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铲除掉许家远之后,秦重全已经是占据了京畿道、京畿南道大部,京畿东道大部,以及京畿北道小部分的庞然大物了,可以说是当时的数一数二的军阀了。而当时除了雄踞燕南道的刘天之外,基本没有什么强悍的军阀,可以和他相提并论了。
就在秦重全想要进一步谋划宏图大志时,一份天大的好消息落到了他的头上。来自大陈都城的一封密信,从一位风尘仆仆,满脸疲倦的使者身上带到,送到了秦重全的书案之上。这份令秦重全意想不到的喜报,却是从大陈昔日都城大安城里传出的,而那密信的执笔者,竟是大陈现任宰相崔怀忠。
直到看完了那封密信之后,秦重全才发现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此时正摆在了他的面前。原来在中原几大军阀相互混战之际,而处于西部的现任大陈皇帝,原先的太子秦王,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事件。
在联合回天王朝和秦重全击败起义军晁荒之后,大陈现任皇帝,后来被称为大陈哀帝的原太子秦王,终于夺回了都城大安城。只是此时的大安城经过晁荒和回天王朝的抢掠,已经是人口十去九空,再加上之前回天王朝答应出兵的要求,达到国库和藩府里的钱粮全部被对方给抢空了。
原本的大安城乃是大陈王朝最为富庶的地区,人口多达近百万,可是经过晁荒攻占,联军反攻之后,大安城便彻底破败了。不过对于大陈哀帝而言,这不过是加大自己的任务难度罢了,对于他而言,如今晁荒已经败退,展现在自己面前的,是急需拯救的大好河山。
就在大陈哀帝准备大展拳脚之时,他的父亲太上皇大陈末帝,却忽然从川蜀道回归,一国两君的尴尬场面陡然出现。
而早在这一系列事件之后,大陈哀帝也早就不是那个不得宠,只能看着父皇脸色才能生存的皇子了,他先是装模作样地迎接太上皇,还假装要求还政于太上皇,不过大陈末帝虽说没什么理政的能力,可是从小在勾心斗角的皇宫里生存,他别的不行,可是这种勾心斗角的事情,大陈末帝却是极为精通的。他知道自己的宝贝儿子根本不愿意交出皇位,而且他手下的那些文武大臣也不会放弃,现在大陈哀帝表示要交换皇位,不过是为了试探一下自己的心思,是否还想沾染皇位。即使他愿意接手,那些跟着大陈哀帝的手下也不会同意。
与其到时候双方都难看,不如现在表现出大度,等到时候再寻找机会,夺回皇位也不晚。
于是在父慈子孝的模式下,两位帝皇表现出了足够的和谐场面,可是大陈哀帝一开始便对太上皇产生了巨大的警惕和提防。所以大陈末帝的守卫和一应太监宫女,有将近七成都是大陈哀帝的人,而大陈末帝也不甘心皇位就此失手,做了几十年的皇帝,先是被逆贼逼出都城,颠沛流离,后来又是自己不喜欢的儿子当了皇帝,他非但没死,反而镇压了叛乱,收复了失地,这样一来,就显得他极为狼狈和昏庸。
大陈末帝所依仗的乃是他晚年极为宠信的太监,那些太监们遍布皇宫各处,虽说经过晁荒和大陈哀帝的几次清洗,那些太监死伤过半,不过依然无法阻止大陈末帝的耳目。于是大陈末帝借助太监,开始和大陈哀帝斗法了。而大陈哀帝毕竟是因为事变而立的皇帝,他的根基还是太浅了,除了那些武将,很多文臣包括世家大族都还怀念着大陈末帝。
所以大陈哀帝并没有完全能够压制自己父皇的信心,而大陈末帝也是在数月之后,拉拢各大太监,对大陈哀帝的各项政策进行阻碍。而自登上皇位之后,大陈哀帝便对权力产生了极大的渴望。对于大陈末帝的骚扰,他已经表现出了极大的反感。他已经察觉到了,自己的父皇已经成为了他的阻碍和必须除去的人。
只是出乎大陈哀帝的意料的是,自己的父皇在如此险恶,被自己的耳目多重监视下,居然还暗地里联络了一些势力,准备进行反扑夺位之计。在大陈哀帝的打探下,得知自己的父皇居然已经联络到了盘踞在京畿西道的军阀姚思余,想要借外界之力来进行所谓的“清君侧”的复位之战。
而真正让大陈末帝能够联络到姚思余的,便是宫里的那些大太监,大陈哀帝并不喜欢太监,而大陈末帝却是出了名的宠信太监。所以在新朝失宠的大太监们,纷纷再度回归到了太上皇的身边,并为其穿针引线,联系到了京畿西道的军阀姚思余。那些大太监本身原本就担任着军职,手里也有一些兵力,这些兵力若是再加上姚思余的兵力,足以撼动大陈哀帝的统治了。
由于大安城的破败,再加上漕运不兴,导致大陈哀帝无法豢养太多的军队,他不得不解散部分军队,令其耕种谋生。而当时效忠于大陈哀帝的兵马,不足五万,守卫大安城都够呛。而姚思余则是有着七万精兵,那些宫里的大太监们,也是有着数万的兵马。
当时的情况极为危险,大陈哀帝知道,若是双方真正的碰撞,恐怕输的是自己。而那时宰相崔怀忠出了一个主意,那便是既然太上皇可以联络外援,我们也可以,而我们联络的必须比姚思余更加厉害。而曾经在关键时刻反水击杀叛逆晁荒的宣武节度使秦重全便是最好的一个选择了。
可是大陈哀帝却担心,下诏令外军入京,搞不好会导致尾大不掉的麻烦。而崔怀忠却表现,现在如果不请外援,那么陛下很有可能在接下来的内乱里被逼下地位,到那时想要再作一个富家翁恐怕都是极难的。大陈哀帝在苦思了三天后,最终同意了崔怀忠的想法,让他书写密信,招秦重全来京清君侧!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