学坤:

  没跑几步,郑东海脚下一滑,连人带车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郑学坤:

  赵军、解臣哈哈大笑,赵军松开郑学坤,对他说道:

  还是那句话,杀人不过头点地,郑学坤这样,赵军没法再打他们了。

  听赵军让他走,郑学坤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赵军看他被吓坏的样子,冲解臣一摆手,道:

  解臣闻言,把枪往肩上一挎,小跑着向郑东海而去。

  当解臣到近前时,郑东海已经扶着膝盖起来了,他人好像没事,但自行车前车圈又弯了。

  经这么一闹,赵军也没了跟郑家父子计较的心思。

  郑学坤没敢撒谎,老老实实地回答赵军的话。

  赵军往北头一指,道:

  郑学坤连连向赵军抱拳,然后叫着郑东海,爷俩也没法骑车了,扶着自行车绕过汽车忙往北走。

  看他俩走了,赵军、解臣也准备上车回家。可刚一开车门,赵军看到了那个黑布包袱,当即把车门一关,绕过车头喊道:

  郑学坤脚下一顿,一颗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小心翼翼地调转车头,强挤出个笑容,问道:

  赵军走到郑学坤面前,说道:

  郑学坤想了想,没敢说自己不收,颤颤巍巍地跟郑东海推车绕车头到副驾驶这边,看赵军打开了那个黑布包袱。

  这里头装的是啥,赵军没瞒着解臣,在下山的路上,哥俩唠嗑的时候,赵军就告诉了解臣。

  知道这是价值一万多的大皮,解臣一脸警惕地看着郑家父子。

  郑家父子一脸害怕地看着那抱枪的解臣,在赵军打开箱子后,郑学坤愣了一下。

  郑学坤拿起个皮筒,随即看向赵军,问道:「小兄弟,能打开不得?

  」

  赵军抬手,道:

  说着,赵军手往两边一指,道:

  此时此刻,王美兰要雇凶的话语,仍萦绕在郑学坤耳畔。但他却选择相信赵军,这是因为赵军言语诚恳、不似作假,郑学坤走南闯北这么多年,他还是能听出来的。

  郑学坤将一张张皮子打开,摊在副驾驶车座上,摊不下就摊在雪地上。只是不能往车轮压过的地方放,要往旁边松软的雪上放。放过以后,皮子拿起来一抖,瞬间干干净净。

  再将十一张紫貂皮都看过一遍以后,郑学坤对赵军说:

  赵军一听,郑学坤给的价跟邢三说的差不多,估计山下商店也是这价。

  他这样收,能有利润,跑山人卖给他,一来省着自己往山下跑,二来是尽快拿到钱,毕竟家家都得过日子呢。

  此时赵军在心里一算,按郑学坤出的价,这十一张皮子总共是一万两千五。

  于是,按照赵有财的法子,赵军冲郑学坤一挥手,道:

  郑学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