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水
0.01秒记住本站域名 [5200xiaoshuo.com]

转眼间,就入了夏。

  首辅阎应元年逾七十,上书乞骸骨。

  照例是不准的。

  三次后,皇帝才允下。

  旋即,皇帝以其辅政有功为由,赐其江阴子,食邑五百石。

  按照惯例,次辅递进,故而郑森在送别阎应元时,就格外的尊重。

  他与皇帝同年,已然六十一,这个年龄已经不小了。

  阎应元老家在通州,几乎是一天即至,故而东西早就运送了,人则徘徊了几天,干脆利落而去。

  他当然明白,臣子最忌讳的就是恋权了。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郑森举起酒杯:

  阎应元叹了口气:

  郑森安抚了几句,然后二人对坐亭中,饮起茶来。

  阎应元低声道:

  郑森附和道:

  说着,他苦笑起来:

  阎应元沉默了。

  他又何尝不知。

  这些年来的首辅生涯,他虽然享受着巨大的权力,但心中仍旧胆颤心惊。

  因为他发觉,自己这个首辅几个无法拒绝皇帝的任何行为,只能同意或者事后弥补而已。

  皇权就是如此。

  哪怕再平庸的皇帝,一旦享国日久,不知不觉就树立了权威。

  通俗来说,朝廷上的文武都是皇帝录取的,谁敢妄言反对?

  阎应元眼皮一抬,沉声道:

  言罢,他就换了话题,聊起内阁事。

  按照几十年的分部惯例,首辅掌握民、财、户三部,手握经济命脉,财政大权,谁也不敢放肆。

  也是如此,首辅对于新一年的预算,具有极大的话语权。

  郑森一五一十地请教着。

  目送其离去,郑森这才缓缓回家。

  马车上,他就已经想着安排阎应元的家事:

  这是潜规则了。

  替前辈安排家事,后辈自然也会给他安排。

  回府后不久,一些门生故吏迫不及待地纷纷上门,帖子都放了几箩筐。

  郑森谁也不见,唯独见了施琅和陈永华二人。

  施琅为汀州伯,而陈永华得其举荐,已然跃居一省按察使,是他门生故吏中最为突出之人。

  施琅比郑森还大三岁,故而早就致仕,在水师之中威望卓着,但面对郑森那阴沉的脸,立马就怯了几分。

  施琅忙起身低头:

  郑森耷拉着眼皮,显然并不信他。

  不过他到底是没有深究,留了几分薄面在。

  郑森面色关切。

  陈永华之父陈鼎,可是

  他的至交。

  陈永华面露哀伤。

  郑森叹了口气。

  又聊了一些话,几人才算是露出几分笑容,恭贺郑森成为首辅。

  及至傍晚,郑森收获了大量的礼物,堆满了几个房间。

  就在他入睡时,骤闻太孙来访。

  如果是太子,郑森怕是会被惊吓到,但太孙又是另一回事了,无须太避嫌。

  二人见面,倒是客气。

  太孙恭贺几句,就草草离去。

  郑森躺在床榻上,怎么也睡不着。

  还未上任,压力就这般大了,着实是个大考验呀!

  而这边阎应元坐着船,晃悠悠地去向了通州。

  为了粮食,所以有了运河,这大大方便了他这个致仕首辅,少受了不少罪。

  阎应元眉头一皱。

  旋即,他看到靠成一徘的漕船,又看了看身边的子女,这才苦笑:

  不过他最终还是没制止。

  朝令夕改,只是闹出更大的动静,同时也会让那些官吏们为难。

  抵达通州时,父母官们更是在码头相迎,一个个神情激动。

  若是入了眼,得了一句举荐,升迁稳了,恶了其一眼,怕是前途叵测了。

  回到乡下,哪怕他不怎么求田问舍,土地也积攒到了千余亩,也是一方地主了。

  戴着草帽,穿着短衣,他才感觉自己真切的致仕了,成了老农民。

  年岁大了,他自然是干不了农活,反而在田野间乱逛。

  他见到了紫云英,也见到了番薯,玉米,以及近几年传进来的土豆。

  未改的乡间土话让他与乡亲并无隔阂,什么也能说。

  问及庄稼,大部分人都说种的土豆和番薯较多。

  不过,大家伙最心爱的还是小麦,因为小麦能卖上价,可以多赚钱。

  阎应元笑问道:

  几个老人互相望了望,才抽着旱烟,苦恼道:

  老汉抽着旱烟,眉头紧锁:

  阎应元脸色更黑了:

  一人回复道。

  老汉则苦着脸道:

  阎应元心里堵着慌。

  他在整个通州调查了一遍,四县之地,大小庄园有近三百座,占地五千余顷,泰半的土地都入了勋贵和公卿的旗下。

  在水源上,七成的河水被其霸占,悄无声息地逼迫农民破产,从而达成兼并的目的。

  至于高达五成的契税?

  勋贵们并

  不在意。

  通过经商和庄园的经营,他们财囊颇丰,些许的契税并不放在眼里。

  参与到商业之中,让这群勋贵愈发的财势雄厚,兼并土地也是愈发的激烈起来。

  阎应元心生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