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名声起来了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此时,门外的魏大勇已经哭的泣不成声。

  孔捷和丁伟站在站在高处,望着这边。

  “那是新二团在苍云岭一战中牺牲战士的衣冠冢。战斗结束后,老李让二营单独去了一趟苍云岭,把暴尸荒野的战士尸身收敛埋葬了。

  从每具尸身上割了一块布带了回来,里面有一块木板,上面刻满了战士们的名字。”

  “老李虽然表面上骂骂咧咧的不在乎,但是我知道他心里一直藏着这件事,有好多次我起夜,都看到他屋里的灯亮着,估计是睡不好吧。”

  “这狗日的小鬼子。”丁伟骂道。

  “他之所以不给你那面本该属于新二团的旗子,我想他就是想带回来给这些英魂看。让他们看看他们的功劳有人记得,他们的牺牲都是值得的。”

  “新二团的战士是让人尊敬的,真的想象不到李云天怎么带着他们在重重敌围中,杀死那么多鬼子。”

  “是啊,战后怎么模拟都模拟不出来。”

  两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

  当师部会议举行的时候,李云天的事迹也在被以电台,报纸的方式快速传播着。

  太原城中,鬼子驻晋第一军总指挥筱冢义男,用指挥刀使劲劈着一块半导体。

  半导体中仍陆陆续续发着声音:“苍云岭一战,我二战区129师386旅新二团以1000余兵力,全歼坂田联队,击毙坂田联队指挥官,并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以决死之心态,于断崖之处击毙鬼子3000余人,此战共歼灭鬼子5000多人,伪军3000多人。

  苍云岭一役,打出了我军的威风与骨气,打破了鬼子不败的神话,向全世界证明了,我军誓与鬼子死战到底的决心。让我们四万万同胞团结起来,把……”

  “巴嘎。”

  筱冢义男指挥刀高高举过头顶,一道将半导体劈成两段。

  半导体不再发声,只是响着吱吱的电流声。

  “这个李云天的档案搜集的怎么样了?”

  “李云天,现任129师386旅新一团团长。生不详,大别山人士,从当年过草地爬雪山就参军,并已经是团长。

  大战以来,他一直是八路军的团长。从苍云岭之战后,他从新二团调入新一团任团长。我部从各处军校中没有查到他的名字,应该是八路内部土生土长的将领。”

  “废物,一群废物。”

  “总指挥官,我军特高人员只搜集敌人师级以上的官员信息。团级人员还没有资格被我们收录。”

  “没资格,他杀掉了我5000多大蛇民族的子民。”

  “嗨!”

  “发布悬赏令,只要击杀李云天,奖励十万大洋,提供有关于他的线索的,奖励五万大洋。”

  “嗨!”

  “总指挥官,据情报讲,前段时间夜袭我们盘石关的八路军队伍就是李云天带领的新一团。”

  “巴嘎,他杀掉了我6200多大蛇民族的子民。该死!山本君,你的特战队筹备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现在该是你为大黄尽忠的时候了,我要李云天的这颗人头祭拜我们的勇士。”

  “总指挥阁下,我需要重新从部队中选拔优秀的士兵,李云天攻打盘石关时,我有一个小队正在那里训练,现在已经全部玉碎。”

  “全军随便你选,我只要李云天这颗人头。”

  “指挥官阁下,我认为你已经被愤怒冲昏了头脑。我们做决定时,应该有个清醒的头脑。”

  “巴嘎!”山本一浪瞬间就挨了两个大嘴巴子。

  但他还是倔强地把话说完。

  “嗨,指挥官阁下,我特种大队的组建,是为了斩首而组建,我们的目标是八路军最高指挥官,最低的战斗要求也应该是八路军师级指挥部。

  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为了一个团长大动干戈,毕竟一个团长调动的兵力和战争资源远远不能让我们惧怕。

  我们特种大队要做影响战争天平的最后一根稻草。”

  “啪,啪!”

