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六章 移民开垦令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五军都督府,尽快制定作战方案!”

  “明年开春后,北伐!”

  “不收复河套,誓不回师!”

  洪武帝口含天宪,语气坚定的下令道。

  在场所有五军都督府的大将们,无不领命。

  虽然说当年跟着洪武帝打天下的开国爵爷们,现在都基本上凋零光了。

  但是洪武帝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战功赫赫的将军,当年也是亲自带兵从微末走到帝位,大大小小打了几十场战役的累世名将!

  虽可能比不过那位以武功著称的唐太宗。

  但是比起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晋太祖等一众开国帝王强的不是一点半点!

  只要确定了大战略,那具体的作战方案,对这群久经沙场,而且对大明军备了解极深的都督府将领们来说,并不困难。

  再有洪武帝为五军都督府拿出的作战方案把关,此次北伐绝对能够功成!

  “去罢。”

  洪武帝挥了挥手,便让五军都督府的将领们都退下了。

  “臣等告退!”

  目送着这些大将们离开后。

  偌大的武英殿内,只剩下了几个服侍的太监,以及洪武帝和太孙。

  屏退了下人,只留下一个忠诚的侍卫后。

  洪武帝才目光温和的看着孙儿,语气轻柔的说道:

  “孙儿,此次北伐一旦功成,安排百姓移民实边的事情,就交给你处理了。”

  “三年内,必须向河套地区移民二十万户!”

  “只要这二十万户百姓扎根河套,三到五年时间,就能开垦出四十万顷的良田!”

  一顷地是一百亩。

  一户百姓,三五年开垦二百亩荒地,这在完全手工耕作的古代,可能是有些强人所难了。

  毕竟荒地不比熟田,想要开荒非常费时费力,可能一家四口一年新开荒十几二十亩都算不错了。

  但是在拥有各种蒸汽设备的现在,三五年开垦二百亩荒地,并不算是多难的一件事。

  特别是河套地区本身就留有一些秦渠、汉渠、唐渠,只要政府稍加修缮一下,再辅以各种蒸汽机械。

  三到五年的时间,在本就有基础的河套地区黄河沿岸,开垦出四十万顷农田并非难事。

  “我大明,如今北方夏麦秋粟,合起来一亩地可收粮食二石!”

  “移民之法,头三年,朝廷收半税,后七年三成,十年后恢复正常田税。”

  “光是这四十万顷的新田,头三年至少可为边军年输粮四千万石!”

  “后七年,亦每年至少可为边军输粮两千多万石!”

  “这还只是四十万顷,河套可耕之地岂止四十万顷!”

  “如若持续不断的全开垦出来,光是一个河套地区,未来三十年,每年都可为边军输粮两三千万石!”

  洪武帝作为民间出身的皇帝,对于田里的那些事,那是熟的不能再熟悉了。

  按照大明洪武二十年公布的,只要是愿意全家移民的百姓,可以享受头五年无限制的开垦。

  这五年里,你能开垦多少地,只要都种上,不抛荒,那这土地就算是你的了,朝廷不额外收钱。

  不过新地头三年的产出要缴纳一半,后七年三成,十年之后,便按照正常的田税收取。

  如此一来,相当于是贫民给朝廷官种十年,换取一块属于自己的田产。

  这个当时主要是为了鼓励大明百姓往北边的边疆地区移民的。

  因为多年战乱的原因,现在大明人口南北比例非常悬殊,北方地广人稀,很多地都抛荒,根本没百姓开垦,这才出现了朝廷鼓励百姓移民的政令。

  五年免费开垦,而且你开多少地,这些地以后就都属于你们家了,并且前期的时候朝廷提供各种农用器具和耕牛。

  后期改成提供公租的旋耕机和拖拉机。

  在种种好处的许诺下。

  这条开垦令,实行八年以来,见效非常不错,累计有上百万户东南地区的贫民,往北方九边地区移民,充实当地的农业发展。

  现在能北伐,主要也是因为过去八年南方往北方移民了很多百姓,北方的荒地渐渐都被重新复耕了,向九边输送了很多粮食,满足了出塞作战的后勤问题。

  不然真要全靠铁路和水运从东南腹地往北方不断运粮。

  就算损耗远比之前的人运少得多,但是煤也是要用劳动力开采的,再加上铁路如果被一直占用,商业发展也会受到阻碍。

  实际上还是有很多无形的损失,每运十石粮食,也相当于损失了两石!

  更别提只用南方的粮食,哪怕江南是鱼米之乡,供应整个九边,也确实有些紧张的。

  如果要拿下漠南,脱产的军队长期在漠南驻扎,更是非常需要粮食供应。

  河套地区这个塞上江南能不能开发出来,几乎决定了大明有没有可能真正一统草原!

  想来想去,河套的土地能否及时开垦出来,真的非常非常重要,关系到未来三十年大明的对外征讨。

  洪武帝眉头紧锁,决定再给移民的热情添加一把火!

  “这样,孙儿你记着。”

  “等我军全取河套之后,公布新令,就叫!”

  “凡我大明户籍百姓,主动申请移民河套的,每户给予二百亩荒地!”

  “有蒸汽旋耕机和拖拉机的帮助,一家五口人,完全可以耕二百亩地!”

  “就算头两三年来不及开垦,五年内绝对是可以全部开垦完成的!”

  “二百亩地,已经足够让大部分百姓动心了!”

  在农业机器没有出现之前,大明的百姓们,一夫能耕田三五十亩,这已经是手工劳作的情况下,最巅峰的农耕社会了。

  大部分贫民,实际上能有五亩自己的田,再租种十几二十亩官家或者大地主的私田,就足够一家人生活了。

  扣掉田赋、捐税,五口之家最少需要十亩地左右才勉强够用。

  如果能有十亩自耕田,就可以不用做佃户,养活自己一家人了。

  所以民间有一句俗语。

  “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可是就算有地,碍于生产力的问题。

  不靠机器耕种的情况下,用最先进的手工农具,辅以耕牛,一个年富力强的青年,也就只能耕种最多五十亩地。

  再加上家里的小孩和妇女,一个五口之家,自己亲自劳作的情况下,也就只能看顾百亩的田地。

  所以在江南这边,能有百亩良田,那都已经是自耕农的巅峰,算得上是小富之家,正儿八经的中产阶级了。

  实际上一村可能都难有一户家里有百亩地的中产家庭。

  毕竟南方地少,平均每人也就只有五亩地可以分到,而南方的田又不可能均分给所有百姓。

  所以大部分贫民,拥有的自耕田都是不满十亩的。

  现在洪武帝许诺,只要愿意移民河套,那一户就给二百亩地!

  这对于广大的大明贫民阶级来说,无异于是一步登天的事情了!

  哪怕故土再难离,在土地的诱惑下,也会有无数失地和少地的贫民踊跃报名!

  利益动人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