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 挺不容易的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当官吏激动的将这个消息带给赵相的时候,袁盎的脸更是沧桑了几分。

    袁盎其实很年轻,他甚至比晁错还年轻几岁,曾经也是个高大阳光不太开朗的大汉热血文士。

    可自从来这赵国当差,他的模样就变得愈发的沧桑了。

    那种从内心而散发出来的忧郁感,加上他那平静却又带上了些许伤感的脸,这气质甚至可以比肩某位因美貌而当上三公的左相。

    袁盎不再是那个年少轻狂,想要施展大好抱负的热血青年了,而赵王还依旧是那个赵王。

    自从当上赵王相后,袁盎就没有能安心度过一个晚上。

    每天躺在床榻上,他都会看向门口。

    似乎下一刻就会有北军将士从那个大门闯进来,将他一路拖到门外,一刀砍下自己的头颅。

    最开始的时候,他甚至在想,到底该用什么遗言来了却自己的残生呢?

    无论说什么,都无法改变这种结局了。

    当初来赵国的时候,曾有人提醒他,来服侍赵王,容易掉脑袋,他以为只是掉自己的,没想到,原来是要掉赵王以及自己宗族的脑袋。

    当这个赵王相,多少是有些对不起自己的宗族了。

    每当邯郸传出了什么事,他那位抚养他长大的哥哥都会写信告诉他,请求他能稳一下,他大哥现在看到廷尉的甲士都会腿抖,患上了很严重的心理疾病,全家人都过着头皮发麻的幸福生活。

    袁盎是不幸的,他的阿父过去曾是一个光荣的盗贼,纠结了一伙人沿路打劫,号称劫富济己,做些无本买卖,就在楚国和淮南国那一带打家劫舍,后来他麾下的小弟说来了个大活,有数不清的粮食,财宝,干成了这一次,几辈子吃喝不愁,袁盎他阿父大喜过望,领着全部人马足足十七个人出去劫掠,结果出去一看,原来是夏侯婴将军领着北军押着粮车来讨伐英布了。

    袁盎的阿父沉默了许久,那传话的倒也没说错,果然是个大活。

    袁盎的阿父激动的处死了那位负责探查消息的贼寇后,就表示愿意投降。

    夏侯婴忙着去打英布,也没有在意这个贼寇,就转手将他送进了俘虏营,最后袁盎的阿父光荣的被送到了唐国,出身良善人家的一家子在唐国如鱼得水,生活的很是幸福,后来他阿父死在了一次对匈奴的作战当中,也算是将功赎罪,他阿父在战场还是很拼命的,或许是因为在唐国过上了好日子,想要报答,或许只是为了让孩子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他领着过去的老兄弟们愣是拼掉了匈奴的一个都骨侯,力竭而亡,他的功劳折算成了爵位,留给了袁盎的哥哥。

    袁盎的哥哥袁哙充分的继承了他们阿父的才能,能言善道,在身边纠结了一大批人,这帮年轻有位的游侠们开始了愉快的生涯。

    当地的官员表示很欣赏他这种才能,于是就送他去河西国深造。

    在河西服了一年徭役后,袁哙痛定思痛,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家族,于是乎,他开始投身军旅,效仿阿父,从唐国进狱系人材变成了北军的年轻人才,他在战斗时受了几次伤,战绩也很不错,将阿父留给他的爵位又往上提了提,几乎达到了能封侯的地步,而最重要的是,依靠着那不错的口才,他认识了一些微不足道的朋友们,例如像周勃,吕释之这样的朋友。

    为了避免家族重蹈覆辙,袁哙邀请大家为自己的弟弟讲学,努力将他培养为学者型的人才。

    结果培养的太好了,导致这个弟弟对这位堪称交际花的哥哥极为不满,总是直言训斥他的行为,将哥哥弄得灰头土脸的,哥哥的那些朋友,每当怀着对他哥哥的友谊来关照他

    的时候,他却板着脸将人臭骂一顿,说很鄙视对方这种重私情的行为,做人不能走关系之类的....结果就是哥哥在拼命交朋友,弟弟在拼命树敌人。

    但是张苍就很欣赏袁盎,认为这个年轻人不错,就教导他儒家的知识,表示想要收下他为自己的弟子,像培养贾谊那般来培养他。

    结果袁盎并不愿意,训斥张苍私德有亏,张苍勃然大怒,虽然没有迫害他,却也没有再提起教导他的事情。

    年轻时的袁盎那是一个绝对的刺头,面对皇帝也是直言劝谏,不管你是什么彻侯国相,他绝对你不对就开骂,跟晁错相处的很愉快,打成了一片。

    赵国,终于是抹平了他的棱角。

    如今的袁盎,看起来比他哥哥都要成熟几分。

    哪怕是听到皇帝即将前来赵国的消息,他也是没有半点的动容。

    官吏有些惊讶,

    袁盎摇着头,一副老谋深算的模样,

    官吏深以为然,也是长叹了一声,说道:

    袁盎的额头跳了跳,

    小吏离开了,袁盎平静的吃了一口茶,脸色比那茶水更加苦涩。

    我当初为什么要来这赵国呢?