  又是两记响亮的耳光,山本一浪身形一动未动。

  筱冢义男低沉着说道:“大夏国有句古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如果看不起这个小任务,如何完成更大的任务。

  虽然李云天只是一个区区的团长,但是因为他的出现,已经动摇了我大蛇民族必胜的信心。所以,这个人必死。”

  “嗨!”

  这次山本一浪没有犟嘴。

  苍云岭之战在全国范围内发酵,整个民族被这1000多人的血性,开始慢慢唤醒。

  全国上下那种低迷消沉的畏战心理被一扫而空。

  百姓开始踊跃参军。

  富者捐物,穷者出力,全国各地都开始涌现出抗战热潮。

  几天之后,报社和电台又把新一团盘石关大捷的消息撒了出来。

  李云天的大名一时之间响彻南北,就连三岁娃娃也都能朗朗上口。

  晋西北,李云天,打鬼子,不手软。

  新二团,苍云岭,新一团,盘石关。

  苍云岭,五千多,盘石关,一千多。

  这一首出自稚子之口的三字经,竟然在半个月后玩笑般出现在央报上。举国上下为苍云岭一役热血沸腾的时候,新一团正在这个消息闭塞的小村子里安静地备战。

  默默等待着下一场大战的到来。

  副团长孔捷招募的新兵,也没有直接编入作战部队队。

  而是直接编入刺刀连。

  他们经过在刺刀连一个月的训练之后,才会重新派往作战部队。

  李云天要让全团每一个战士都要精通刺杀之术。

  等训练完这一批新兵之后,其他部队的人员也要分批次到刺刀连进行训练。

  调离刺刀连的士兵们,虽然会失去李二的技能加持,但也比训练前强上太多。

  白刃战是战场最为残酷的战斗方式,最能增强战士们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

  敢于跟鬼子白刃战的士兵,将不惧任何形式的作战。

  本来李云天也打算让狙击营把所有的士兵过一边,但现在大战在即,狙击营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都很勉强,只得作罢。

  骑兵营的训练,李云天关心的比较少,据李四自己讲,现在每个骑兵基本上能够吃喝拉撒全在马上进行,一夜可奔袭500里,只等着在战斗中扬威。

  李云天对她说的话也没有多少怀疑。

  特种小队在李五的带领下,自从进入这片大山,就没有再现身过。

  李云天闲暇时刻也在猜想,他们现在是吃草根啃树皮饿着肚子硬撑,还是抓野兔猎山鸡过得挺舒坦。

  等他们归来之时,自己是不是安排他们去太原城把筱冢义男这个鬼子给宰了。

  或者打听打听东条、冈村、土肥圆这些鬼子的所在,去吧他们的脑袋拧下来,让全国人民乐呵乐呵。

  李云天现在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工兵教官李七身上。

  李七带着工兵连已经建好了第一座炼铁高炉。

  具体要比李云天想的还要复杂。

  高炉内壁要用耐火砖砌成,下方引导铁水的成型也挺复杂,如果不想炼出来的只是生铁,那么在炼制的过程中还要加一些不同的材料。

  这让李云天更加庆幸李七的出现。

  要不是她,光凭着自己脑中简单的想法,恐怕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困难。

  现在正是抗战时期,自己也没有太多的精力放在这上面。

  为此,李云天没少往李七这边送从小鬼子那里缴获的东西,牛肉罐头,水果糖。

  李七似乎对水果糖有特殊的钟爱。

  在指挥工兵干活之际,不时往嘴里塞一颗,嘎嘣嘎嘣地嚼着。

  李云天拿出自己画的图纸,凑到李七面前:“小七,你看看我画的这支枪,用村前那个车床能不能造出来。”

