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朱春离开,背影都看不见了,尤振武和朱母才收回目光,尤振武扶朱母重新坐下,朱母轻声道:
又说道:
尤振武道。
朱母摇头,老脸严肃:
尤振武始能确定,朱母虽然耳背,但有些话,却还是能听见的,于是说道:
此时此刻,感觉朱母忽然不耳背了,她推开尤振武的搀扶,站直了说道:
说着,放开手中的拐杖,向尤振武行了一个万福。
尤振武急忙还礼,心中却知道,朱大侠的母亲,果然不是常人,看言行举止,绝对出自大家闺秀。
礼罢,抬起头来,老夫人的眼中却好像闪过悲凉,叹口气:说完,转身就往房间走。
简单对话,一礼一罢之间,尤振武早已经明白,怪不得朱春说。太夫人的脾气果然是直的很,一点也不想受人恩惠,于是尤振武急忙接言道:
老夫人摇头。
尤振武几近请求。
老夫人却已经是进了房间,啪的关上了房门,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尤振武保持行礼的姿势,一脸苦笑的站在原地。
离开小院时,尤振武心中充满了敬意,高贵的人格,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有,隐隐的,他也知道,朱春的出身和来历,怕也是不寻常。
抬头望,天色已经黑了下来,回头望,小院里好像已经是亮起了灯。
可以想象,老夫人一定在灯下为儿子担心……
牵马出了巷子,尤振武正要上马,忽然听见马蹄声嘚嘚哒哒响,有一骑从街上奔驰而来,远远就喊:
尤振武抬头一看,却是李应瑞。
李应瑞勒住马匹,说道:
尤振武急忙踩蹬上马:
两人两骑急急往火器厂。隐隐听见李应瑞小声道:
火器厂。
组装间。
灯火明亮。
匠人们正忙碌。
组装的组装,擦拭的擦拭。
最后的成品墙前,一众人正在看铳,头戴乌纱、身着三品绯袍的陕西按察使黄纲站在几个绿袍官员和布衣小吏之间,格外的显眼,灯光照着他,此时的他端着刚刚组装出来的自生火铳,一杆接一杆的试瞄,还爱不释手的搬弄,脸上都是振奋之色,不时点头赞叹。
火器厂主事赵彦亨跟在他身后,一脸谄媚的讲解,但黄纲却不怎么理他,只是问,尤佥事怎么还没有回来?
脚步声
响。
守在门口的随从来报:
尤振武急匆匆的出现。
众人自觉分开道路。
尤振武上前行礼。
黄纲放下手中的自生火铳,语带责问:
尤振武平静回答:
赵彦亨明为他圆场,实则讥讽道:
黄纲不理他,只看着尤振武:
尤振武点头:
黄纲点头,脸上微微露出欣慰:
尤振武道。
黄纲面色凝重,他知道尤振武在说什么,于是向其他人挥手。
众人会意,都闪到旁边,只留黄纲和尤振武两人说话。
---到现在为止,官军在襄城大败的消息,还是机密,除了下午在布政使衙门正堂的官员,其他人都还不知道,一来是还没有完全确定,二来是避免恐慌,所以秘而不宣。当然了,小道消息已经在城中不胫而走,不过还没有大规模的传播开来。
黄纲道。
尤振武抱拳:
黄纲道。
尤振武道。
黄纲一喜:>
黄纲却摇头:
尤振武道。
黄纲明白了,但还是犹豫:
尤振武道。
黄纲眼中流出感动,赞道:
黄纲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