    当然,现在说什么都晚了,破罐子破摔,死之前先将赵国治理好,怎么也得在佞臣传里留下几句不错的政绩吧。

    其实,赵国的事情,只要不计较那位大王,整体还是非常不错的。

    在袁盎的努力下,赵国已经夺回了北方核心的地位,在商业上占尽了优势,邯郸也成为了北方的经济中心,赵国的地位不断的提升,如今的燕国和唐国都不能再无视赵国,就连那些来赵国做生意的唐国人,都不再殴打赵国人了...这就是一个很不错的进步啊。

    唐国和赵国一直都存在着矛盾,源头甚至可以追溯到当初的战国时期,李左车的爷爷李牧被杀的那个时候,李牧曾驻守在唐地,帮着当地人抵御匈奴,有着很高的威望,结果被赵人给卖了....燕国跟赵国也有矛盾,也可以追溯到李牧被杀的那会,当然,这就不是因为李牧对燕国有功,而是因为当时燕国被赵国按着头狂揍的缘故。

    赵国毕竟有着大国的底蕴,经过了这些年的发展,国力渐渐追上了其余两国,还有赶超的局面。

    就在袁盎埋头,开始处置各地的奏章的时候,忽然听到了一阵杂乱的脚步声。

    听到这声音,袁盎整个人都有些不好了。

    刘如意激动的走进了书房内,看着坐在案前的袁盎,他一把抓住了对方的手,

    袁盎沉默了片刻,回道:

    赵王兴高采烈的说起了自己的一大堆计划,

    刘如意开开心心的离开了书房,还在念叨着他那些计划,而在他离开后,袁盎即刻将小吏叫来:

    ......

    一行人马浩浩荡荡的来到了赵国的地界,刘长骑着白色的骏马,打量着面前那宽敞的道路,不由得啧啧称奇。

    同行的李左车有些惊讶,

    吕禄忍不住回答道:

    几个人一路交谈,而在马车内,三位夫人也在聊着外头的情况,樊卿看了看外头那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忍不住说道:

    雍娥笑了起来,

    曹姝瞪了她们一眼,

    听到曹姝的话,樊卿撇了撇嘴,

    那两人有气无力的回答着,雍娥难得出来游玩,看着周围那赵国风光,忍不住感慨道:

    曹姝气的牙痒痒,训斥着这俩不成器的家伙。远远的,她们就看到了那高大巍峨的邯郸城。

    这邯郸城带给人的震撼当真是非同小可,那高大的城墙,古老的风格,都令人无比的震撼,众人瞪大了双眼,樊

    卿忽然有些不悦的说道:

    而在车队的最前头,刘长也是有些狐疑,他看着远处的邯郸城,

    吕禄眯了眯双眼,

    李左车低声对刘长说道:

    刘长点点头,

    当他们靠近邯郸城的时候,终于,城门大开,涌现出了一大批的人马,朝着皇帝车架蜂拥而来,而为首的人,就是赵王刘如意。

    刘如意看起来很是焦急,皱着眉头。

    兄弟两人相遇,各地拜见,两人分开并没过多久,刘如意只是抱怨道:

    众人相互拜见,刘长好奇的询问道:

    刘如意笑着说道:

    刘长就与刘如意同行,朝着邯郸城缓缓行驶而去,刘如意很是遗憾的说起了自己的准备工作。

    吕禄听的都是心惊胆战。

    刘如意一愣,急忙解释道:

    刘如意有些得意的说道:

    刘长摇着头,吕禄的神色很是负责,一时间都不知是该笑还是该一剑将赵王刺下马。

    难怪袁盎不愿意前来呢。

    这些年,他看起来也是挺不容易的。

    不知不觉,吕禄对袁盎的不满也削弱了几分,还有了些同情的情绪。

    刘如意倒是对刘长的这次出行很是好奇,看着刘长身边的李左车,他更是狐疑,得知李左车是要去长安当祭酒后,他更是激动了起来。

    刘长沉

    默了片刻。

    ps:两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