  这是一只81式自动步枪,俗称81杠。

  正是李云天在部队服役时所用过的枪支。

  他也想过56式,但谁让自己对81杠熟悉,而且能一步到位更好。

  图纸上枪的外观,和内部结构图,零件图全部都有。

  李七看了一会就说道:“团长,这种自动武器,我们现在还制造不了。你看它采用短行程活塞式导气,这个零件用车床就制造不出来。

  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自动武器要实现高射速,那么对枪身材质要求非常高,有一些零件需要冲压一次成型,我们现在炼的铁达不到这个要求。”

  李七很专业,解释的李云天也能听得懂。

  他有些遗憾地摇摇头。

  但没想到李七接着说道:“你非要全自动的?用半自动的不行?只不过有些核心部件很容易坏,要经常更换。”

  李云天听到这话后,又陡然转回:“那你按照你的思路,怎么能提高我们部队的火力。”

  “团长,其实最省劲的办法就是改装,。小鬼子的三八大盖除了威力小一点,射击精度和稳定性都还可以,我可以把它的装弹方式改匣式供弹,这样就能节省很多时间。”

  “匣式供弹?”

  “是的,不过也不可能装这么多,最多一匣装十颗子弹。弹匣将改变内置装弹的方式,采用半内置的方式,打完一枪自动退弹,打光了插入新弹匣就能重新使用。”李七指着图纸上的冲锋枪弹匣说道。

  “好,就照你的意思来。等以后我给你弄到冲压设备再生产新枪。”

  李云天知道三八式装子弹的过程十分复杂,采用内置固定弹仓,5发桥夹供弹。

  这种方式虽然有助于减小枪的体积,但是射击效率却很低。

  新兵在战场上手忙脚乱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装弹引起来的。

  如果用匣式供弹,只要在战前提前装好,那么火力将提高好几倍。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那我组织工兵们,把这项技术教一下他们。不过这需要用到一些的铁,铁矿石还要开采一段时间才能开炉。”

  “这都不是事,缺铁是吧,我找一个营的战士去扒两段铁轨先用着。”

  “哦,那也行,铁轨来了,我给他融了,炼成我们需要的材质。”新一团迅速行动起来,绕了一个圈子,开着卡车,把鬼子铺设的铁轨拉了一车回来。

  这件事也引起了一些连锁反应。

  丁伟早就约好李云天,要干一票,把鬼子的运输列车给劫了。

  但就是李云天把铁轨给扒了,让这件事情足足推迟了一周的时间。

  丁伟在电话里气的直骂娘。

  李云天训斥道,你狗日的骂什么呢,就算是扒了也是咱抗战的队伍扒的,等几天又怎么了。

  两人定好了集合时间后。

  李云天就打算带着狙击营一个连,带上骑兵营一个连,再带上炮兵排,好好嘚瑟一番。

  赵刚冲出来阻止,说是哪有团长直接带兵作战的。

  害的李云天费了好一番口舌,走在路上,李云天就琢磨给赵刚指派点活,总不能自己以后每次带兵打仗就要费一些口水。

  李四策马上前,“团长,我发现你最近跟小七走的很近。”

  “哦,她现在正在改造枪支,我给她把把关。”

  李四似乎不信般,瞟了李云天一眼,“骑兵营训练的时候,也没见你来看看。”

  “呵呵,这不是有你在么,你做事咱放心。”

  “那我把营长打了也没事吧!”

  “什么?”

  李云天又问了一遍。

  “我把孙德胜给打了。”

  “姑奶奶,你守着全营的人打了他,以后让他怎么带队伍。”李云天心里有些无语。

  “我没守着战士的面打,是在营指挥部打的。”

  “那你为什么打他啊!”

  “他还敢跟我抢任务,反了他了。”

  反了他了,这是李云天的口头语,李四学的很到位。

  “那你打了他,他有什么反应?”

