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气忘言守
降心为无为
动静知宗祖
无事更寻谁
真常需应物
应物不要迷
不迷性自住
性主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
腹中配坎离
阴阳生反复
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
甘露洒须弥
自饮长生酒
逍遥谁人知
坐听无弦曲
明通造化机
都来二十句
端的上天梯
以上为吕祖百字碑,以诗歌的形式,述说丹道的程序和法理。为历代丹家所重视,下面个人根据多年研究的一点小心得,小小浅释一下。
1,养气忘言守。
化自谭子“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
若深索其源,则可索至庄子~“罢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形同大通”之句。
若再继续追溯,可索至上古真人广成子授黄帝长生诀~“无视无听,抱神以静”之句。
聪明者,非指思虑智慧,耳听为聪,目视为明~罢黜眼耳也。
庄子寓言有云:混沌开七窍七日死。~即寓意人之元气生命力,自七窍而泄露也。
故养生之要,首在吝惜元气,勿多消耗泄露也。
老子云:吾有三宝,一曰俭,二曰慈,三不敢为天下先。
又云:治人事天,莫若吝。
魏伯阳真人云:眼耳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游浮守规中。
黄庭经云:神仙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成其真!
列子云:至人居若渊,行若械。
夫子云:刚毅木讷,近仁!
以上先贤,皆告诫后世学人,养生首要在爱惜精气也!
俗语亦云: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其中之理,宜细思!
2,降心为无为。
降者,降服也。
云:须菩提,云何降服其心?~应无所著而生其心!
老子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此句总告诫后人~学习用加法,养生用减法罢了。
3,动静知宗祖。4,无事更寻谁?
清净经云: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净,天地俱悉归!
此句大抵是说~学养生要知道元气和万物演化的原理,要确定宗祖。大道不出阴阳动静之外,除了这个,还应该追寻什么呢?
5真常需应物。6应物不要迷。
大抵告诫后人,养生须向镜子学习,有物必应,来者不拒,去者不留,心中无痕!
绍昙和尚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
讲的便是此理。
所谓学道不学道?学个镜子照……道家自古就有鉴形法,密宗有镜观法,都和镜子扯得上关系。
制情志亦不好下手,因心为使气主,故假调息而制心。
太乙金华宗旨云:心易走,以气系之。气易粗,以心细之。
日久调息功夫纯属,则心息打成一片,不分彼此。。
今既性定,收视返听,心神默注己身,则如大日普照。
以太阳照真水,则水气滋生,行云布雨,一片天然。
日久默照功夫纯熟,自然如春回大地,生机勃勃。(普化一声雷。雷者,帝出乎震,阴阳激荡而生元气,孕育万物也。)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人体是个大秘藏,奥妙无穷。黄易大师云,一切神通变化,本自足具。……内修功夫到家,开发身体潜能,脑垂体会分泌多种激素,重新活化身体,再现青春期。这就是玉液炼形……)
所以叫自饮长生酒,逍遥谁人知?
对身体了若指掌,控制自如,开发潜能,完全明白了人体小天地的奥妙,宇宙大天地的的奥妙,自然可以触类旁通。(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这个就不用解释了吧?
以上,皆个人意见,尚属理悟,不是证悟。所以还是那句话,不推荐,不否认,不负责。
写不写在我,信不信在你?