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河神戏观音!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却说南海普陀山观世音菩萨。

  自领了如来佛旨。

  便离开西方灵山。

  化作赖头老僧向长安城而去。

  一路上。

  观音行善结缘,访查取经善人。

  看似以德行考量天下有缘人。

  实则已经内定了化生寺的江流儿为西行大计中的取经人。

  毕竟。

  当年金蝉子下凡转世便是她从中斡旋。

  不论怎么排资论辈。

  都当是金蝉子为取经人。

  不觉间。

  观音便来到灞县县界。

  “咦?此界人畜竟然皆具灵性!”

  “正所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此地必有灵物。”

  “既被本尊遇到,想必于我佛有缘。”

  “便让本尊结个善缘吧。”

  慈眉善目!

  佛心荡漾!

  观音捏动法指,推演其中玄妙。

  片刻后。

  “奇怪?以本尊推演之法竟然毫无所得。”

  “看来本尊与此灵物无缘。”

  “罢了,还是去寻金蝉子吧。”

  嗡!

  只见观音所化赖头和尚脚下一踏陡然升起一团祥云。

  平步生云!

  腾空而起。

  恍惚间。

  观音瞧见了云下灞河。

  瞬间被灞河所散发的灵气所吸引。

  “好一条灵性超俗的凡河。”

  “比我那普陀山的净瓷池水更具佛性。”

  “若是再让其每日聆听佛法。”

  “此河前途无量尔。”

  观音悬于天空俯瞰脚下灞河。

  佛眸中闪烁起异样神彩。

  只见她褪去变化之术。

  显露菩萨真身。

  从手中净瓷瓶口捻起一支柳枝。

  带起一滴净瓷水。

  临空抛下。

  净瓷水看似只有一滴。

  实则重若万斤。

  蕴含大江大海之伟力。

  可收四海之江水。

  又被称为四海净瓷水。

  净瓷水落入灞河。

  正欲席卷灞河河水。

  但下一息。

  观音脸色大变。

  她竟然失去了与净瓷水滴之间的联系。

  好似断线风筝消失在灞河之中。

  佛眸微凝!

  佛怒火莲!

  “大胆孽畜!竟然毁本尊法水,还不速速显形!”

  柳枝再次晃动。

  漫天佛光凝聚成大日金轮。

  照亮整片灞河。

  佛威浩瀚!

  佛光普照!

  灞河周边百姓皆感知到这浩瀚佛光。

  却不知佛光为何而起。

  下一息。

  只见灞河水面激荡。

  一团团水浪升起。

  如天泉般涌动。

  在观音惊异的目光下。

  一尊俊朗超凡、气质脱俗的河神缓缓升起。

  这河神手中竟然拿着她的净瓷水滴。

  并且。

  那净瓷水滴通体鎏金。

  熠熠生辉!

  散发着极为强大的水灵气。

  比之观音的净瓷水滴更盛千万倍。

  甚至于已经形成了水之法则的道纹。

  蕴含玄妙的水之法则。

  这滴鎏金净瓷水重可达千万斤、轻可如鸿毛。

  既有水之厚重、亦有水之绵柔。

  暗合阴阳变化之玄妙。

  其价值不弱于一件弱一点的先天灵宝。

  观音心中暗道。

  若是让她得了这滴鎏金净瓷水。

  她手中的净瓷瓶必然可突破后天桎梏。

  以后天之姿、媲美先天。

  此水当与我佛有缘!

  旋即。

  观音便听那河神问道。

  “路过的观音菩萨呦,你刚刚丢的是这滴鎏金净瓷水,还是这滴镀银净瓷水滴,又或者是这滴四海净瓷水呢?”

  观音:!!!

  还有一滴镀银的?!

  观音惊讶地盯着方运之后拿出的镀银净瓷水滴。

  虽然不及鎏金。

  却比她那滴四海胜过万倍。

  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灵宝。

  观音此刻心中急切。

  这两滴净瓷水对她来说实在是太有吸引力了。

  虽然她已成菩萨果位。

  但并不代表她没了贪欲、私念。

  毕竟。

  如来让观音转交给唐僧的三箍。

  观音也只给了唐僧一个紧箍。

  自个儿留下了金箍咒、禁箍咒。

  金箍咒收了黑熊精。

  禁箍咒降了红孩儿。

  窥一斑而知全貌。

  此刻观音确实也动了贪念。

  这两滴净瓷水她势在必得。

  “河神,这鎏金净瓷水、镀银净瓷水、以及四海净瓷水皆是贫僧所丢。望下神归还贫僧。”

  观音口中的下神不是别人。

  正是方运。

  他本在灞河河底吃着河鲜、唱着歌。

  等待群友们的震惊反应。

  没想到天降四海水。

  竟然想收拢他的灞河河脉。

  方运岂会让他人断了自己的根基。

  不由分说。

  直接使用河神神通。

  将那滴四海水收入时间长河。

  于是便有了刚刚的询问。

  这对于观音来说。

  本是一场大机缘。

  可观音没把握住。

  却是与机缘失之交臂。

  方运一手拿鎏金净瓷水、一手拿镀银净瓷水。

  摇头回道。

  “路过的观音菩萨呦,你与它们无缘啊。”

  话音落下。

  三滴净瓷水消失不见。

  只留下一脸错愕的观音立于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