  “没反应啊,他晕过去了。”

  李云天替孙德胜默哀一分钟,李四他都不敢惹,孙德胜还敢跟她争。

  估计这个哑巴亏,孙德胜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这个,小四,咱们做工作要有些方式方法,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

  “可是我都说了我要来执行任务了,他一个营长还跟我抢。”

  “这次是伏击敌人的运输线,骑兵参战的可能性很小,你就让他来一次又怎么了。”

  李云天带着骑兵过来,也是存了显摆的心思。

  一个鬼子中队而已。

  但马上被李四一句“我愿意”怼了回来。

  李云天只好在心里默念一句。

  不要跟女人讲理。

  要不然容易得心脏病。

  到了新二团驻地,丁伟走出来的时候,却是被眼前的一幕震惊的半天说不出话来。

  “李云天,你们就这样一路招摇着过来的?”

  “是啊,怎么了。”

  “你们这又是摩托车又是汽车又是骑兵的,把我驻地的老百姓都吓得跑到山上去了。”

  李云天看到现在还守在防线上的新二团战士,哈哈笑道。

  “咱这机动能力不是强么,要不然你说缴获那么多的物资,战士们还要辛辛苦苦抬回去,那多累。”

  “行,你厉害。这战马可真不错,是我我送给你的那份大礼吧。”

  “丁伟,你别把往自己头上戴高帽,万家镇军马的事我早就知道,只不过放在他们那边养几天罢了。”

  炮兵排也从车上下来,炮弹一箱箱搬下来搬下来的时候,丁伟的眼睛就直了。

  “你云天你真是发了大财了,炮兵都有了。”

  “这要不是打运输线,我还真不想用炮兵。这鬼子要是待在车厢内反击的话,还就是炮兵好使,照着车厢上给他来上两炮,里面的人都能震晕过去。”

  “行,进村吧,让战士们好好歇息……,警卫员,去后山把老百姓给叫下来,说是我们自己的队伍。”丁伟话说道一边,就看见停在一边的卡车,又改口了。

  “是。”

  在吃饭的时候,丁伟为了尽一下地主之谊,特意让团里的厨师烙了好多馍。

  结果来到新一团的营地一看,每个人都在吃一些糊糊。

  便好奇地问道:“不是给你们分了干面馍,你们吃的这么希拉,能抗饿?”

  这个士兵马上把自己的碗端起来,“报告团长,这是我们的军粮,是炒面。用猪大油,盐,干蔬菜,干肉丁炒的面。吃起来比馍抗饿,还不划嘴。干着吃,泡着吃都可以。”

  丁伟心里明白,得,自己发的馍这是让人嫌弃了。

  “我能尝一口么?”

  “是。”

  士兵把碗推到丁伟面前。

  丁伟尝了一口,嗯?这个口感层次分明,还有一股香味。

  “好你个李云天啊,有了好的军粮也不知道推广一下。兄弟们还都在啃石头一样的干馍。”

  “哈哈,这不是来推广了么?一会我就给你写下来怎么制作。”

  “这里面有油有盐,有菜有肉,花钱不少啊!”丁伟仔细品着。

  “呵呵,关键是方便,不管是行军,还是打仗,饿了就抓一把放在嘴里。战士们都在用命,吃好一点是应该的。”

  “行,回头我让厨房也照着炒制!”丁伟一咬牙。

  “小战士,我能不能再尝一口干的?”

  这位战士也就是十七八岁的年纪,闻言马上揭下自己的行军布袋,递了过来。

  丁伟掂量着,“五斤,能吃个两三顿!”

  “两三顿?告诉你,这是三天的口粮。我们都经过试验了,这东西一次吃个半斤就能有八分饱,它在肚子里遇水还会膨胀,格外充饥。再说,战士们只要肚子里有油水,营养均衡了,吃的反而比以前少了。”

  丁伟摸着布袋的形状,说道:“干嘛放两根木棍在里面,背起来也不舒服。”

  “那不是木棍,是两根风干牛肉。这是战士们遇到突发作战,或军粮不够的情况时才会吃的补充军粮,又称救命粮。”

  丁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